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丽华 《兰台世界》2021,(z1):34-35
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2021年1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档案法》正式实施,档案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机构,既是文化治理对象,也是文化治理的手段,其本身也肩负着参与文化治理的职责,档案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措施,积极参与和推进我国文化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重塑了乡村档案治理格局,作为治理关键要素的监督也将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朝智慧监督全速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档案治理监督应契合含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及实践逻辑在内的治理逻辑,形成逻辑理性才能使治理增效“。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项目启动以来,部分试点地区在创新乡村档案治理监督模式时,也探索了数字监督新形式,对其加以实践考察可总结技术赋能治理监督的运作机理,为揭示和谋求技术赋能治理监督效能转型提供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我国档案馆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在梳理新修订《档案法》中关于档案馆治理新增加、新变化内容的基础上,发现新修订《档案法》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档案馆治理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而且也鲜明地体现出档案馆治理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效果。为此,档案馆不仅要与时俱进,不断强化依法治理理念,加快构建以实践问题为导向的档案馆治理内容体系,而且要聚焦加强档案馆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并不断创新治理手段,构建档案馆治理工具体系以加快推进档案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6):37-43
随着自媒体技术发展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多地通过智能手机等自媒体来表达权利诉求和实现权利维护,权利意识也随之增强。相较之下,政府仍采取被动的运动式治理方式,与技术发展带来的维权行动形成社会"堕距"。各方面的社会"堕距"提示了政府实现治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提示了转型实现的机会和切入点。立足于缩小二者之间的"堕距",依托自媒体技术和平台来实现政府运动式治理从治理性到维权性转变,从粗放式运动治理到精细化的制度治理转变,从被动滞后治理到主动有效治理转变,使得政府运动式治理转型成为一个抓手,或可以带动政府治理中的其他领域问题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田龙过 《中国编辑》2022,(1):73-77,84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党和国家针对基层传媒生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性提出的一个制度化的治理思路.传媒治理是县域社会治理的基础,而传媒治理的核心在于传媒制度治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媒体机构本身的制度构建,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县域传媒治理制度体系,而且其公共性属性也决定了其参与的广泛性、协商的民主性以及发挥作用的协...  相似文献   

6.
熊彼得把创造性破坏视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标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上,传统文化也需要一个-创造性转化的过程才能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治理思想作为福柯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不囿于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所涉及的哲学意义与美学内蕴也极为丰富。文章围绕国家治理与生命政治、个体治理与身体规训,以及自我治理与主体自由等范畴,对福柯治理思想的理论内涵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治理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以探求治理思想的美学指向。  相似文献   

8.
总结网络舆情治理这10年的“中国之治”,得出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内涵不断拓宽、网络舆情治理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网络舆情治理手段由粗放到精准的经验成效,但也存在网络舆情治理政策有待完善、网络信息技术有待提升、地方舆情治理有待创新等现实困境。未来网络舆情治理需要在完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赋能网络舆情治理信息技术、鼓励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等方面做出制度化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推动相关理论研究进入全新阶段。当前,学术界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理论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难以支撑实践创新需求。系统梳理和评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实践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未来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孙静  孙晓霞  王健 《档案与建设》2020,(4):50-51,7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基层社会治理发生深刻变化,档案工作也面临全新挑战。市档案馆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不断满足基层治理和群众需求,形成了具有张家港模式的档案服务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对于档案文化治理,现有研究理解不一,有的从档案的文化属性或价值切入,将其理解为“档案/文化治理”,将档案文化治理置于某治理体系中的下位类;有的则更加凸显档案文化的独立性,理解为“档案文化/治理”。通过对文化研究的探赜索隐可发现,文化自身就具有“治理性”,文化功能的实现与文化治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档案治理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治理。而档案治理的既有研究也进一步论证,从文化角度对档案治理进行重新思考和表达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智媒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关注受众的需求,成为当今媒体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化将更大限度拓宽信息源,创新传播方式,提高受众满意度,转型为服务型社会治理,建立在服务上的管理才是有效和合理的治理方式。服务型社会治理将促使国家拥有更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韩峰 《档案》2020,(10):43-46
在全生命周期理论下,档案数据治理具有连续性特征,档案数据治理的八个功能形态和治理能力中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它既与信息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相适应,也是数据治理能力特点和数据治理的驱动特性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对数据治理的连续性加以重视,努力从前瞻性、多重检测、依赖性、慢处理四个方面采取策略,确保档案数据治理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规划治理体系,推动我国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数字出版规划治理的梳理,剖析数字出版规划治理的内涵,分析其具体类型及基本特征。指出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党政一体化模式的全覆盖式数字出版规划治理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须进一步构建多元协同治理主体格局、健全规划治理体系、优化规划治理机制、加强出版智库建设,提升数字出版规划治理水平,实现数字出版规划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平台公司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一种社会基础性要素.新冠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平台不仅支撑着"在线经济","健康码",也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目前,平台治理是全球性治理难题,各国也在积极探索治理之道.本文指出,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治理,要充分意识到私有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虽然以反垄断为核心的平台监管...  相似文献   

16.
丁宁 《档案》2013,(2):4-7
社会治理正在经历以公共管理为导向的变革,公共性的构建是变革的主题.国家档案馆是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变革也在推动国家档案馆的变革,因而,在公共管理背景之下,公共性的构建也成为国家档案馆变革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报告分析2021年我国网络内容治理中8类代表性问题,认为目前我国的网络内容治理进入超级治理阶段,国家主体的决策行动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公众和社会被征召配合治理网络,治理的客体颗粒度不断细化,而对特定群体的定向保护、治理缓冲期的预置等也体现出我国目前网络内容治理所正在进行的"以数据要素为抓手调整信息内容秩序,通过治理信息内...  相似文献   

18.
陈建 《图书馆建设》2023,(4):135-142+165
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组成内容。从“制度—生活”视角看,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表现为由政府主导建构现代公共文化制度,并使制度进入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以塑造良好公共文化生活的状态与过程。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治理形成了以渐进求突破的制度进路,并积聚了显著的制度优势;但也面临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治理能力挑战与获得感不足等的治理效能难题。对此,政府应以制度生活互融、城乡融合分治、供需双侧驱动增强源头治理、均衡治理及精准治理能力,进而助推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殷琦 《东南传播》2013,(4):48-50
在文化体制改革与制播分离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发展成为广电机构转企改制的关键。我国的广电机构治理结构安排一直遵循着股东至上逻辑,在确保广电机构作为舆论导向与政治宣传工具正确性的同时,也衍发出事企不分、制衡机制失效以及经营者选任与激励机制"政治化"等治理问题,而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既有利于广电机构内部制衡的实现,也符合广电行业特征,是广电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与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把国家治理理念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范畴来分析,主要论述国家治理理念的十大内容:即,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协同地发挥治理作用;采用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治理手段和方式;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同时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工具;社会的再组织化是国家治理的主导机制;建立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国家治理结构;国家治理过程以互动、协商与合作为主;强调公民权利的同时强调国家的权威或政府的权力;国家治理的目标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不仅都有秩序而且也都有活力;强调国家治理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强调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