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07,(9B):53-55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个简单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课标、实现课程价值,在主动创新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过程。这样的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管理者需要增强教学领导力,关注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罗环 《教育导刊》2007,(9):8-11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1〕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它综合了人们对课程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文科课程实践教学的价值取向及实施模式。文科课程实践教学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微观基础,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和抓手,是形成专业特色的基本途径。可以通过四阶段教学模式来实施文科课程实践教学,首先明确课程实践教学定位,其次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实践项目,再次是采取多种形式实施课程实践项目,最后是效果评估与改进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命题的提出对提升文科课程实践教学的关注度和执行力打下基础,对促进文科课程实践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本文试对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认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作一些探析,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中心、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23,(41):24-27
教学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从课程的角度定义教学会有不一样的认识。用课程定义教学,教学即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教学价值即丰富学科课程、改善生活世界、发展师生素养。实践便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形成的情景,师生共同架构知识结合的结构,师生共同拓展知识运用的场景。  相似文献   

6.
课程理念是幼儿园课程所蕴含的关于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思想和观念,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发挥着指导作用。幼儿园课程理念受课程实践者的价值观念与教育思想及幼儿园教育实践情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容易产生价值流失的现象。要落实幼儿园课程理念,关键是实现其与幼儿发展的连接,让幼儿成为课程的真正主人。为此,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善于从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式、过程、原则等方面把握课程理念,始终确立并维护幼儿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观察、分析、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课程活动环境。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它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主动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理解该课程的学科内涵并对其进行价值定位是课程实施的先行条件;直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认真反思,是课程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坚持生活化原则,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设课程开发的条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有望获得实际收效的重要举措。本文正是从课改理念出发,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归位和实践追寻。  相似文献   

8.
基于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有效教学的价值认识,分析影响教育理论课程有效教学的教师原因,探寻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提高认识价值,纠正效用观念,重视教学行为示范,提倡实践教学研究,倡导反思的课堂教学,开展兴趣旨归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再认识:内涵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部分教育行政官员、学校校长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和特征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过程中“学科化”和“表层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性进行再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实质,使其实施过程符合其特性,才能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全球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切入点,阐述了一种对时代精神做出回应的教学方式。从“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到“感悟、实践对话教学的新价值”,试图为我国当前进行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的预见。  相似文献   

11.
课程文化是在课程形成、实施及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对高中地理课程文化的研究,对丰富高中地理新课程理论,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文化价值,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目的是在对儿童和课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判断产生的。没有评价,就没有目的。教育的过程是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不应追求自身以外的目的,所以课程评价不是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以外去找寻一把度量的尺子,而是不断地发现生长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理性的价值评判。课程评价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合体,是课程价值的发现和创造。课程评价应起到发现课程价值、创造课程价值,并为课程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价值判断确立目的,预测和评判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儿童的生长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检验已经实施的课程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在诸多可能性中作出理性的抉择;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选编、课程实施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课程管理的落实等方面都紧紧抓住了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给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扩展,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学实践等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客观需求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开始产生,而且目前显现的有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对此,广大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了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与反思,对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理论支撑点及现实基础”、“改革的具体内容(即对象)”、“课程的设置及实施”、“课程评价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当然,这其中不乏对此次改革的反对之声。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原先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目标、内容选编、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改革的风险是失败,不改革的风险是灭亡”,似乎原先的基础教育让学生感到恐怖,压抑着他们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是实施这门课程的基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特征、内涵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深入认识,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以教师为设计主体的课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实施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上实现根本的转变。目前,中小学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暴露了诸如价值理解、基础支持、基本评价及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等问题。科学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深入地剖析问题实质,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课程的认识、理解和阐述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有一个课程专家就有一种课程理解,就有一种课程定义,也就有一种阐述.各种不同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实践背景、价值取向和哲学假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丰富着"课程"概念的内容,扩展着我们的"课程"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17.
理解不仅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育的过程与方法,还是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理解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它体现教育的本质属性。明晰语文价值隐含的学科意义,能为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带来鲜明的指向。确定语文的基本价值取向,能为揭示课程价值的途径以及理解课程实施与学生主体的生活及其经验之间的关系确立基于尊重的价值坐标。理解同样也是实践的理解,语文的课堂与课外实践是其课程的本质特性,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解,同样,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简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标准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发林 《辽宁教育》2005,(12):47-4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的价值、标准及策略,对于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介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标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教育必须建立在多重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教育的价值观问题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过程,它决定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教师的课程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创生课程是与"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相对的一种课程实施模式,是一种实践的课程立场."教师即课程"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价值关怀、主体视野、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权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但同时,教师的课程创生也存在局限性,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