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以文题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以作者为切入口,形成一组板块进行研读,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在学习《船长》时,联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来研读,让学生感受大师纯朴自然,风趣清新的语言特色和反对暴力、崇尚人道的伟大人格,全面地了解这位外国作家。3.以重…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过渡、结构、标题和写作顺序等。有的文章结构严谨,有的文章过渡巧妙等.在阅读理解课文时,我们只要根据文章的特点,选准文章的突破口,就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何燕清 《广西教育》2006,(7A):77-77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审美,语言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只有从小知美、懂美、爱美,才会有创造美的心理。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研读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非常有效。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5.
狭义的研究性阅读,是指以阅读教材为凭借、以阅读目标为指向、以自主探索为重点的言语实践活动。它是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课文的研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本文以余映潮老师课文研读的主张和实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课文研读就是要研读课文的章法,品味课文的语言,探究课文的段式和句式,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读出课文的"集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标题是作者对课文的内容的一种浓缩和概括,紧扣课题,从"眼睛"入手,研读感悟,可以帮助孩子们尽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8.
9.
庖丁解牛,需"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方可游刃有余。同理,课文教学,教师也要找准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寻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驱动和调控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迅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一、从题目切入,把握内容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称"题眼"。它往往是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的体现。抓住了它就能提纲挈领地把握全文。  相似文献   

10.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5,(17):16-17
词语是汉语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它具有组合灵活、内涵丰富、运用方便等特点。文章中词语的性质和意义,不是借助外表形态的变化来显示,而是在上下文具体的语境之中,让读者去灵活地感悟的。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意义不同,不同的读者对词义的领悟不同。因此,重视词语学习的研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其内在形象,体会其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议论文的标题大致有四种情况:①标题明确了文章的论点;②标题明确指出文章的论题;⑨标题提出一个问题;④标题的某些词语具有某种寓意。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此后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著作、文章大量出版,其中大多数出自历史课程标准组成员之手,具有较大的权威性。本人结合被培训与培训的经历,不自量力、不揣浅陋地对课程标准作一浅显介绍.  相似文献   

13.
研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甚至可以说是教师的“极致能力”:教师研读课文的深浅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只能图个表面热闹,热闹之后,学生什么也没有。据了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会增加“钻研教材、钻研文本”的目标要求,这是很有针对性的,是阅读教学的“返本归根”。  相似文献   

14.
15.
一、在研读中深入领悟教材1.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研读教材就是要了解编者的意图。从这个角度研读教材,教师要发现教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发现小至每一道题目的设计,大至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生活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李鸿 《广西教育》2012,(40):35-36
一、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试题结构与往年一样没有变化,总共13题,14—21题为客观题,22—23题为实验题,24—26为计算题。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始终坚持为中学生物教学服务,为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施生物新课程服务的办刊宗旨,深受广大中学生物教师的欢迎。笔者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的每篇文章都要认真研读,从中摄取了不少营养。但在研读中也发现其中部分文章的观点有待商榷。本文就其中的几篇文章进行了粗浅的分析,由于学识水平有限,分析不一定正确,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本文的分析能得到文章作者或其他读者的回应,则能形成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百家争鸣的良好气氛。  相似文献   

18.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6,(10):16-18
研读的视点是学生。在研读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突出了学生的活动。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凭借的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研读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在研读中,要保证教学双方形成目标同向、程序同步的和谐共振的境界,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多方创造条件,随机进行指导,以使学生认准目标、理清思路、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使他们在研读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寻求研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建新 《福建教育》2005,(8A):24-25
“研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之际,研究性阅读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主阵地,在当前阅读教学中的确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是,在寻找、提炼和落实研读专题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需要对教材进行精准研读,既要关注知识的生长,更要着眼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教师应努力设计通透的教学主线,精心创设活动,创新教材“留白”,让明暗双线融合推进,从而为构建丰盈的数学认知结构提供更多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