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是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建立全球公正平等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行的必然逻辑。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赢之举,既为中国发展创造了机遇,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要改革与完善现有多边机制,构建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和价值理念的新体制,以开放、包容原则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政府、企业和智库的协力配合,积极参与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和制度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采用标准化均值方法测算2011~2016年间中国及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指数的基础上对该指数进行指标数据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关系不断拉近但经济合作潜能并未完全激发,仍有发展余地与合作空间;通过金融环境的改善及贸易畅通程度的提升,"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的中国,如何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调整过程中,实现由"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产业定位的转变,是中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重大难题。服务外包产业是此轮全球产业调整的主要载体,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中国实现产业调整、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就我国服务外包现状、人才培养作出了认真调研,认为职业院校是培养各类职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应抓住机遇,主动应对,加快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新常态"一词,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经济术语。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年,经历了全球经济的波谲云诡、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对2015年,中国经济也将走向"新常态":从重视规模速度的粗放型经济,走向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的精致的现代经济。在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中国的戒心与日俱增,对中国的遏制也是日趋紧迫。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的经济外交引擎,而且发挥着团结全世界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鲜明的互惠共赢特色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霸权主义色彩,它不仅是世界经济的新的重要增长点,也为抵制美国全球霸权战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发展的新形势下,发挥好"一带一路"全球的大统战作用,能打破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前,数字贸易已成为中国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贸易的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层次鲜明、逻辑清晰的政策框架。从数字贸易发展看,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迅速,中国数字贸易规模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但服务贸易数字化程度不高;从数字贸易规则看,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则框架。要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贸易数字化进程,中国应一方面促进数字经济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完善经贸互促机制,以数字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举措强化数字经济对数字贸易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向是"国际化"。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高等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当担当什么任务与角色呢?从"国际化"和"本土化"两个角度,对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谋求与本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制度性话语权。由于西方国家长期把持全球治理话语权,加之全球经济治理经验不足等因素,中国并未获得与本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制度性话语权。因此,在全球经济治理活动中,为应对制度性话语权提升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应融入与改革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全球经济治理创新提供合理方案,不断提高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相似文献   

9.
2011年可观测的"四大经济现象",面临着政策在短期波动面前进退失据、在货币博弈中因小利而失大局、在结构调整中恶化结构的"三大风险"。从全球经济运行背景看,留给我们的机遇只有两年时间。在有效的时间窗口内,如果不能抓住机会,逐步激发中国经济新的潜能,中国经济将面临"生死时速"。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的一种原生概念和创新理论。通过建立全球第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从2000—2020年对于全球有数据的52个国家进行了六轮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2020年总报告显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全球排名11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中国的快速追赶,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东升西降成为全球人力资源开发的典型趋势;中国人力资源整体进入中层次开发阶段。第二次"人口红利"将为中国带来25—30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稳定期。  相似文献   

11.
<正>面朝南海,春暖花开。2015年3月26日至29日,世界聚焦亚洲,亚洲瞩目中国,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美丽的中国海南小镇博鳌如期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命运共同体"观,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让全世界关注亚洲新未来,让亚洲关注中国新常态。一、中国新常态,续写经济新篇章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以每年9.8%的平均增速,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令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国门,开始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战略布局,并积极参与到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进程中。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着对外投资经验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合规性存在隐忧、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难、中小企业融资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13.
廖建思 《海外英语》2012,(23):143-14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全球文化的到来,旅游业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中英文导游口译员,作为"文化的使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妥善地处理中英文导游口译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进入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新发展时期,学生全球流动网络的国家格局正经历重要变化。伴随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学生全球流动的"中心—半边缘—边缘"国家结构明显,中心与多极并存的全球学生流动网络国家新格局渐趋形成。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与新兴流动目标国,中国正成为全球学生流动网络中心的重要一极。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引领下,中国未来需要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学生流动作为国际教育优先战略,努力成为建设全球学生流动新秩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国际化的今天,"举国体制"赖以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举国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技体育自身孕育的改革需求,必须大力进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聆听     
《高中生之友》2008,(6):1-1
"正如19世纪属于英格兰、20世纪属于美国一样,21世纪将是中国当家的世纪。"——投资大师罗杰斯推出新书《中国牛市:与全球最伟大市场共舞》,总结出他的"中国投资经"。在罗杰斯看来,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不管是基于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还是出于对美  相似文献   

17.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邓小  相似文献   

18.
李果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1):143-144
2007年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打击。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大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恢复经济,各国政府频繁颁布政策、措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战争"就此打响了。本文重点分析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效果;最后提出我国应对货币战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期,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号称"末日博士"的鲁比尼做出惊人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可能在2013年因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而遭遇"硬着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多位学者也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15年前后触及"减速带"。与此同时,A股上市公司年报、季报情况也显示,中国经济增速、企业盈利情况均出现放缓。大宗商品市场大幅下挫,A股加速向下调整。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再起,对中国经济的争论趋热。就此,围绕相关问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接受了媒体专访,进行了书面回应。  相似文献   

20.
正自比尔·格罗斯提出经济"新常态"这个概念之后,新常态作为全球经济现状的代言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就中国目前的状态而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河南考察时也提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业界对"新常态"的解读是,在中国经济增速回归正常的情况下,政策不会采用强刺激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未来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存在,但稳增长和微刺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