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降,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的核心.林林总总的认识论著作,不仅丰富了哲学园地,也逐渐打开了人类对自身探索的大门,在科学和哲学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和沟通的话语之桥.认识论进入现代后,也同整个哲学一样面临多种选择,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生存状态和问题的凸显,更加剧了认识论向具体主体的偏重,个体认识研究的兴旺,就是这一背景的直接产物。最近出版的刘啸霆所著《个体认识论引论》一书可说是这一研究日渐成型的基本标志。刘啸霆研究个体认识已有十年的历程.他在国内各种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这方面的成果,仅《新华文摘》…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改革中,教学认识论不断遭遇批评与指责,但这些批评与指责并未从根本上否定、推翻教学认识论,只是对教学认识论所具有的内在张力——社会认识与个体认识、教师认识与学生认识、教学事实认识与教学价值认识之间提出了另一种化解策略。因此,教学认识论的未来拓展需要在新的价值坐标中,权衡社会认识与个体认识;在交互认识论中,定位教师认识与学生认识;在事实与价值融合中,洞悉教学认识演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发生认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一种独特理论。发生认识论的明显特点是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个体起源和历史发展。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重认识的高级水平和认识的最后结果,而近代和现代的认识论则专门从事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但这些都不够,还需要用对认识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教学的认识局限于哲学的认识论领域中,强调“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教学也是一种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仅仅把教学视为认识论的范畴,视为知识的授受过程,舍弃了人的存在,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全面的理解。教学不仅仅是知道授受的过程,更是一个个体生命逐步成长与形成、学生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就是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同样也需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在整个认识活动中学生同样也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个体认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办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因此当下流行的采取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理性主义做法与个体认识和发展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解除这一困境的出路,一是加强可学性研究,建立科学的课程谱系,二是建构“教育即生活”的高层位教育,走出当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讨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出发,对传统认识论中的既定主体,即自我概念进行了反思,指出在认识的建构中,自我的构成与非个体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处于一种同构的关系,这既是实践意识得以发生的境域,也是具有个体理性特征的认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认识与交往:师生关系的两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与交往是透析师生关系的两个层次,是分别从认识论和交往理论角度对这一关系所做的规定。从认识论角度,师生关系体现为不断游移变换的主客体关系;从交往角度,师生关系是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群体)之间的角色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9.
超前认识论从新的角度拓宽了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一、以往都是从一般认识论即总体上对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探讨,超前认识论则是对人类具体认识行为的研究;二、超前认识论深化了主体性研究,使主体兼有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性质;三、超前认识论试图揭示人类认识第二次飞跃的生成机制,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对认识论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发生认识论的教育原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亚杰在许多科学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但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试图根据认识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和它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来源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知识。”为了使原先是纯哲学的认识论课题能够用实验手段来加以验证核实,皮亚杰独具匠心,找到儿童心理学这个分析性工具,使得发生认识论从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一门与所有的人类科学都发生关系的独立科学。发生认识论首先关注的是概念和运算在个体心理上的发生发展,关于个体在心理上吸收和运用新知识的建构机制是发生认识论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必然地和一系列教育原理有着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确实,皮亚杰的理论体系中蕴藏着深邃的教育思想,也启迪了许多蜚声世界的教育家去着手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本文着重探讨发生认识论在智育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原理。  相似文献   

11.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认识论问题,要求哲学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瑞士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在对儿童实验心理学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原理".他从认识的个体发生的微观考察中,深刻地揭示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性,为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如果从现代自然科学和发生认识论中得出否定反映论的结论(见汪信砚:《认识的主体性与经典认  相似文献   

12.
瑞士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不仅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哲学认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怎样看待这个心理学中的哲学角度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中的认识论思想,给予了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一、正确看待认识论主体和客体范畴问题主体和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认识论范畴,是近代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皮亚杰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入手展开发生认识论研究的。其发生认识论将哲学认识论问题改造成个体知识生长的发生认识论问题。他认为,传统认识论存在一个忽视对人类认识发展的研究和科学实证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周简叔一、成人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成人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合作是很多的,甚至有不少成人教育研究,开始从认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他们对认识论的界定是:"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调查研究知识和范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现状来看,许多领域尚未涉及,许多问题尚未展开,某些命题还缺少论证,没有落实到诸如个体心理、科学发现过程、日常经验等等领域的具体研究过程中去,这就给原理上的探索增加了难度。相应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一个体系,也就难以得到详尽的论证。本文的特征就在于:通过对认识论的某些重大问题作联贯思考,表明作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的理解。由于某种原因,起初预备在文中加以论述的问题,如“认识的反映特性与创造性”、“个体认识与社会认识”、“认识的社会功能”等等,被暂时撇开,这是需要说明的。  相似文献   

15.
认识主体的多极性与传统认识论之误刘啸霆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认识是人的认识,认识因为人而成其为认识,人因为能够认识而成其为人。因此,一般地说,人是认识的主体。人之为人和人作为主体,二者在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因此人的认识论也就是主体的认识论。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认识论。它既是完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又是完全中国的,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长期实践中取得巨大成果,并且在科学实践观、认识的辩证法、哲学的认识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规律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张莫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9,(8):F0004-F0004
近来读了不少教育论文,往往把教学论等同于认识论.例如建构主义本来是一种认知心理学,属于认识论范畴.认识论是讨论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怎么认识深刻就怎么做,至于要花多少时间是不管的.读书、听讲、探究、发现、活动、实践、讨论等等都是获得真知的手段,这当然是对的.可是把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等同于教学论就有失偏颇.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要讲究认识效率.基础教育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让学生在9—12年内基本掌握.如果仅仅用探究、发现、展示的手段,哪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一位哲人在提倡“实践论”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个体认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只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 ,因此当下流行的采取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理性主义做法与个体认识和发展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解除这一困境的出路 ,一是加强可学性研究 ,建立科学的课程谱系 ,二是建构“教育即生活”的高层位教育 ,走出当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讨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认识论的更新,表现为:唯理性认识论向经验认识论和建构认识论的转化;整体认识论向个体认识论的转化;接受认识论向创造认识论的转化。这些变革对教育的其他变革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促进了相应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代教学论发展必须解决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与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相统一的问题,从而科学地揭示社会历史认识向个体认识转换的内在机制及外在条件。也就是说,应探明在教与学这种特殊认识活动方式中,学生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促进认识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