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要使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便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社交媒体.近两年,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问答平台红极一时,这些平台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具有治理效率优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项目定制化等显著优势.而要使得相关平台更好地发展,则应完善政府、平台、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既需要平台自身规制,也需要在常态化制度化的框架下运行.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接触状态的伴随性与移动化、传播技术日渐成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迅速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性讨论意见,生成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舆论爆发前网民们的意见多以舆情形式蛰伏一段时间,对于网络舆论应用于社会治理环节可从网络舆情处寻找突破口,同时网络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治理问题中是否应用得当也是能否有效解决突发公关卫生事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合理使用新媒体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有效辟除谣言、维护社会稳定,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治理的可靠方法。为了解政务微博在危难突发事件中的情绪引导机理,"8·12天津港爆炸案"被选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危难型突发事件会急剧降低网民情绪值,这种情绪低潮会在一周内逐渐消失,被其它热点话题所取代。且网民情绪值与当日相关话题内容和总量成正比,女性表现出更多关注和同情,情绪化倾向更大。而官媒发布相关话题的实时报道可以推动舆论整体走向。因此,政务微博在危难情况下合理公布社会新闻引发网民同情心可以舒缓民众情绪,这对制备应急预案和社会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赖永强 《新闻战线》2020,(23):70-72
互联网技术拓展了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和方式,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主流媒体通过搭建网络问政等平台,引导网民和领导干部开展良性互动,创新了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通过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聚民力、解民忧,理顺了社会情绪,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的有效性与所采取的治理模式紧密相关。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利益诉求趋复杂、文化交流趋活跃、阶层分化趋常态等新特征,传统社会治理中科层制的由上而下的单向度管理模式难以应对,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模式势在必行。网络意识形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网络社会意识形态治理需要政党组织、政府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相互配合,多方面、全方位整合治理主体体系。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府与网民双向互动的治理模式;坚持单向管理与双向互动协同原则;注重政府监管与注重社会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6.
微博作为承载世界上最多网民之一的超大众媒体,其中的任何表达、展示和互动更易接近人类文明社会的一般性特质,并己呈现出某种人性景观.同时,这种基于人性原则的微博参与为多方合作的社会治理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即便微博场域仍存在不可避免的“负能量”,且政府、社会及个体这三大治理主体在微博参与中仍存在合作困境,但公众借助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学着互动、学着建言,并守护人类最基本的善和正义,走向社会共同体仍可预期.  相似文献   

7.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和抓手,媒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媒体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被赋予了诸多新的角色内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但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通过媒体融合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使县级融媒体这样的新型传播平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工程》2011,(10):10-10
韩国:实名制让网民对言论负责韩国作为最发达、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网络实名制",这项制度尝试近年来颇受其他国家关注。实名制实施后,不仅在减少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恶意留言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也为韩国政府治理"网络中毒"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一直在大力推进"网络实名制"的韩国最近也在积极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6,(11):73-73
破坏计算机系统、盗取个人信息、侵犯网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恶意软件,近日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我国正采取措施,严格治理互联网恶意软件,维护网民权益。  相似文献   

1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可避免、无可选择地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新时代,加大对风险社会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治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让媒介化治理参与到风险社会的治理之中,应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战略支撑点之一。处理和建构风险社会与媒介化治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正视并互构风险社会与媒介化治理之间的影响,无疑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和一道亟待解答的“中国之问”。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变迁和技术变迁的双重逻辑下,中国社会已然呈现出网络社会的特征.网络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而网络社群则是网络社会中人们新的结群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在当下的多元社会中,网络社群在社会治理的多元体系中日益成为其中的一元主体.提出并重构网络社群概念,能激发我们“社会学的想象力”,了解并洞察我们身处的历史和社会生活;而且,重视网络社群的崛起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对建立民主和科学的社会治理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畅 《当代传播》2012,(3):15-20,25
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议政、问政甚至是"参政"成为中国微博的一种主要功能。微博问政关注的是一个个关乎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治理转型所针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漏洞,二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微博问政,暴露了行政制度的种种缺失,"零碎社会工程"理论关注的是社会治理的技术,二者处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层面;微博问政,节约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组织成本",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压力集团,它以舆论的形式影响着政策和决策。由此,又可以借鉴"潜在压力集团"的理论,它对于理解微博问政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进程中,媒体要介入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需要把握好四个建设基点.一是媒介化、媒体作用与社会治理的场景适配;二是复杂网络、媒体融合平台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媒体社区化、社区故事与基层社会微端治理;四是风险社会、媒体反思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便利信息传播,也产生了一定的乱象。治理自媒体乱象需要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治理手段多管齐下;治理理念与时俱进,善用AI事先预警,构建事后追责机制,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促进自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学文 《新闻知识》2020,(11):13-18
厘清谣言和流言的区别是网络流言治理的前提。网络流言具有结构、极化、抗争和犬儒四种生成扩散逻辑。流言的结构逻辑起点是互联网文化的对立性二元身份想象;极化逻辑是流言在网络群体传播后态度的极端化流变;抗争逻辑是网民借助网络近用权对于利益受损行为的网络抗争;犬儒逻辑是网民在娱乐心态下对于社会事件的戏谑化改造和娱乐性传播。基于网络流言的生成扩散逻辑,网络流言治理应采取柔性的、长期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周建青  龙吟 《中国编辑》2023,(5):104-109
区块链技术赋能对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赋能路径—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首先探索区块链技术驱动治理主体协同路径,进而探析区块链技术嵌入政府、介入企业、植入社会组织、渗入网民的赋能路径,结合区块链技术融入法治保障,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空间治理创新模式,实现信息治理的全方位、治理对象的全方位与治理过程的全方位。使各主体协同从“无序”到“有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目标。融媒时代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全媒体全平台在畅通社会治理参与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权威信息的智能化生产与传播,形成社会治理合力,赋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正逐渐引起学界与实践界的重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的系统回顾与思考有助于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向前的动力与思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政策文本分析法,对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探究社会治理智慧化的演化逻辑与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一步融合典型案例场景分析、思考、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梳理出传统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而提出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在技术、伦理、制度、权利和效益五方面的挑战。[创新/价值]以图书情报领域注重运用数据智能技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视角,从技术和理论双重演化逻辑剖析了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以期为驱动我国迈向智慧化社会治理进程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线索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晗 《网络传播》2020,(2):60-6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但是,各类低俗、色情、暴力恐怖、诈骗和谣言等有害信息也屡禁不绝,让公众深受其害,更危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的共同期盼、共同心愿、共同责任。发动广大群众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网络治理,一直是深入推进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工作的重要环节。志愿者积极举报网络乱象、网民自发成立辟谣联盟、网络安全专家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一项项有力的行动,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相似文献   

20.
王江蓬 《中国编辑》2022,(11):61-67
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经历了治理互联网基础设施、治理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治理网民及其集体行动、治理网络社会及治理互联网平台与技术运用的演进路径,以此构筑了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模式和体系。在此过程中,政府管理与媒体赋权博弈的权力逻辑、法律规范与政策规约协同的规制逻辑、内容生产与价值引领平衡的社会逻辑,成为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发展演进及其调整变革的必然遵循。中国互联网治理主体在互联网生态治理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倡导多主体协同参与及科学认识互联网发展规律,成为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得以持续探索和变革创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