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应必然是多元的,因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感悟,在汲取学习材料的人文内涵时又有自己的感受、见解,从而实现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有机统一呢芽笔者选…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一直存在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钟摆”现象。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但是近年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强化人文性的感悟,把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意蕴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唯一或主要的工作,淡化了工具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力度,将“学会”窄化为“读懂”。  相似文献   

3.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感悟大大超过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于是,引领学生“感悟”、“体验”成了新课堂的主流,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语言训练抛之脑后,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命题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命题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书本”为媒介,以“关注学生发展”为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设计要贴近生活,体现人文关怀;要重视积累、感悟和运用,尊重个性表达;要走向文本的拓展延伸,渗透整合意识,命题之后要进行全面修改。发挥命题考试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让命题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而服务。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宋洁 《语文天地》2009,(5):24-2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有机统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培养学生认读、概括、感悟、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和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为学生彰显个性、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心理空间。教育人文性目标的实现过程是非物化、不可操练、不易测量的情感意识养成过程。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教育人文性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保护学生的内心感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课程,它对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文本感悟中陶冶道德情操呢?现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陈民革 《教师》2014,(6):22-22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人文性的教学环境,挖掘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利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高尚品格的洗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埋下人文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儿童课外读物也大多是儿童文学作品。教育部颁发的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等新的内容,将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再次醒目地摆放到小学语文教师面前。显而易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形成共识:儿童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切实经历了感悟文本的心路历程,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语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本所带给我们的美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心灵感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心向,给学生创设和营造心灵感悟的条件和空间。笔者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就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一、品词析句,在品评中感悟对文本中词句的比较、揣摩,是让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主要方式。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注重人文的学科,语文老师要让德育蕴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王亮雪 《山东教育》2003,(25):29-3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有这些,意在强调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应人文化,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教师、教本真真切切地对话,激活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从语文本身来说,它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深邃的人文情怀。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应不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编语文教材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丰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又使学生文化品位、语文素质得以提高。精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美文,通过“研讨与练习”等活动来加强对语文中的文化内涵的整体感悟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这里,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课程标准注重文本内容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性新教材更深…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与传统的语文工具性的理念相对照,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刻感悟能力,在情感熏陶中体现人文色彩。面临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现状,要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笔者愿以拙作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认为“‘人文性’着眼于语文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牦电”。对人文性的解读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如果伽:具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硬实力,那么人文性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软实力、巧实力。人文性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指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又是一个动态概念,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规范学生、熏陶学生,最终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人与成才,是教育的丽条主线。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语感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文字多次面对面的接触,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