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劲平 《江苏教育》2012,(Z1):46-47
宝藏的发掘总在不经意间。2012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在教工中开展了关于《教育诗篇》的读书活动。根据要求,我开始阅读《马卡连柯全集》这部久违的经典。本是一个"应试式"的阅读,结果却出乎意料。现将阅读中部分思考整理如下,不求完整深刻,但求有益于人生,更希望通过记录阅读的点点感悟,积累前行的微薄力量。启示一:新的教育必须培养新型的人1920年9月3日,马卡连柯接受坡尔塔瓦省教育厅的委托,开始组织和主持教育未成年的违法者的工学团——"高尔基工学团"。八年中,他积极"探求真理",实  相似文献   

2.
我少年时代生活在一个又小、审美必须是纯粹的,不能有功利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又封闭的穷山沟,又正值一个少儿目的,否则就不会有纯粹的审美但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只好送他读物比较匮乏的年代,读的最多的愉悦了。但是今天我并不从纯粹去学裁缝。这样的工作和小皮尔就是已经少皮没毛的《地道战》、的审美教育角度来谈《丑小鸭》,的理想相差太远了,他很心灰意《地雷战》和《南征北战》之类的连而是用一种非审美的、而且是充冷,甚至想到了自杀。皮尔给当时环画册,我全部的小伙伴就是在相满了功利色彩的角度来析读这篇有着“芭蕾音乐之父”…  相似文献   

3.
读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从扉页上李老师那略显苍老但却精神焕发的容颜中,从朴实无华但却凝聚着几十年默默耕耘和付出心血的文字中,从媒体的评价和一线教师的敬仰中,我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那乐此不疲的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之情深深熏染了我,使我的心灵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4.
李吉林,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1978年开始,历经26年创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对指导我国素质教育,丰富世界教育理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情境教育的诗篇》真实地记录了26年来李吉林对“情境教育”实践、实验、探索、研究的全过程,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全书阐述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依据、理论系统和操作体系,具有理论学术价值;《情境教育的诗篇》体式新颖、真实原创、叙理结合、语言诗化,具有实践指导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5.
《启示录》     
《海外英语》2014,(4):5-5,58
与梅尔·吉布森的其他作品,如《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疯狂的麦克斯2》一样。《启示录》又是一部饱含寓意的史诗般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楼主:前两天,在中央八台热播的电视剧《名校》,不知大家看了没有?本人对于该剧是无比欣赏,非常喜欢,尤其是充满魅力的张一白老师,我个人更是非常钦佩和崇拜!虽然该剧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7.
《雅舍》一课给人三点启示:一是身处逆境,在超脱中定位宠辱不惊的角色;二是身处逆境,在乐观中寻找人文精神的价值;三是身处逆境,在淡然中透析禅宗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05,(11):63-63
由龙奇教字艺术教育的教师导演,历时两年时间制作的动画电影《雨石》即将上映。  相似文献   

9.
冬去春来,正值大地回春的时刻,哈尔滨出版社向全国少先队员和辅导员郑重推出一本新书《红领巾活动—春、夏、秋、冬》,列为“现代教育丛书”中的一种,由两位老少先队工作者沈家棋、郭涵业担任主编。这本少先队的“四季诗篇”,汇集了近百首以少先队生活为专门题材,为少无队活动服务的朗诵诗,内容紧密配合主要节日、纪念日和少先队传统活动,例如:“多彩的日历”、“烈士墓前五色花”、“在雷锋叔叔的像前”、“红五月进行曲”、“难忘今日—离队仪式连结诗”、“营火、营旗及其他”等等。它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工具书,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的教科书。该书定价2.50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需购买者可直接与上海宝钢三中沈家祺联系。热诚欢迎辅导员、学校领导、家长们和少先队员一起欣赏红领巾的“四季诗篇”。  相似文献   

10.
阳光明媚,天气尚好,在平坦的绿茵地上,一个金发碧眼的少年向人们微笑着。但令人惊愕的是,他用双臂撑着地面,他没有腿!这就是纪实小说《生命的诗篇》的封面。 当我首次看到这殷红的封面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我用微微颤抖的手翻开首页,一行小字映入眼帘——“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 书页被一页页地翻过去,我完全被书  相似文献   

11.
约翰·伯林罕为什么能创作出《迟到大王》这样的绘本呢?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典型的儿童本位绘本.故事并不复杂.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他走着走着,突然下水道里钻出一只鳄鱼,咬住了他的书包.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用力一直拉,一直拉,但是鳄鱼不肯松口.  相似文献   

12.
钟瑶 《家教指南》2003,(7):64-64
我们把《谁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孩子在体验自然中成长》这本书推荐给广大读者的原因多多:其一,本书的作者是诗人、作家、教育专家徐国静女士和她十几岁的女儿雨奇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共同完成的一部力作。其内容所及,虽以家庭教育为主,但不是纯理性的宏篇论述,也并非他人论点、求证的重复和转载,而是通过记述作者自身与其女儿共同拥抱自然、欣赏自然和体验自然的许多细节与独特感受,为我们揭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侧面———让孩子在体验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中去开启智慧的门窗,插上想象的翅膀,陶冶纯真的情操,汲取成…  相似文献   

13.
教育启示录     
一、视而不见的关爱雨天,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心理学教授和他的助手看见了,助手想上前去搀扶女教师,教授制止了助手。教授说,你这样做会让女教师感到尴尬,最好为她保留掩饰难堪的机会,让她作一个小小的调整,好继续从容前行。一个学生向上课的老师报告说自己的50元钱被偷了。老师在环顾全班学生几眼后,若无其事地问“:哪位同学‘捡’到了50元钱,下课后请把钱交到办公室。”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那关切期待的目光,使坐在丢钱学生后面的一名脸色通红、神色慌张的孩子深感羞愧而又满怀感激,明明是自己拿了那50元钱,老师偏偏说是“捡”的,此时此刻,他还是下定了决心:下课以后,一定要……事后,那名“拾金不昧者”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是呀,谁愿意将自己的难堪、缺点、错误展示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批评斥责,没有讽刺挖苦,而是凭借自己高超的教育艺术巧妙地掩饰了事情的真相,保护了学生的尊严。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说出实情,严厉批评,势必会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在其他学生面前失去尊严,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挫伤孩子自尊心,使其陷入自卑绝望的深渊。所以,有时,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关爱。...  相似文献   

14.
安·谢·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教育革新家和教育艺术家。从1920—1928年,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工作,这一时期是他创造性的建立新教育理论的时期。《教育诗篇》就是他以艺术的手法成功的描述了“高尔基工学团”的教育过程,表达集体形成的经过,集体发展的辩证法和集体在教育、改造人的过程中的强大作用。布·考斯捷良尼奇对《教育诗篇》作了长篇的评论,这对研究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有重要参考作用,本刊将连续刊载。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我在枝城中学教初中。那时的枝城是一座“光灰”的小镇,除了煤灰就是泥灰,在 学生眼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上《岳阳楼记》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做了一系列准 备。我们学校坐落在枝城腹地福星山上。在当地“福星山”被人写成了“复兴山”,并且广 为讹传,也被学生接受了。一天,我将学生带到教学楼后面,在青枝蔓叶之中,找到一块石 碑,只见上面用篆书写着:“福星山祠”四个大字,尽管碑文开始剥落,但轮廓依稀可辨。 学生一下愣住了。眼看时机成熟,我给学生讲道:福星山是福星山,不是复兴山。说来还有 一个故事呢。很久…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一座灿烂的智慧宝库。在当今这个竞争的时代,站在自主创业的高度,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国》给予现代人的深刻启示:(1)识人用人,致胜之本.(2)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3)随机应变,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7.
二两种前景 M·高尔基看过了《教育诗篇》第一部手稿后,于1933年底写信给作者说:“依我看,您的诗篇写得很成功…手稿应该出版。”很快这个手稿就同高尔基的《多斯基戈耶夫与其人》在《第十七年》文艺选集上问世了。1934年5月马卡连柯回信感谢高尔基的支持和关怀。信中坦诚地说:“《诗篇》的出版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在信中,马卡连柯还向高尔基提出问题:即第二部写、还是不写?值得不值得写?…并说:我准备的第二部的材料似乎是很丰富的,这是高尔基工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启示录     
一、视而不见的关爱 雨天,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心理学教授和他的助手看见了,助手想上前去搀扶女教师,教授制止了助手。教授说,你这样做会让女教师感到尴尬,最好为她保留掩饰难堪的机会,让她作一个小小的调整,好继续从容前行。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去年春夏之交发生在北京的、旨在推翻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虽然业已平息,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发表在《求是》杂志1989年第15期上的《动乱启示录》一文,就是在动乱和暴乱平息不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这场动乱作系统总结的一篇好文章.它通过深入的回顾和反思概括出的四点经验教训,既完全符合动乱的客观实际,又可以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示.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刻  相似文献   

20.
瘟疫文学文本通过探讨瘟疫本身的扩散以及人在瘟疫暴发期的行为反应来深度揭示人性。本文以菲利普·罗斯的封笔之作《天谴》为例,探讨文学如何帮助人类理解自身局限,避开可能的灾难或减轻灾难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小说中描述的各种实例,本文总结了瘟疫发生的历史反复性、人类恐惧的必然性,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对瘟疫经历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瘟疫的可怕不仅在于它本身的致命杀伤力,还在于其引发的诸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就像另一场瘟疫,能扩大病毒的杀戮潜力,也会让经历者形成长久的心理创伤。本文也将结合J.M.库切对该书的评价,进一步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处境,试图理解他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