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鬼子的小说<瓦城上空的麦田>描写了三类进城的乡里人,这三类乡里人进城后都没能完美的实现他们的城市梦,他们或是被城市伤得体无完肤,或是成为城市边缘人、在城市中艰难求生,或是被城市异化,在现代理性之下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瓦城上空的麦田>在城市与乡村的现时悖论中显现出自己的价值,即揭示了乡里人走向城市时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时刻在关注变革中的中国,其镜头多聚焦底层小人物的生存际遇。影片《天注定》是贾樟柯对中国诸多突发暴力事件思考后的艺术表达,影片采用类似于古代"四联图"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姜武、王宝强、赵涛、罗兰山为代表的底层边缘人物身边的暴力事件,揭示出暴力的身边性、普遍性和古今"以暴制暴"事件的相似性等特点,展现了底层人群中的边缘人如何由受暴者演变为施暴者,让观影者了解暴力的发生过程,从而直面暴力,反思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3.
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揭示出他们“桎梏——突围——幻灭”的人生历程。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工业文明对人生存空间的压迫,以及二战后美国政府对内对外的政治高压等形成重重桎梏。对此垮掉一代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突围,其鄙视物欲、追求精神独立的观念具有一定意义;然而,由于看不清社会症结之所在,在路上的求索注定幻灭:或者由于放浪形骸而终致彻底毁灭;或者转向禅宗哲学以在主观世界中求得解脱。  相似文献   

4.
高尔斯华绥是爱德华时代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有产业的人》是其较受好评的一部小说。他以讽刺笔法刻画了福尔赛人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同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中也透露出了对于福尔赛人的同情。文本中出现的复杂的情感构成了文本之中的一个矛盾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主题是精神瘫痪,而情感瘫痪是其重要的方面。小说中情感瘫痪主要表现在爱情的幻灭、婚姻的禁锢以及交流的障碍上。探讨这一主题,旨在真实地再现爱尔兰人或者说现代人情感世界的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从新人本主义的视角,在自己的理论语境里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承认人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人的本性,并且承认存在着一般的人的本性和变化了的人的本性;马克思的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能和欲望区分为两种类型:自然的和社会的,人的自然属性属于人性的本质部分,而人的社会属性则是与人的本性没有直接联系的、非本质的部分。通过以上观点的表述,弗洛姆得出人的本质是隐藏在劳动背后并支配人的劳动的人类潜能的结论。这些观点实际上主要是弗洛姆本人的思想,并不是或不全是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隋忆越 《考试周刊》2009,(38):34-35
受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所启发,拜伦写成不朽的哥特式悲剧《曼弗雷德》。本文解析了这部诗剧中蕴涵的悲剧意义,主人公心理特征,以及此剧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理念人>阐述了近代以来西方知识分子产生、发展的制度化环境及其变迁,并对知识分子与权力关系的各种变化进行辨析,为考察分析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小说《蜗居》直指现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和生存境遇。作品透过三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在当下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示出物欲化时代里女性的生存困境及个体生存悲剧。这种生存困境的生成固然有男权社会压迫的因素,然而女性自身的自我缺陷才真正是筑就"围城"的罪魁祸首。六六借小说对当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生存悲剧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试图寻求当代女性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0.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浸透着爱·摩·福斯特二元对立的矛盾思想,一方面他肯定社会力量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他又怀疑和否定,并期望突破规训、享受超然独立的自由生活。本文试从"规训"和"自由"两个层面来分析福斯特的二元悖论思想,从而领悟福斯特矛盾的创作理念及其独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络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下人们不仅生活于现实物理世界,而且还应生活于虚拟数字世界。因此,探寻人的发展,特别是探讨人在虚拟数字世界所面临的多重性境遇,实现人在虚实交融场域中的和谐发展,既是一个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也是面对网络化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现实提出来的重大而紧迫的人的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城堡》的发表引起的解读和争议如潮,其中对主题结构的剖析更是解读其作品的一条线索。叙述声音的日渐遥远,乃至消逝;意义追问的怪诞失落以及孤独的无法企及都使人物K的离奇悲惨的命运在追寻的悖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追寻的悖论意味着信仰的缺失,更似乎在昭示着整个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从《雷雨》到《北京人》评曹禺前期剧作风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曹禺解放前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为主线,评析了剧作家前期剧作风格形成、发展、演进、创新的历史转变轨迹。作者认为,《雷雨》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曹禺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剧作家,也鲜明地代表着曹禺剧作的特定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强烈的个性和人物形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跌宕的情结网扣,错综交织而又严谨统一的戏剧结构,以及赋以动作感的诗剧化语言,共同构成了《雷雨》特有的艺术风格。《北京人》的创作成功,使曹禺前期剧作达到了另一新高峰,标志着剧作家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喜结新的硕果。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雷雨》的新的艺术风格:由日常生活琐细流露着时代的政治信息;于平淡幽远里积蓄着深沉紧张的动力;而忧郁哀伤的感时怀旧中渗透出对于未来的明朗乐观情调。  相似文献   

14.
“理性人”是博弈论中的必要的假设前提,即假定博弈局中人都是理性的(rational)。理性的人就是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然而,在某些博弈中“理性人”面临着困惑。“理性人”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理性人”假设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5.
《黑骏马》是张承志早年的力作。小说用悲壮的笔调抒写了一曲超越痛苦的人生牧歌,是一曲淳朴爱情的挽歌,是一个孤独者在生存和理想中的艰难跋涉。小说中处处体现出生存之艰难和理想难以超越之痛苦,呈现了众多的悖论色彩,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黑骏马>是张承志早年的力作.小说用悲壮的笔调抒写了一曲超越痛苦的人生牧歌,是一曲淳朴爱情的挽歌,是一个孤独者在生存和理想中的艰难跋涉.小说中处处体现出生存之艰难和理想难以超越之痛苦,呈现了众多的悖论色彩,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沧浪之水》与《风雅颂》都是当代基于知识分子命题的小说,同时知识分子在当代的境遇日渐成为一个深刻的话题。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分析,可见知识分子在当今的尴尬角色和矛盾的精神性。他们都处在理想的人格建构和失意的生存际遇之间的生存突围和作为失根的灵魂漂泊者的精神突围中,而这种突围却始终存在着相悖的立场,即本质上它是严正和荒诞同时存在的意义伪循环。由此生发开去对知识分子的探讨,也最终成为对人性探讨的一个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长卿乃中唐一位重要诗人,才名虽显,却命运多舛,这可从他大量描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中渎知。这些诗虽时露消极颓伤之气,但造意清新,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艺术造诣较深。其中写人写己,俱称高妙,情景交融,了无痕迹者,屡见不鲜。下面就仅以《送灵澈上人》这首绝句为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9.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著名的中篇小说。它通过一个“模范城镇”的19位“首要公民”为领到一袋金币而丑态百出的故事,无情地撕下了资产阶级道德清高的假面目,暴露出他们贪婪和虚伪无耻的嘴脸,同时提示出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丑恶本质,无情地嘲笑了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贪婪和寡廉鲜耻。本文从主题思想、心理描写以及情节安排来分析文章的写作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