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春:陆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学生发展过程中"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 陆敏:这一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身体上的发育,另一方面要关注他们心理上的发育,二者在同步进行.大多数学生两者的发展是比较一致的,但有的学生的心理发育却是"超前"或"滞后"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训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保护措施,心理训练是根据心理辅导理论,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并体验感受,从而使学生得到某些领悟和得到某些启示。通过训练,可使受训练者的承受力、适应性、创造性得到改善和提高,使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中学生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心理问题,首先,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生理发育超前、心理发育滞后现象,这个“超前”与“滞后”导致许多应该形成的心理品质没有形成。其次,青少年正处于所谓的“心理扰动期”,(亦称“心理危险期”)。心理学家杨国枢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青少年的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主要是个体发展上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儿童时期适应不良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到青少年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与严重。二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阶段是生命成长发育的初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生理迅速发展,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所以在心理成长发育之初所形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等必将影响一生的发展。小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逆反、偏激、自卑、嫉妒等,尤其在学习上这些现象表现最为突出。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要积极对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解决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老师透过繁荣的景象,经常看到一个让人十分忧虑的问题:一节课结束,学生并没有掌握到什么知识,能力提升更无从谈起,这样的课是一节无效的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注"这一个"。关注"这一个"学生。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动起来",还有少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基础差,不愿意发言,长期下去,则"边缘化"了。学生的性格心理压抑,甚至扭曲。有教无类,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已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心中学习,在成功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 ,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 ,其心理上也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性意识觉醒、个性心理逐渐成熟、社会兴趣激增、自我意识增强等。由此而引起的性意识混乱、自我意识发展超前倾向、交往与闭锁的矛盾等心理困扰十分明显。为了能使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就必须重视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积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 :智力正常 ;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 ,心境好 ,情感丰富 ;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 ,能较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个性健全。但…  相似文献   

7.
<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不仅要"传道",而且要"解惑"。惑者,问题也。解什么问题?不仅是知识上问题,也包括心理上的问题。作为中学政治老师,肩负着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使命。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可能会遇到成长的危机。所谓危机其实是一种认识,是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导致个体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危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危机是危险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为此,创设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完成数学课程目标的数学活动,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现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高效的数学活动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指向明确的数学目的性郑毓信教授指出:"我们不仅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充分地参与活动,还要关注他们在做什么,更要注意分析这些活动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究  相似文献   

11.
岳丽志 《学子》2013,(5):3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特点,抓住细节和时机进行"向善"教育,使学生接受"善"的感染,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物理学独有的社会价值,心理上获得强大的自豪感,也会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一新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本着“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和谐发展”的评价准则,在试卷的命题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究。一、版面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感受贴近学生心理感受、充满人文关怀的试卷,能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考试氛围,进而…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关注学生就意味着:关注学生身体的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关注学生做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三任课教师,我觉得我们不但要看重学生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升入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头脑想法单一,属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类型,面对任何事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这属于学生自身的一种心理强迫症。作为教师,我可以理解为:作为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论述充分确立了学生在数学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清晰地阐明了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即数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适应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要保证学生的"参与"效果,从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多年的教学心得。一、让学生参与进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意义重大。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就可能激发创新意  相似文献   

18.
“超前作业”是指尚未教学的新内容,学生却提前多做作业的现象。教学中学生“超前作业”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超前作业”的心理动机和结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学生数学智能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如何根据“超前作业”现象产生的动机和背景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超前作业”的驱动性,化弊为利,扬长避短,促进学生数学智能的和谐发展,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初中数学教育改革上有很大突破,尤其是在指导学生超前学习这一研究上,已经形成了多方整合模式。本文也是在对指导学生超前学习研究上进行总结,主要对"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的实践研究,取得一些方法和效果。超前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不仅要做一名出色的学科老师,还要做一名出色的心理辅导老师。从所带学科课堂上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疏通,解决心理障碍,阻止发展成为品质问题,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积极向上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疏通学生心理,即使"差生",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差生",也能在班级发展中发挥很大作用,既能帮助老师带动"差生"的优势发展,又能促进优生的潜力开发,促使班级队伍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