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教文汇》2008,(15):I0001-I000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瞬间,许多鲜活的生命被夺走,许多美丽的家园被摧毁。这场灾难也让很多幸存者落下了残疾。然而生活还得继续。在此,我们为他们祈祷:死者安息,生者坚强;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相似文献   

2.
孙科  孙晋龙 《百科知识》2007,(6X):13-14
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探测生命迹象的仪器,是一种高科技救援设备。目前常见的有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幸存者从废墟中被救出来,那些在电视画面上经常出现的高科技装备,如生命探测仪、搜救犬、航空遥感飞机、液压钳等搜救工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型生命探测仪、野战医院、观测卫星等装备的使用为抗震救援提供了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一场抗震救灾的战斗随即展开。抢险重建过程中,许多高科技装备派上用场,从而缩短了时间,发挥了威力,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贡献。神奇仪器探测生命在搜救现场画面中,我们时常看到搜救人员手中握有一个带有显示屏的小盒子。这种神奇的装置叫做生命探测仪。在拯救地震废墟中的被掩埋者时,生命探测仪不需要钻孔、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们收集了地震时的资料,并且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次震中位于映秀镇和紫坪铺附近,然后向北一直延伸到青川,长度大概在300公里左右,余震带的宽度差不多40公里左右。整体呈现出狭窄的,长条状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随着福州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福州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工作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建筑物倒塌事故,为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队在处置此类事故的战斗力,缩短被困人员的搜救时间,目前消防部队特勤中队已配备“生命探测仪”成为未来消防部队抢险救援手中的利器.  相似文献   

8.
地震可以说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了。大规模的地震发生之时,相当于数百颗核弹的能量从地下爆发出来,无数建筑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人伤亡。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可怕的地震灾害,人类碍于认识水平,无法有效的预报应对。虽然如此,我们对地震也并非一无所知,至少知道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地球的板块运动。  相似文献   

9.
遥感飞机:高空拍摄灾情图片目前,对地震震中汶川的灾情我们了解很少,而航空遥感飞机相当于数码相机,能够通过高空作业,对当地灾情进行连续实时拍摄。而将拍摄下来的图像与该地区之前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医科大学何韵杰读者来信问,当前网络上对于地震"生命三角"持有不同的意见,那么现实地震中是否真能形成"生命三角",若可以,是随机还是有规律的?希望下面的文章能够解答您和其他读者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强震,比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科学界还没能攻克地震预测难题之前,面对大地震人们能够做到的,是在地震中尽量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震后及时、有效地救灾。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过程"的魅力,而将这一魅力发挥到极致的方式就是直播,对时间的把握决定了电视直播节目的成败。本文结合两岸三地电视台合力制作的《生命20小时——两岸拯救陈霞现场直播》,分析如何在新闻直播中将现场时间与节目时间巧妙结合,抽丝剥茧,从而获得直播成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呼唤我们要加强地震科普工作.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维护公众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文章在借鉴汶川抗震救灾和日本防震减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地震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突出科普重点这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上地震纪念馆是国民灾难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提出"同上地震纪念馆"的概念基础上指出其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并重点分析了网上纪念馆地震馆的内容构建,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自适应滤波技术应用到雷达式生命探测仪中,分析了救生领域混叠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与单通道线性滤波器与LMS算法组合的过滤、分离混叠信号的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6.
要与"砂土液化"作斗争,要克服人类进化带来的平衡错觉,还要和各种意想不到的刁钻境况搏斗。尽管人人都知道这只是一次未雨绸缪的救援演练,其中的意外仍然不时让人感叹,拯救生命实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4,(5):33-33
由四川省研发的中国首套“地震救助生命搜索定位技术系统”新近通过有关鉴定,预计下月起将在全国推广。 由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所和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参与研制的这套系统主要由红外热成像、声波振动、光学生命搜索与定位仪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一场爆炸袭击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Sago煤矿,13名矿工被埋在了下面。救援人员搜索了一块宽150米、长3200米的区域,但是未能发现这些失踪矿工。直到爆炸发生41个小时之后,救援人员才终于找到了他们,但是已经只有1个人还活着。领导救援队伍的吉姆·庞瑟洛夫称,救援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迅速定位受困人员的位置。只要确定了他们的位置,救援人员就可以挖一口竖井,  相似文献   

19.
徐辉 《学会》2008,(5):3-4
<正>终于,当灾难危及公众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时,不再有媒体书写"为何NGO的身影难见"的苛责。媒体在关注国家主席和总理及数十万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挺进震中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将关注的眼光投向了积极回应灾情的NGO。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灾害救援中的各种生命探测技术,分析借助处于屏蔽场中待机状态下的手机间接搜索与定位在地震中被压埋人员的可行性。方案利用手机位置区更新原理,采取诱发技术,施行主动探测,可以实时实现生命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