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德人格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人格的整体和谐。道德人格的整体性体现为道德行为的整体性和道德环境整体性的统一。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一种向道德共同体的回归,而道德共同体则为道德人格提供一种价值推力。要实现道德人格与道德共同体共荣互生,必须建立良性的道德环境机制和行为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结合高等学校发展实际,在当前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方面,加强学者共同体建设是重点。从历史、现状和比较的角度分析,均能得出大学是由学院组成的共同体,学院是由教授组成的共同体。基于此,在高校学者共同体治理模式设计上,科学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以学院为基础的学者共同体,高校实行学院联邦制,校学术委员会有权否定学院决策,严格区分学术与行政岗位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在厘清领导理念等基本概念并对大学校长传统领导理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从营建大学道德共同体的维度探讨树立新的大学校长领导理念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班级道德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建立社会道德学习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而在学 校内部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却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对话构建道班级德学习共同体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强化践行意识,建立融洽的对话氛围,建立稳定的对话 机制,重视对话过程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群体在对话中的作用,面向共同体确定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道德文化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当前校园建设中,德育价值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德育价值建设要求把校园建设成为道德事实、道德关怀、道德情感、道德价值、道德自觉为一体的共同体,这也是学校道德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批判改造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克服与解决。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批判改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我们重塑人的道德社会性本质、强化道德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发掘新型生态伦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人类道德共同体提供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7.
8.
教育在提高人的技艺的同时 ,却逐渐疏离道德 ,结果使共同体缺乏道德这种规范而面临解体。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与道德疏离的原因 ,简单梳理洛克与卢梭的解救之道 ,并阐述传统教育的道德实质 ,提出只有恢复教育的道德目的才能免于社会平庸化和共同体的解体 ,实现整个人类的崇高德行 ,获得人类自由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萨乔万尼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在领导者权威基础之上的"道德领导"这一管理理念。强调通过建立信任,赋予权威和情感以同样价值,建立一种基于道德权威的领导。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对校长角色的重新定位、对培育共享价值观的关注都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教育领导理论,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深刻理解"一流"的内涵和特质,对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切实达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正在开展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的高校必须认真面对的核心问题.文章尝试在当前普遍认同的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基础上,探讨道德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淑燕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25-127
面对社会转型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日益混乱,迫切需要通过德育工作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分析、处理各种有关道德问题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却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生活、缺少互动方法等问题,难以承担此任务。分析和借鉴西方崇尚民主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深化高校德育改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论述高校德育建设迫切性的同时,提出了高校德育建设的举措:高校德育建设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德育工作应拓宽渠道,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的自我体验教育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我体验教育具有实践性、持续性、主体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我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品格教育对于提高其国民素质和青少年的品格素质发挥了显著作用。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是:德育应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品格教育应当努力发展学生本身的动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应渗透德育;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做到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统一;家长和社区成员应全面参与学校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5.
沈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6,(32):115-117
改革和创新已成为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效益概念,从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着手,从教育价值、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剖析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论述优化高校德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投入机制和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探寻实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阐述当前加强高校思想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加强高校思想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广西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从立项的时代背景和建设目标的确定到课程建设的做法以及取得的建设成果的整个过程,最后总结出五点课程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开始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世界。当前,互联网是大学生十分青睐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新领域。网络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发挥高等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对于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和高等教育的功能,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讨论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公共交往的削弱等困境,从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的出场逻辑.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作为现代性视域下意义重建的共同体,秉持公共价值优先的德育价值导向,倡导公共性的德育主体间关系,构筑公共交往的德育实践情境,在理论上有助于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学校道德教育要遵循公共性的运思逻辑,由内而外在激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推动学校参与社会道德治理等层面对道德教育共同体进行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