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梦龙积极探索文艺的主体性,提出"性情之响"的理论主张,试图追求一种情真意切的美学效果;同时,又强调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导愚适俗",为封建礼教鸣锣开道,因而走到了他初衷的反面.冯梦龙极力调和这种矛盾,特拈出"情教"这一颇有哲学意义的命题,但终究没能解决这一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2.
论宋词语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是一代文学的典范 ,以抒情见长。作为创造这一类文学的语言 ,有以下特点 :婉约与豪放各呈异采 ,整齐与参差相互为用 ,言内与言外相济成美 ,守律与悖律共创声美 ,绮丽与本色各尽其妙。几个特征结合起来 ,共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的通俗文学作品数量很多,而且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因此他的适俗思想是极其复杂的。这里,我们就主要从其作品的总体类型中去探析冯梦龙的适俗思想。  相似文献   

4.
探讨诗词中寄托与意境之间的关系 ,是欣赏和研究宋词的关键。寄托之有无实与本事之有无关系不甚大 ,本事不过是作品产生的一个诱因 ,作品一旦产生 ,它便具有了比本事更丰富的社会意义。因此 ,衡量词作艺术水平的高下 ,主要应看其意境的深浅广狭 ,而不应宜详尽探究本事或所指 ,否则便会抹杀作品丰富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宋代词人对风情有独钟.往往惜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离情别恨,可谓“风”情万种,了解诗人借风寄寓的情.对欣赏宋词不无裨益一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谢虹光 《远距离教育》1997,2(2):33-36,61
本文准确勾勒出宋词流变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轨迹:敦煌曲子词和唐代优秀文人词清新流畅,不拘一格,健康发展,花间,南唐词风畸变,宋代婉约词与之相关,儒雅典丽,失之肤浅,创调多而创意少,至豪放诸家怀古伤今,抗金救国,标举时代正气之歌,宋词为之振兴,尔后婉约复归正统,失去清新通脱和多样化,宋词便早殇,从而深刻阐明词曲若偏离时代主旋律和人民群众普遍情绪,便会失去壳发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李天辉 《双语学习》2007,(5M):19-20
看到西方学术之风席卷全国,所有的大学都采取西方教学模式,我只想说该停停了。也许我们的东西也很好,不比别人的差。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被西方文化同化.  相似文献   

8.
看到西方学术之风席卷全国,所有的大学都采取西方教学模式,我只想说该停停了。也许我们的东西也很好,不比别人的差。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被西方文化同化  相似文献   

9.
10.
宋代词人将生活中富有波折的事件或场面捕捉入词,创作了不少叙事性的作品,再现了十分精彩的生活场景。这些叙事词具有独特和丰富的故事情节,表现出跌宕起伏,含蕴深厚,灵动鲜活的艺术特色。它在继承前代叙事诗的基础上,及时地吸取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手法,以新鲜活泼的内容、生动有趣的情节、小巧精致的格局,丰富了词体抒情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宋词创作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语文必须承担的任务。语文是高中各个学科中最能体现和实现审美教育的学科。高中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又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生阶段,对美的感悟和接受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中的宋词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教育的绝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与辛弃疾同一时期的词人中,和辛弃疾词风相近的爱国主义词人还有陈亮。陈亮与辛弃疾交谊甚笃,曾同游鹅湖,同饮瓢泉,长歌相答,纵论世事,“话头多合”。称得上是辛弃疾的第一知音。由于二人人品、气节相类,词境、格调相近,故他们之间的诗词唱和也最多。  相似文献   

13.
词之所以在宋代繁盛起来,并形成了我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宋代词论和宋人审美思想的发展不无关联。随着词的不断涌现,词论也逐渐产生与发达起来,并影响到宋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趣;而词论的繁荣和审美思想的演进给词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词的发展。正是在其相互影响与作用之下,宋词的园地里才不断结出硕果,成为词在宋代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清代西域诗是西域诗歌史上的高峰。不仅作者、作品数量之多为前代所不及,而且还有自己的突出特色.比如关注农事稼穑.富于田园之风等等。国梁的诗作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无论从意象选择还是意境营造来看,国梁诗都体现出富有西域特色的田园之风.表现出诗人昂扬而又务实的精神面貌和对西域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在社会风气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唐时盛行的尚武之风至宋时已渐为崇文之风所取代,崇文精神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意识。而孕育这种风气转变的原因,除传统观点认为的宋初统治者为防范“陈桥兵变”再演和铲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隐患而采取崇文抑武国策的影响外,还应有科举仕进之风的盛行对武功进取风气的弱化;宋朝守内虚外政策实施的客观影响;程朱理学兴起的消极作用等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北宋华靡之风日盛,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肿瘤,最终导致其走向灭亡。而形成这种风气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昏庸无能,挥金如土,奢侈浪费。主要表现在官吏上行下效,以奢侈浪费为荣,不顾政事;文人士大夫隐逸奢靡,享乐意识滋生,无所作为;城市居民娱乐游玩之风盛行,终日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这些华靡之风对北宋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政治腐败,财政拮据,社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的消费观。最终这个表面歌舞升平的王朝倒在金的铁骑之下,从此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刚性美与柔性美是宋词的两种美感形态,形成这两种形态有着多重因素。有词自身的理论发展,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有词人各自的创作气质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宋词与唐诗、元曲审美趣味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宋词具有婉约柔媚、言尽情深、阐幽发微等审美特质。从文本形式看,宋词的形式是其特定审美情趣生发的客现机制;从创作意图上看,宋词人的创作意图是词审美趣味生发的直接动因;从社会审美心态来看,宋人时代心态(包括审美心态)是其词审美趣味生发的外在氛围。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时期,不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而且有着发达的音乐文化.其代表形式宋词歌曲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更对近千年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古今两个时期宋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宋词的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意境或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等,少有语言学的视角。在当今跨学科视野优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视角的观察往往显示出独有的新意。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颜色词在宋词中表现出的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对比,对不同颜色词所体现出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