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练习六的编排意图练习六是配合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编排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1~4题配合例4,通过观察操作,懂得“较大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第5~9题配合例5,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第10~14题是综合练习和“比多求和”的两步应用题的准备练习。练习六建议用  相似文献   

2.
一、练习十二的编排意图练习十二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础上,用综合算式解答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而编排的。练习十二共18道题。第1~6题配合例1的教学,其中第4~6题是巩固加深题,意在防止学生机械地模仿例题的解法,提高分析能力。第  相似文献   

3.
求某数几倍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叶树恩,郑兴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51、52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册练习二十九的第1~3题.指导思想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和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设计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4.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下面结合第四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谈一点教学体会。第四册从第42页起,在练习中相继编排了一部分逆向题。这些逆向题,既可打破见“多”则加、见“少”则减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认真审题和全面分析数量关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但由于低年级  相似文献   

5.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6.
一、练习八的编排意图练习八是围绕加上或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千数和运用减法性质进行速算而设计的,共13道题。练习八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1~4题是配合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加上或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速算方法;第5~8题是配合例3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速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关于两步应用题的编排,一方面突破了按计算方法进行分类的传统模式.把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两步应用题相对靠拢,分组出现,层层推进。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教材一题一例的“单打一”格局采用“复习”→“例题”→“想一想”→“做一做”等“系列”编排形式。例如,六年制第五册第80页的例1,首先以“复习”重温“求两数和”的一步应用题;接着以“求两数和”为基本数量关系,通过增加一个条件和改变问题,过渡为“求比两数和少几”的两步应用题(例题):然后着眼于“变”,把问题扩展到其它情况。即以…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本课例是在学生已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并理解和掌握了“由整体求部分”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解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教材前面编排的练习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所以本课例拟采用“启思引探、指导自学”的方法进行导学。【导学设计】一、铺垫练习,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9.
“求另一个加数的一步应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第一册应用题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文字应用题。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文字应用题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求总数”和“求剩余”的一步应用题;第二步是“求另一个用数”的应用题,也就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题目的结何上来讲,它是“来总数”应用题的变化和发展;从解题方法上讲,它是“发剩余”应用题的深化,因此,“求另一个加数”的一步应用题(课本第116员例3\例4)弓“来总数”和”本剩余”的四用题有着路切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86页—87页例1、例2,“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八中第1—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2)会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思路。(3)提高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倍数关系应用题题组对比教学福建省闽侯教师进修学校叶树恩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三册52页例5;练习册练习二十九第4-11题。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懂得用乘法计算的道理;比较熟练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第三册“表内乘法和除法(二)应用题”教学内容涉及了乘法和除法基本应用题的绝大部分题型。教材在7的乘法口决和用口诀求商中,一方面练习和巩固以前学过的应用题,同时,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在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快求商申,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适当安排一些口头提问题、填条件以及自编应用题的练习;在9的乘法口和用口诀求商中,又分别对乘法和除法应用题作了整理,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加强实际操作.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81页例1,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会分步列式解答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2.通过...  相似文献   

14.
在六年制二、三年级数学教材中,知道一倍数求几倍数的应用题出现较多,如,第四册的第74、75页的例7、例8讲了一倍数和几倍数的关系,都属于知道一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又如第五册第44页例3、第六册第66页例1,也是“几倍求和”和两步计算应用题。但对于知道“几倍数”,求“一倍数”的应用题,就没有专设例题,在练习中却又有这  相似文献   

15.
简单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又是低年级数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册中的“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如教学不得法,学生往往会见“多”就加,见“少”就减。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现就新教材的编排特点谈谈教学建议。 一、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这三种类型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在旧教材中是分散编排的,虽然学生容易按类型逐个掌握,但所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零散的,需用较多的时间反复多次地对比练习,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九义”教材则是把这三种类型简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五位数以内的二至三步的四则应用题,教材的安排分三部分:一、一般应用题。例1及其练习,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复合应用题;例2及其练习是以包含除或等分除法为基本内容的三步复合应用题;例3及其练习,是求比较两积或两商的倍数关系的三步复合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儿童理解和熟练地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二、行程问题。例4、5、6和练习中的1——5题是求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儿童在以前分别学过,这里集中复习,在于帮助儿童系统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为学习典型行程应用题打下基础。练习中第4题,是把“距离÷时间=速度”和“速度×时间=距离”结合起来,成为归一算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41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求比两个数的和少(多)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一步应用题的引伸和发展,是学习两步以上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本单元中的应用题共安排了4道例题。教材的编排没有在题的类型上做文章,而是借助线段图和启发性问题将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9.
巧画线段图     
小学数学第五册在继第三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编排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虽然这三种应用题数量关系相同,但后者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往往会感到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就成为教师首选的辅助手段之一。但是,如果按照通常画线段图的方法,先画出表示条件的线段,再画出或找出表示问题的线段,仍然摆脱不了逆向思考带来的困扰。因此对这种应用题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时,往往会消耗大量时间。下面…  相似文献   

20.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反叙应用题的教学朱国和一、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教科书第13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册练习八的第1-4题;(如没有练习册时可以进行4道仿例练习)第二课时教学教科书第14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八中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