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杨绛那准确、朴素和精炼的语言,又使她得心应手。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缺了任何一样——譬如她的态度、她的把握或她的文字功力——都不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呼声日高,似乎一切只要与"国际接轨"就可以搭上西方快车进入现代化社会了。但是,中国近、当代史的实践证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不行,全盘"西化"、照抄照搬也不行,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胡瑛 《新闻前哨》2010,(2):59-61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熟知的理念,而品牌更是“王中之王”。中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不缺内容,但缺少品牌,出现品牌空心化的危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品牌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涉及到品牌内涵、品牌叙事、品牌延伸和品牌生态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正新技术、新媒体的普及颠覆了很多传统的传播观念,"关系为王"的迅速上位,似乎证明了"内容为王"的时代终结。而作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实现者,主持人的口语传播质量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对主持人即兴口语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视,似乎一直停留在"狼来了"的呼声上,缺乏具体、有效的行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重点欠明晰,教学改革依然方向模糊、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5.
保护作者     
社会主义的报纸,首先要正确地宣传党的政策,做到对党负责;同时要正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做到为民喉舌。这两点,大家是不会有异议的。还有一个对作者的关系问题,似乎也应该提出来议一议。  相似文献   

6.
“深入进去,抓精品力作,这是写出好的作品;扎扎实实,不怕困难,这是好的人品。好的作品和好的人品成就好的记者,这两点缺了哪个都不行!”——王喜民  相似文献   

7.
孔汶 《传媒》2019,(13):25-26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介的产生及其融合,使媒体生产流程、盈利模式、管理方式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对媒体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变革之深刻与巨大,堪称颠覆,以至于媒体的内容生产一度变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业界也兴起一股唱衰内容生产的声音,不少媒体提出了“渠道为王”“技术为王”“产品为王”的口号。“内容为王”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云南老年报》的实践证明,“内容为王”没有过时,技术的发展给“内容为王”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与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西宁办事大臣扎拉丰阿等。钱实甫所编《清代职官年表》谓:乾隆三十一年六月甲辰任海明为西宁办事大臣,十二月十七日议;乾隆三十二年初缺入,并注六:九月初一日缺裁;乾隆三十二年九月初三日,任傅景为西宁办事大臣。其实,在海明之后傅景之前,先后任命扎拉丰阿、巴尔品、莽古赉三人为西宁办事大臣。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月折包档载,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扎拉丰阿奉命自京起程,翌年正月二十日行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省甘洛县人武部办公室,县广播电视局长、商业局长和武装部长正在为一个退伍战士“打官司”。“我们正缺这样的人才,专业对口,我们要定了!”广播电视局长的口气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陈昉 《大观周刊》2006,(35):42-42
小区号观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可有可无到没有不行的阶段,而作为中国后花园的昆明,似乎在景观打造上天生就有优良血统,在鲜花盛放的春城,小区号观似乎更成为了城市的点睛之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杨九诠  陈鹏 《出版参考》2009,(18):11-11
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在传统出版时代是答案难以定归于一的问题。但是数字出版时代直接面向终端的B2C、C2C商业模式已经彻底颠覆了出版行业传统意义的“渠道”。因此,至少在理论上,数字出版时代使出版业步人了“内容为王”的时代。传统出版从业者对这一点似乎是自信满满,因为我们手上有的是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辽阳县东部山区的水泉乡杨木村有一个由王孝堂办的家庭图书室,他常年为广大农民传递科技信息,提供读书看报的场所,深受群众的欢迎。王孝堂今年五十岁,他从少年时起就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自从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农民在实际生活中领会到“要想富、学技术”,“要发财”缺乏知识是不行的。在这大好形势的鼓舞下,王孝堂从八四年起自费办起“家庭图书室”。  相似文献   

13.
记者在采访中,要想获得新闻报道所需的事实,一靠嘴巴,二带眼睛,嘴巴和眼睛在采访中相辅相成,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有时候,看比问更重要,更能抓住新闻。观察,是新闻采访时必备的功夫。一、观察人物表情,抓住他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14.
王守仁从祀孔庙是明代礼制和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去世后的政治现实,决定了嘉靖年间不存在讨论王守仁从祀的可能性,然而王守仁的弟子们通过努力,为日后王守仁从祀奠定了学术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基础。隆庆元年(1567年)王守仁从祀孔庙的首次讨论因反对者较多而未能成功,但在此次讨论中耿定向突出了王守仁的事功,确立了王守仁相对于其他从祀对象的优势;宋仪望撰写的《阳明先生从祀或问》系统回答了王守仁从祀的诸多理论问题,成为王守仁从祀的纲领性著作。万历年间,因张居正、陆树声等内阁重臣反对,而使得万历初年的两次从祀廷议均告失败,但王守仁从祀的格局已经基本确立。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王守仁终得以从祀孔庙。  相似文献   

15.
锺秀 山西按察使锺秀 正红旗满洲人。武陟例捐笔帖式,道光八年九月签分户部;筹备例捐过班,十四年复遵例加捐员外郎。十五年九月,选补景陵礼部员外郎。二十二年五月,患病开缺。二十三年五月,病痊。二十六年三月,选补东陵工部员外郎。闰五月,调补户部员外郎。咸丰二年三月,调补银库员外郎。三年八月,户部奏留,应令其先兼户部当差,俟该员差满后,遇有户部题缺及留之选缺员外郎缺出,奏请补用。五年正月,三库奏请再留任三年,以资热〔熟〕手,遇有户部郎中缺出,无论题选咨留,即行补用。二月,奏补郎中。四月初一日,补授山西归绥道。因正耗钱粮督催欠一分以上,议以降三级调用,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奉旨:著该抚出具考语,送部引见,再降谕旨。钦此。据该抚奏称,于未奉部议之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两个稀见《云溪友议》十二卷本钞本的介绍,揭示了《云溪友议》十二卷本的真实面貌,并通过这两个文本与通行三卷本以及北宋王谠所编《唐语林》的比较,提出《云溪友议》十二卷本系统来源于北宋时期已经存在的古本,而今日通行的《稗海》所收十二卷本已经明人臆改的观点,由此认为在《云溪友议》的整理与研究中,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的这两个十二卷本钞本有着重要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刊采纳云南日报王左生同志的建议,特开辟《<东莱博议>选讲》专栏。《东莱博议》,是宋代人吕祖谦写的一部评论春秋史实的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写道:“当年趣事勤搜罗,《东莱博议》滋味多。”书中各篇文字,自有格局,立意新颖,层次分明,文笔生动。选讲书中文章的写作方法,对于我们写好新闻评论和评述性新闻,不无裨益。这个专栏刊登的选讲文章,是由周振甫等同志撰写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字技术的进步,使读者需要的不仅是有价值的内容,还要加上便捷的技术以及可信的服务这样的综合性产品出版业界,"内容为王"耳熟能详,其意思在于出版企业的生存之道在于内容质量,提供优质的出版内容是每一个出版社的立社根基。毫无疑问,出版输出的是精神产品,内容是价值源。人们常说,现在不缺书,而是缺好的书,足以证明内容尤为重要。内容好坏确实决定了出版  相似文献   

19.
蔡桂林 《军事记者》2014,(11):51-52
自媒体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当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麦克风”时,专业新闻工作者只有在“内容为王”的追求中才能立住脚跟。而这个“内容”,必须用信、达、雅的尺子去衡量。  相似文献   

20.
本刊采纳云南日报王左生同志的建议,特开辟《<东莱博议>选讲》专栏。《东莱博议》,是宋代人吕祖谦写的一部评论春秋史实的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写道:“当年趣事勤搜罗,《东莱博议》滋味多。”书中各篇文字,自有格局,立意新颖,层次分明,文笔生动。选讲书中文章的写作方法,对于我们写好新闻评论和评述性新闻,不无裨益。这个专栏刊登的选讲文章,是由周振甫等同志撰写的。——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