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静 《教育论坛》2006,(5):28-30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发展变化较大较快的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而关键的时期,也是儿童身心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特殊发展时期。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会不自觉地给儿童心理发展带来副作用,形成一些特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理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为观念上的变革时期,也就是儿童观的争论时期;第二阶段为教育领域内进行的心理学化的实践阶段;第三阶段为理论上的升华阶段,也就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在此发展的基础上,儿童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表现为:儿童发展学的产生,建立整体系统发展观,本土化研究热潮的到来可能促使生态文化会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维芬 《吉林教育》2006,(12):60-60
一、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初一学生年龄只有十二三岁,是儿童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的阶段。他们有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记忆方面,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按照教师讲的,书上写的去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独立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语言表达已是必不可少,所以对儿童的语言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儿童时期培养语言尤为重要。儿童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养、规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学习、工作都是极其有益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时期进行语言培养呢?  相似文献   

6.
众所皆知,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习将对他们以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素养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首先: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进行思想交流。其次: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随时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亲子关系长时期的缺失和疏离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以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为视角,通过研究和探讨他们在同伴交往中所表现出的情感问题来关注留守儿童情感维度的社会化。旨在帮助留守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从而更好地促成他们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形成的饮食行为不仅会延续到成年,并且持续一生。饮食行为不仅可以影响儿童目前的健康,还会影响他们至成年甚至是一生的健康。因此,儿童食品安全之于儿童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普遍存在着闭锁心理。他们失去了儿童时期的某些天真和直率,紧紧封闭自己的心扉,严守自己的“秘密”,班主任与他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又迫切需要班主任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呢?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儿童到青少年时期,总会在自发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结成小群体,这种群体,有人称为非组织群体,也有人称为非正式团体或非正式群体。它实际上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兴趣、性格、关系(邻居、同座、同乡、同寝室)等基础上,形成的相对于班级等正式群体以外而存在的人群。  相似文献   

11.
李豫 《顽皮娃娃》2007,(1):I0001-I0005
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若要孩子健康幸福,就必须为他们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社会性交往,并在交往和对玩具材料的使用中享受愉悦。而在游戏中,幼儿对材料的收放和使用,就直接影响到游戏的发展,并让他们终生受益。如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收放习惯,那么他在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是个行事有序、思维清晰、善于控制自己的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理解儿童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儿童文化的本质儿童文化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的形成离不开儿童的身心特征、群体同伴交往、师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影响。与成人文化相比,儿童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儿童文化是充满热情、易变的,凭感觉的成分多,而成人文化相对来说则体现为科学性、理性化,具有客观冷静和稳定的特性;儿童文化是充满张扬和想像的,而成人文化却表现为现实性和重复性;儿童文化的价值观具有多样化、易变性的特点,成人文化的价值观则更体现为固定化和不灵活性;儿童文化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13.
蒙台梭利在其《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揭示了一系列为幼儿所独有的心理现象。现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婴幼儿时期的确是儿童独异心理形成、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11,(16):13-20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心、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情感抑制因素少,儿童时期是学习外语语音语感的最佳时期。然而,处于儿童阶段的这一特殊年龄段,其认知水平有限,母语的发展水平尚未成熟,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记忆多为机械重复的感性记忆。因此,他们更善于把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片段。  相似文献   

16.
彭文宇  陈名实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4):F0003-F0003
福建最早的先民是闽族,春秋战国时期,越人南迁入闽,汉代时形成了闽越族。此后,北方汉人不断南迁福建,形成三次入闽高潮。第一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二次是唐代前期,第三次是唐末五代时期。宋代以后,福建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繁荣的地区,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而在他们迁徙和定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足理解性睡眠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必须把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解读儿童画     
学生在儿童时期,为了表达自己的童心世界,反映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他们经常采取“以画言志”的方式,创造出一些天真烂漫的图画,我们将这些作品统称为“儿童画”。儿童画记录着儿童的生活,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这是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体现。应该说,生动活泼、无拘无束、丰富新奇的想像是儿童画明显的特征之一。儿童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表现,无一不明显地受到他们生理、心理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把房子画成透明的,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更是夸张甚至变形。但孩子们用稚拙的线条勾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不生动地表现出儿童自身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童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771名7-14岁儿童为被试,考察其独立随机序列认知发展阶段及重要时期。研究表明,7-14岁儿童独立随机序列认知(简称随机性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升发展时期(7-10岁)。该时期的发展,主要是7-8岁的发展,该时期的儿童掌握了随机性。第二阶段为倒退发展时期(11-14岁)。该时期的倒退,主要是10-11岁的倒退,该时期的儿童理解了随机性。9岁左右是儿童随机性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10岁是转折时期,主要原因是:10岁儿童有着较好的随机性直觉,而11岁儿童既丢失了随机性直觉,又没能够建立起相应的概率知识。  相似文献   

20.
漫谈孤独     
中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情绪体验增多,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将视线转向自我的内心深处。他们逐渐远离了儿童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和天真,心理活动开始出现某种含蓄、内隐的现象,逐渐地显示出“闭锁性”。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与成人不易做到心理相通,在同龄人中也不易找到知音,从而常常出现孤独感。适时的孤独无可厚非,但若经常陷入孤独中难以自拔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