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的航模缘     
杨挺 《航空模型》2011,(6):65-65
跟航模队里的大哥哥们相比,我还只是一名新手。能在初一时便加入学校航模队真的让我很开心,至今我仍记得与航模结缘那天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唐琦 《航空模型》2021,(1):66-71
看到学校特别设立的“唐琦航模工作室”顺利揭牌,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其实2017年之前,我只是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的一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航空模型一无所知。许多人在参观完航模工作室后,总想让我聊一聊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但目前为止,我还没总结出能够成文的经验,因此只是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航模菜鸟变成“飞北”冠军教练,直至成立航模工作室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各种场合和航模界友人见面时,他们第一句话总是问“你现在还搞航模吗?”我的回答几乎都是“我现在玩大航模。”其实,我心里不无遗憾:多年来埋首于无人机事业,再无时间玩航模了。不过,说无人机是大航模也不无道理。航模与无人机本是“同根生”,两者只是尺寸大小、智能化程度和服务对象有所不同,并无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基层航模辅导员,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在青少年航模教育领域已经工作30多年了。现在很多爱好者纯粹因兴趣而与航模结缘,忽视了这项活动所含有的教育意义。因此我想就航模活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解志耕 《垂钓》2002,2(4):66-67
吉林陈斌钓友:我对航模钓鱼的方法很感兴趣,能不能介绍一下?在哪儿能买到航模呢?  相似文献   

6.
初生牛犊不怕虎 从小我就对航模特别感兴趣。第一次练习飞航模时,我才6岁。回想当初,我还真是资质驽钝,光学习空中飞行和起飞降落就花了两年的时间。之后,我终于得到了第一架25级特技机。  相似文献   

7.
天蝎 《航空模型》2007,(1):42-4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加入了航模爱好者的队列,促进了航模运动在我国的发展。为满足这部分初入航模之门的爱好者的需求,我刊特开设“初学者园地”栏目,将邀请航模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航模爱好者,系统性地介绍航模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装配、调整、操纵经验,希望能够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航模初学者走向成功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多年来,作为兵团三中一位普通的辅导员.我走了一条百转千回的路。对航模的痴心不改和平时的刻苦训练,终于让我品尝到了甘甜的硕果。在此,让我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首那些难忘的航模故事吧。  相似文献   

9.
老航模成了小电直的新菜鸟 本人今年65岁,如果从小学四年级第一次接触初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55年了。高中时,我开始参加航模小组;到了大学,自己组织了航模协会;1963年大学毕业,开始当专业航模运动员。那些年,笔者一直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航模事业。“文革”时期体委被解散,我于1971年响应号召“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到贵州遵义。  相似文献   

10.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航模活动。1962年,还在北京26中(汇文中学)求学的我因为积极参加模型活动,被北京航模队的吴大忠教练选中参加了北京国防体育俱乐部航模队的集训。1963年起我跟着戚木木(中国首批女飞行员)训练,第二年便获得了北京市赛三级橡筋模型飞机项目冠军。那一年,我16岁。  相似文献   

11.
模型趣画     
《航空模型》2010,(8):64-64
编辑同志:您好!今年5月份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老航模联谊会期间,原山西航模队领队任承彬、教练孟希明和老航模工作者苏登三曾邀黄云和我到他们的房间,用录音机播放了他们之前录制的歌曲《雏鹰之歌》。  相似文献   

12.
小M你好: 我和娇芬肇老师都是基层航模辅导员。作为基层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航模科普实践中积极地探索着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我们几年来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或许能给开展航模活动的模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长德 《航空模型》2013,(11):67-67
近日在一份资料上看到一张弹射模型滑翔机的图片,非常喜欢。文章是王培才老师写的《老航模辅导员的回忆》,讲述了1964年王书人获得“五一杯”航模比赛冠军时的情景。2幅黑白老照片一下予把我带回20世纪60年代,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我热爱飞翔,做了近半个世纪的航模教练。虽然现在年近八旬,视力、体力渐渐衰退,没法继续飞一直钟爱的大型模型飞机了,但我舍不得放弃航模活动,就转而学飞LAMA共轴双桨小电直。如此高龄学习新技能很困难,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似文献   

15.
黄云 《航空模型》2020,(1):40-43
自1959年我国第一届全运会设立航模比赛至今,已有60年了。当年赛场上意气风发、勇夺奖牌的青年,如今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们心中,对航空模型运动的热爱丝毫未减,曾经因航模结下的情谊愈发深厚。2010年5月,第一届中国老航模联谊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共有近150位航模前辈从世界各地赶来,其中不少是航模界泰斗。一提到航模,他们就有用不完的劲儿和说不完的话,并愿为大力普及航模活动发挥个人能力与特长,为中国航模事业贡献心力。此后各地老航模经常有小范围的聚会。从2018年起,本刊陆续刊载了《名人话航模》一书的部分内容,回顾了航空模型运动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探究了航空模型运动的基本规律、积极意义与社会影响。文章里的不少人物,就是中国老航模联谊会的成员。从2020年起,《航空模型》新设《航模人讲故事》栏目,邀请一批经验丰富的航模前辈撰稿。希望通过他们的航模故事、模型经历分享、展现我国航模运动的过往历史,并给读者带来一些从事航空模型运动的启发。期待借助某个契机,栏目内容能成书出版。  相似文献   

16.
培才 《航空模型》2011,(5):22-24
我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学校里的航模辅导员。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基层肮模辅导员的工作与生活,对此非常熟悉。崔老师比我年长几岁,是我在业余航模界里最敬佩的老教师。他的经历大都是我亲眼日睹。比赛时我们曾是对手。闲暇时是“杯水之交”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喜爱航模,我有个习惯——每出差到一个新的国家,地区或城市,都要打听那里有没有航模店和飞行场。若时间允许,一定要去看看,结交些新模友。几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顺道参观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波兰,巴西、韩国、泰国等国的许多飞行场和航模店(图1)。下面将一些见闻和感想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纪伟 《航空模型》2018,(4):60-63
上期介绍了天津市宁河区造甲城镇中学与天津师范大学航模队合作开展航模活动的经验与做法。本期为大家介绍航模活动起步早、教学实力雄厚的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航模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准备开设航模校本课、成立航模队的学校来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人自幼喜爰航空模型,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接触遥控航空模型。1963年大学毕业后,我正式成为一名航模专业运动员,主要从事控制设备的研制和操纵飞行。体委解散后,我进入工厂偶然一次机会,我遇到了部队靶机组,帮忙调整试飞并参加了在娄山关的打靶飞行。但此后的30年里,我与航模绝缘了。  相似文献   

20.
“文革”时期,河南航模队曾为空军部队进行了螺旋桨滑流试验。笔者一行人在湖北当阳机场为武空司令部做了汇报飞行后,又到北京向空军司令部做了最后一次飞行表演后返回上街航空运动学校。不久,河南航模队解散了。1969年10月,大家各奔东西。我个人的专业航模生涯,从此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