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也指具有自身特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形态,还指拥有特定历史主体性和文化同一性的人类群体。有关“文明”内涵的不同界定和使用,反映了学者的学术背景及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具有历史意识:既要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历史,也要了解研究成果的积累历程。另一方面,历史研究也需要方法论等理论的指导,提升研究的水平与理论的层次。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尤其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角度,可以明确:历史意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脉络、找到研究的思路和视角、最终确定研究问题的作用。在教育研究中,方法的采用取决于研究对象和依据的材料,但是有些方法也具有普遍意义。教育史学与教育学史是两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教育史学是对教育史研究进行的研究,其建立的缘起是对教育史研究进行理论指导,以提升理论层次与深度,使教育史研究具有"学"的味道;而教育学史是对教育学历史发展的梳理与归纳。这两门学科共同完善着教育学科,为教育学向着理论与事实的结合方向发展,增强了教育学研究的历史意识,提升了研究的理论水平与层次。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进步的基本单元是“最大的理论”,为此,他们提出了“科学范式”等概念思想。本文认为,科学范式也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过程中的■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社会科学范式是指隐含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活动中的一组基本观念,这组观念包括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观念、认识论方法论观念、最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主题以及基本政策纲领等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有序的整体。范式与具体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认为,将范式的思想扩展至社会科学领域,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科门类均具有文理结合、学科齐全的显著特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概念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题也应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化解释是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进化模型中生物学家把自然选择机制视为是文化传递的动力学基础,但对于文化传递的认知机制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认知人类学家基于"表征"概念,采用"自然化"的方式,为文化表征的传递构建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认知解释。由此所形成的文化表征理论,使得社会科学研究能够在一种隐喻思维模式下,为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一种科学的因果解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不同,使人们在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科学,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因此,也谈不上什么结合。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要么是对马克思主义条件反射似地加以排斥、拒绝,反对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词汇,刻意与马克思主义保持距离,有意无意地显示其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没有关系,以此凸显其研究结果的"中立性"、"科学性",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非马克思主义化一度成为一种时尚;要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旗号下,以思想文化的单一性取代多样性,以隔离封闭的方式,培养所谓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一种僵化、封闭、保守的思想文化模式,这种思想文化模式必然束缚、压制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阻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认知型隐性知识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获取渠道,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主观性、知识理论结构非严密程式化和经验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型隐性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对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认知型隐性知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认知型隐性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认知型隐性知识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获取渠道,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主观性、知识理论结构非严密程式化和经验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型隐性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对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认知型隐性知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顾明栋在《中西文化差异与文艺摹仿论的普遍意义》一文中使用了一种“修正式”的文化普遍观的研究范式。这是一种诠释型的研究范式,将以往的各种研究范式作为不同的前理解,在视域融合中,进入一个发展的解释历程。此外,文章借用了西方摹仿论的能指名称,将概念的所指延异后进行抽象转化,将其所指内涵充分地简化,使其能被各文化现象所验证,界定出具有文化普遍意义的顾明栋式“摹仿论”,显杀了一种探寻跨文化比较诗学的“世界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地位和价值李耀平理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成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方面的专才,而且要成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文化知识的通才。因此,加强理工类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教育,是跨学科时代科技整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人文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蒋红  谈顺法 《上海教育》2001,(14):17-19
上海高等学校人社会科学研究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明建设服务。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的发展规律”的精神,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做到科研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价值,促进高校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本侧重反映上海高校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和上海市教委在推进上海高校人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进一步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和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是北京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应突出重点 ,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作出贡献 ;应围绕中心 ,大力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研究和推进工程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应与时俱进 ,大力实施工作机制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应抓住关键 ,继续实施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不断加强理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田建国 《济南大学学报》2004,14(4):F003-F003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科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文化的精髓、社会科学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民才有了崭新的思想武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存在和发展,既要借鉴西方社会科学实证主义的传统,确立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学术运作方式,又要吸收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对传统社会科学的重思和否思的成果,避免"现代性"的后果,建立具有本上意识和特色并能与西方社会科学发展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开放社会科学。没有脱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场域而独立存在的社会科学场域,任何从一极走向另一极的文化霸权都不能替代真正的学术交流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初,列宁谈到了“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问题。所谓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简单地说来,就是自然科学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以科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对社会科学发生积极的影响和渗透,从而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它之成为一种潮流,反映了这种影响和渗透的历史必然性。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认识和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对于发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培养、造就一支更高水平科研后续队伍及繁荣与发展社会科学的重任.通过详细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对当前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范式理论来自库恩的科技史研究,与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该理论因概念的模糊性问题遭到"严格科学"的质疑,却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理念、话语和技术三个方面对一个范式进行操作化、学科化、问题化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切的概念工具。这对于理解高等教育中的各种范式论争,处理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型和发展问题,具有显著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科学,对空间与文化的研究中,通过"人与文化"关系展开,围绕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如群体、文化心理、信任等进行分析,集中探讨特定空间场所下的文化模式、群体互动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当代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中,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正纷纷向社会科学渗透和移植,两类科学互相交流,出现了一大批新的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怎样分析和看待这一现象,引起了不同意见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赶时髦,是把一堆谁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