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宪法草案公布了!’这个可喜的消息在报纸上出现时,我感到无限的兴奋。它完全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当然也符合於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利益和要求。这部宪法草案不仅把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加以肯定,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即‘保证  相似文献   

2.
鼓楼幼稚园是中国首先实验杜威学说的幼稚园,已有二十七年历史,它的教學历来都是围绕着‘活教育’的三大目标進行的。我在鼓楼幼稚园担任主任工作已經六年,足足有四年是以‘活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来进行教學的。解放兩年來,雖經過了不断的学习改造,但由於我的小資產階級的出身和学习的不够深入,使我對‘活教育’的錯誤,还不知批判。最近先后看到批评‘活教育’的文章及陳鹤琴先生的對‘活教育’的初步檢討,又經過了一個月的對‘活教育’批判的学习,我才深深地認識到‘活教育’的本质是直接淵源於反動的美国杜威教育學說的,它是反科学、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有害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今天我願意诚恳地來檢討自己,並對鼓樓幼稚园的教育工作作一个初步的检查,但由於我的政治水平太低,檢討不可能全面和深入,希望大家多加批評和指正!  相似文献   

3.
陳鶴琴先生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對於我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小學和幼稚教育工作者,是有了相當廣泛的影響的。尤其是由於陳先生所提倡和推行的教育,一向掛着進步的招牌,迷惑着不少人,在今天對於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践進行檢討和批評,是十分必要的。正如柳湜同志所說:‘對“活教育”思想批評,不應限於它的言論,而是把重點放在它的實践上;並且要全面地具體地結合着陳先生數十年的教育活動,才不使這批評工作限於片面性’。在‘人民教育’和‘新教育’上已經發表了好幾篇批評‘活教育’的文章,特別是余之介同志和張文郁同志對於陳先生三十年來的教育實踐,作了此较全面的介紹。從這些材料中,我們應該可以肯定:‘活教育’所代表的不是什麽進步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4.
一‘九一八’事变之后,美政府很快的确定了对此事件的政策。日本驻美大使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Hcnry L/Stimson)商定一项美日秘密谅解:即美国‘不兴闻满洲事变’,澈底帮助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增强日本的反苏地位;日本允许美国在中国‘什么事都好商量’,日本军事占领限於锦州以北,不再往南妨害美国权利。於是美国首先指使其狗牙蒋介石实行所谓‘不抵抗主义’。不过,这个谅解是互相欺骗的。美国的意图在于自己先放弃满洲,换取日本进攻苏联,再用苏联力景削弱日本,从而它最后攫得中国霸权。日本的  相似文献   

5.
警察的主旨,在於维持公共的安甯秩序,而且预防其危害.它的性质,属於内务行政之一部分,与职业教育的属於教育和实业,就表面观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现在将‘职业教育与警察’,相提并论起来,又非如‘军事训练’的有对外雪耻和自卫的重大关系!我们努力於职业教育的同志们见了,将不以为多事吗?不是!不是!现在我们国内已办的警察,大多数为行政  相似文献   

6.
二、‘帝制’与‘反帝制’列强导演下的丑剧——‘洪宪帝制’袁世凯的代替满清,在帝国主义只是换了一架新的统治工具,而这架工具正是帝国主义早已‘赏识’的‘强人’,英使朱尔典在辛亥革命时就认为表世凯的名字‘对军队可以起很大的作用’,日人也认为袁世凯之於中国‘确有绝对之势力’(十七)。美国更是‘坚持认定’袁世凯是‘为中国人所能懂得的强的人。’(即是能替美国统治中国的强人)(十八)。而当时是以英帝国主义为首的。但英美日帝国主义‘利用中国的政策有不相同之处:日本是制造中国纷乱从中取利,因之对各种对立势力常同时操纵,英美则常扶持中国一个最反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政府’。(十九)因之在‘帝制’问题上也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報於本年元旦社論中特别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在一九五一年繼續发展抗美援朝的思想教育,剷除帝国主义,首先是美帝国主義在中國長期侵略所遺留的政治影響,並將這種思想鬥爭引導成为热爱祖国的高潮。’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于”和“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古代汉语中的“于”和“於”,一般语法著作都是把它们当作同一个介词来讨论的。例如,王力先生是把“于”附在“於”中,杨伯峻先生则正好倒过来,将“於”附之于“于”。可是王先生又说:“上古‘于’‘於’不同音。”杨先生也说:“‘于’和‘於’本是两个字。” 为什么本是“不同音”的“两个字”,而后来竟有了相同的介词用法呢?对这个问题,各家著述中概无论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选择记载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民间和上层社会情况的作品集《诗经》一书,作为语言对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民主宪法,在旧中国仅仅是一个幻想,中国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它的获得,曾进行了长时期的斗争,但一直没有得到。而今天,当人民民主政权仅仅建立了四年多,当我们已走上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已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我国人民争取民主宪法的斗争是在二十世纪初开始的。二十世纪初,我国资产阶级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一些官僚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地主和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份子,便哀求皇帝赐以钦定宪法,由於当时革命浪潮的席卷全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同盟会的出现,以及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清统治者在狼狈不堪之下,施放了一连串的烟幕弹,先派了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继於一九○六年宜布预备立宪,设立宪政编查馆,颁布咨议局章程,后又于一九○八年组织立宪筹备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绝大部分是抄袭日本的宪法)以缓和革命运动。到了一  相似文献   

10.
答:‘天津教案’发生於一八七○年(同治九年),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十年。从一八五八、一八六○年天津、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分子利用宗教外衣,深入中国各地,霸占房屋田产,欺压人民,诱拐儿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各地不断出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中国人民的屠钉与劫夺,从十三世纪日本北条错执政时代开始,一直到十六世纪丰臣秀吉当国时代为止,前后继续了三百多年。对于这些日本的流氓强盗,我们历史上称为‘倭寇’。倭寇的残酷暴行,偏及於我们祖国的沿海,从东北的辽东,经过山东、江南、江北、浙江、福建,一直到华南的广东。在这个时期的抗倭斗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积极的发挥了他们的力量,予这些无耻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事蹟。十六世纪的日本,从织田信长任‘关白’(相当于中国的丞相)的时候开始统一,到了丰臣秀吉(我们历史上称之为‘丰秀吉’(一))继任‘关  相似文献   

12.
歲首獻詞     
一中国革命成功,为文化教育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程。中国人民革命,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英明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年的奋斗,打倒了国内外压迫者,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从而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三年来,由於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翁,掌握了国家机器,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行动统一起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形成一个强大无比的力量,顺利地开展了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首先从一九五○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土地的要求,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地扩大了工农联盟,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其次在一九五○年九月,由於美帝國主义侵略朝鲜,威胁祖国的安全,全国各个地区,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和全国人民一致主张以志愿的行动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随着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表示了中国人民对朝鲜问题的嚴正立埸,并对各地爱国人民以志愿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要求,加以支持。这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的共同行动的纲领,中国人民一定把它贯澈到底。事实证明;这一伟火运动,不但在军事上獲得胜利,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谋,而且对於祖国经济建设,起了保证作用。第三,在一九五一年二月,展开镇压反革命运动,粉碎了蒋匪帮和帝国主义的许多间谍机关,清除了帝国主义者在中国设立的假藉文化、宗教和救济事业名义而阴谋反革命的许多暗害份子,并由国家接管了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而办的学校、医院、教会和所谓慈善机关,因而巩固了革命的秩序。第四,为了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提倡增产節约以及推动思想改造学习起见,从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起,又展开‘三反’,‘五反’运动。‘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运动,打垮了不法资产阶级猖狂进攻,洗滌了舊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转移了舊风气,为经济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的时令裹,使入学不久的儿童懂得时令的意思,和那个时令的一定特点,是儿童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已到春天了,所以在教材中就适时的有了‘芽’、‘小蝌蚪的生长’、‘燕子’、‘孵鸡’等课文供儿童学习。当然,作为语文课来讲,它的目的要求,就不止於自然常识,还有它语文知识和通过内容所能达到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位曾经采访过爱斯基摩人的作家,向人们讲述了他在那里的见闻:“永远不要问爱斯基摩人的年龄多大。如果问的话,他会对你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再追问,他们就会说‘不到一天大!’爱斯基摩人相信,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清晨醒来时,他们就又复活了,获得了新生。因此,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活过‘一天’!”  相似文献   

15.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刀刃”句,传统的解释是“刀刃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谢质彬先生《“新发於硎”解》一文(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认为这个解释不妥,理由是“‘发’字并无‘磨好’之训,也不能解为‘拿起来’或‘磨  相似文献   

16.
第1章商品巴賁:‘……大多數(物)有價值,是因為它們满足了心的需要’(五) 尼古拉·巴賁(1640—1698),出身於職業醫生的英国经济學家,‘商業研究’等書的作者。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曾經再三徵引巴賁關於商品貨幣的見解。巴賁說:‘……大多數(物)有價值,是因為它們滿足了心的需要。’事實上巴賁在這裹是指使用價值,而不是指價值。這可以從另一個小註中看到:‘物有一個內在的價值(巴賁特别用來指示使用價值),它在一切處所都有相同的價值,例如磁石吸鐵。’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们讀了‘人民教育’,一九五二年二月号所刊载的‘不浪费一分钟’一文以後,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组织教学和掌握时间的重要性,而教师自己爱惜时间并培养学生爱惜时间更为重要。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经过初步的检查,教师们对时间浪费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例如:在检查的两天中,備课时间上,由於教师们工作忙乱,全校浪费了一百八十分钟;教师上课不能按时走进教室,全校浪费了八十一分钟;教师学习时间不能按时开始(主要是因为教师到  相似文献   

18.
介词“於”字在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问题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该用“於”字,什么时候不该用“於”字),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已久的重要的语法问题。王力在指导研究生时说:“我们可以做一篇文章专谈《史记》中这种所谓省略‘於’,字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用‘於’字,在什么情况下不用‘於’字。”这种建议,以点带面,显然有助于说明“於”字在古汉语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问题。根据个人的考察,“於”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於”字的有无,严格地说不是由句式决定的,而是由补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决定的。换言之,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就句式看,“於”字有无是任意的;而就补语意义看,“於”字有无不是任意的。  相似文献   

19.
中苏两大国人民的友谊,是一种最新与最高形态的国际友谊’它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和无限美好与有益於全人类的发展远景。远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在沙皇统治之下的俄国的人民,就已经对於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對史学的新指导’是趙儷生先生學习了‘論馬克斯主義在語言学中的问题’的一篇劄记(‘历史教学’一卷四期)。它的目的在於使我們瞭解‘只有到中国历史史料中去細密地找尋材料、細密地佔有材料、細密地分析材料,在斯大林底指導原則之下,使有关中国近古史和近代史上生產水平的變動、經濟制度的變動、上层建筑的變動、以及上述三者间的關係之多樣性舆複雜性,都被具體地而非抽象地說明了出來。只有這樣,才是斯大林偉大思想與中国历史的结合,也只有這樣,才是斯大林关於上层建筑與下层基礎的关系问题的这一偉大指示,在史学上产生了实际效果。’這是十分宝貴的意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