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涛 《培训与研究》2010,(11):31-32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自第十六届开始网络新闻作品纳入该奖项。本文解析与探究2005到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重点分析四届中一等奖的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曾出现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海外通讯作品,邹韬奋的海外通讯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作品涉及题材广泛,反映了作者纵观中西社会文化的开阔视野,折射出作者的思想转变轨迹;这些作品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语言精当、幽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邹韬奋海外通讯为同类作品的写作提供了示范,具有独特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是检验我国新闻工作年度成绩的有效手段,它对于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促进新闻作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新闻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1991年第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并逐渐形成了特色。而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新闻奖也在社会的剧烈变革中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闻真实性与价值取向是共存的,但真实性是第一位的,价值取向是第二位的。新闻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价值取向必须依附于事实,不能凭空、人为地强加给新闻事实以价值取向,只有事实的新闻才能有可靠的价值取向。不同的阶级利益,不同的政治观点,就有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为蜚声海内外的新闻巨子,向来是中国新闻学界研究的热点对象,尤其是近年来在其西北考察两个预期目的的问题上,更是“百花齐放”,争议颇多。笔者受此启发,对范长江的西北通讯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旨在通过解读,归结出其作品的独特信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某些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内涵有所发展,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改变,正在形成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对于中国新闻传播业来说,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又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需要加强批评引导。  相似文献   

7.
新闻真实是一定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下的真实,是价值框架下的真实。尽管真实不是价值,两者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界限,但就现实的新闻传播看,新闻真实拥有的“地图”是由新闻价值理念这只“彩笔”划定的。文章具体分析了制约新闻真实的几种价值观念,并考察价值取向制约新闻真实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扬州晚报》假版新闻获中国新闻奖的事例,说明中国新闻奖评奖机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善评奖机制,评奖过程中的内部监督需要主动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引进问责制,强化核查环节。在核查参评作品资格的过程中,各个层次和环节的签字人和公章单位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其目的不仅在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更可以使人们意识到各自承担的工作责任。  相似文献   

9.
新闻写作活动包含着“新闻写作主体——新闻作品——新闻受众”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写作主体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任何形式的新闻写作部不是盲目的,即:新闻写作主体进行精神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新闻受众精神上的消费。因此,加强新闻接受主体之间的契合规律,无疑对于新闻作品价值的实现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磊 《华章》2012,(30)
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新闻报道应该找准定位,必须把握平衡,掌握不同层次的思想境界、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新闻作品应通过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来吸引受众,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新闻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全球数据新闻奖既是数据新闻业界“元老级”的奖项,也是权威象征。分析数据新闻奖历届获奖作品的新闻价值和报道理念,把握全球数据新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现实题材作品来考察茅盾文学奖的生产机制.论文提出:茅盾苘文学奖与获奖作品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价值判断关系.一方面受茅盾文学奖在文学场中的位置的制约,现实题材的作品必然会在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在文学场逻辑的作用下,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和大小必然又受到茅盾文学奖在文学场中的位置以及与此位置相匹配的配置的规范和框架.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小说的文体演变呈现出向新闻与大众传播叙事倾斜的现象。“新写实小说”、“新体验小说”、“新闻小说”不同程度地显现新闻性,域外小说、官场小说、都市小说都或隐或显地涂抹了新闻化的油彩。试以方方、陈应松、刘庆邦和须一瓜的当前小说文本为个案,探讨小说新闻化叙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是否应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话题引起了媒体热烈讨论,而针对其作品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观点针锋相对。抛开莫言获奖本身就可以发现,作品能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应遵循价值逻辑、心理逻辑、体系逻辑,而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入选教材的决定性理由。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南疆的新闻事业是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事业,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喀什日报》为例,通过对《喀什日报》40年发展的5个断面来分析《喀什日报》一版(要闻版)版式和内容的变化,以此解析南疆地区报纸一版版式内容的发展变化,阐明其中的成绩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奖设立以来,经济新闻报道一直是获奖作品中的重头戏。这类报道的主题,在促进经济改革的步伐、探索经济建设的思路、规范经济建设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拓展。它们对我国经济改革与建设起到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改革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与成就,记载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为此作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近年来,不少高校竞相开设新闻专业,新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实习难也日渐显现.新闻学教育应与高校校报加强合作,把校报打造成本校新闻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闻专业学生实习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事业作为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它必然要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人们政治、历史、文化、价值、审美等观念的不同,用语因此也有很大差异。中英新闻中,尤其是新闻评论中.政论占有绝大部分,且带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在新闻翻译中,尤其要谨慎处理反映意识形态的有关言论。本文将探讨在新闻翻译中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因素,在信息输出过程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的政治舆论,同时在信息输入中,作适当的改编,使之符合我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公民新闻”的兴起,第二媒介时代的新闻摄影逐渐失去了传统新闻生产的固有流程,信源结构与信息评议机制的变化,造成了新闻图片失实,主要表现为新闻图片的客观性、伦理性和监督机制缺失,唯有建立“公民新闻”时代的良性运作和监督机制才能为新闻图片失实提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闻人应以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去创造关的作品入手,探讨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审美价值取向问题。新闻媒体要想肩负起审美引导的责任,就需要做到:在拍摄过程中注重美感镜头的充分运用,制作过程中注重审美元素的有机融合,播发过程中注重与受众审美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