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将不再沉重。但无论如何,评选今年的全国体育‘十佳’肯定是最难的,甚至带点残酷。因为我们得了28块奥运金牌!” “奥运转播固然是一件‘很来钱’的事,回报率极高,但能‘空手套白狼’吗?中央电视台这次投了几千万元、去了108人,而美国NBC是一支3000人的报道队伍,花了8亿美金,奥运会真的是  相似文献   

2.
五里 《新闻三昧》2004,(8):39-39
喜欢看体育报道,但常常对体育报道中的迷信色彩报之以嗤笑。这次亚洲杯比赛期间,不少报纸报道了一件事:中国队从教练到队员热衷于赛前寻个好兆头——练球能打碎一块玻璃。也许第一次踢坏球门后面大楼的玻璃纯属偶然,但经某些人的诠释(会带来好运),  相似文献   

3.
1998年出现的贾亦凡先生等人的“客观报道”说①已经于逻辑学不合 ,于辩证法亦讲不通 ;1999年又出来了个陈氏公式 :“新闻的客观性———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② ,近日又见到陈力丹《再谈新闻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答程天敏同志》(以下简称《再谈》) ,深感这类文章 ,都将“客观报道”绝对化了。明明是陈力丹等人硬要将“客观报道”手法与新闻真实性原则等同起来 ,而《再谈》却偏要指责我的“不是一码事”之说是在“添乱” ,说我“将‘不是一码事’解释为不等于‘没有任何联系’ ,有些牵强 ,人们一般就是把‘不是一码事’这…  相似文献   

4.
韩国电视剧《匹诺曹》中,身为电视台某新闻部门负责人的女主角的母亲,在一次有关新闻报道影响力的报告中举例说: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我回答说是个子高的男人,后来这人这么报道:“××讨厌个子矮的男人.”她认为这样的报道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因为“相对于‘喜欢’,人们对‘讨厌’更感兴趣”;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报道失实,因为“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也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5.
今年《新闻战线》第1期发表袁建达的文章《“告记者”引出的反思》。读后想谈点不同看法。袁文首句说:“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这一论点(实际是袁文的主旨)有失偏颇。通篇文章给人一种印象:记者不能告,记者怕人告。笔者大小也是个记者,曾多次写过批评报道,被人家按住穿“玻璃小鞋”,险些上法庭。但我却  相似文献   

6.
王红军 《青年记者》2009,(22):49-50
“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愉快的一种谋生方式。”对累死累活的体育报道,一位记者写下了这样的话语。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 “黑哨”的一些记者同仁和受众的情绪渐渐趋于平静时 ,笔者把一些零星想法略作整理 ,形成了《舆论监督应防幼稚病———对“黑哨”报道的冷思考》一文。①由于考虑欠严谨 ,文中个别词句有欠妥之处 ,比如关于“黑哨”报道“偃旗息鼓”的说法就不准确 ;另外由于学识浅薄 ,拙作所作的某些判断也有失误之处 ,比如 ,笔者在拙文中预测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两高’就‘黑哨’问题作出定罪处罚司法解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实是 ,“两高”虽然没有颁发这样的司法解释 ,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却以前所未有的“通知”方式 ,要求下级检察机关批捕“…  相似文献   

8.
盖达尔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很喜欢旅行,而每次出门总是提着个破旧的皮箱。有人不解地问:“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机智地回答:“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人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有时喜欢走极端,当一种思潮来时,到处是“老板”声,连单位的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厂长、经理一概称之老板。最近新华社结合八一建军节来临,报道了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护卫队的事迹,结果7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报的主标题是“‘中国皇家卫队’壮国威”。何必?!中国自辛亥革命后,已与封建皇朝隔离了近百年,仍然有人喜欢皇家这个称呼,结果象征我国尊严的“国宾护卫队”也冠上了“皇家卫队”的称号,虽然是带引号的,但听了、看了总不是个滋味。  相似文献   

10.
2004这一年,就《大河报》在上年的大型主题报道策划“从洛阳到‘洛阳’·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来说,是检验其延展效应和收获荣誉的年头。如果我们溯时而上撮其要点查看,所应该包括的有:———2004年11月18日的“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开幕前夕,主办地江西赣州订购了3000套包括《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的“客家文化研究丛书”第二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接到通知“经编委会鉴定、指导委员会确认,《大河报》‘客家迁移万里寻踪’作为主题报道策划方面的唯一案例,已入选即将发布的中国政府首部报业发展蓝皮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4》…  相似文献   

11.
“新闻即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前,我曾提出过:“新闻是‘事学’”。这只是一个论题,正如“文学是人学”一样,不是定义,而且有待商榷。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新闻是‘事学’”,是从“文学是人学”引发出来。我要探讨的,也仅在新闻的源流。 文学主要是写人。可以出于想象和虚构,通过概括集中,突出人物性格,使所写的“这个人”典型化。新闻有所不同,它要用事实说话,报道一桩一件的事实,通过信息的传递,使许许多多个别的事实具有新闻性。因此,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使是着重写人的报道,包括人物通讯,也不过是因事及人,终究离不开大量事迹。所以说,“新闻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30日,北京某报一版刊发了“五一”长假期间北京天气情况的报道。该报道的标题是“京城五一沙尘‘休假’”,其中“沙尘‘休假’”这一说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13.
侯磊  姚硕贤 《军事记者》2012,(10):41-42
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无疑,“三栖精兵”何祥美是诸多典型人物中的“这个”。报道何祥美先进事迹的作品——《共和国新型士兵》,则是诸多人物通讯中的“这个”,体现了它之所以获得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的独特元素。  相似文献   

14.
淇县苏堆乡裴海峰来信说:“我很喜欢写稿,常常以写稿为荣,以写稿为乐,但却常遭到别人的非议,家里人为这事跟我吵嘴,邻居们说我‘不务正业’,好心的朋友也说我不是这块料’,劝我‘丢掉幻想’。请问编辑,我该怎么办?”夏邑县罗庄乡蔡伟来信说:“我因为爱写稿被人讥笑为‘瞎逞能’、‘不够料’,我父亲也埋怨我干这事‘丟人’。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烧窑专业户。那个专业户见了我‘嘿嘿’冷笑,说:‘你是咱村唯一的新闻家,恭敬你光临寒舍.’我问烧窑情况,专业户说:‘对不起,我有事,以后再谈吧! ’我吃了闭门羹。二次又去采访他时,他说:  相似文献   

15.
新说文解字     
“群众”这词常用,但放在一定语境中就需特别注意用法。这是一个表复数、表群体的泛指词,数量范围不确定。由于不同于‘战士’‘党员’‘青年’‘学生’等词,‘群众’前面一般不宜用精确的数量词来确定,如‘五个群众’‘一千名群众’,只能说‘大批群众’‘广大群众’。‘昨天是端午节,一个群众给部队送来了粽子。’(中央电视台1989年6月9日午间新闻应据情改为‘一位老大娘’。如果必须表示具体数字。可用‘各届群众三万人’之类的句式。“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即特性。事物的特性表现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有些一文章总括某些一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何时起,本来很正常的一次体育活动、一场体育比赛,一经记者们“妙笔生花”,就被抹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如“在洛杉矶杀得性起的开拓者”、“帕尔梅拉斯杀入四强”、“莫宁单骑救主 湖人吞吃太阳”、“大连活剥‘双冠王’海狮生吞‘领头羊’”、“湖人痛宰公牛”、“哥俩刺刀见红了”、“德意志血洗英格兰”等,竟是在报道某场比赛!而与此相应,从事体育的各类人士也都随之变了个样。教练成了“帅”;队员成了“将军”、“兵”、“炮弹”、“射手”,其至“杀手”;整个  相似文献   

17.
姚明在NBA获得了巨大成功,就连一向不关注体育的我,也上网去查看全明星赛的最新结果。但看过千龙新闻网上的一篇报道后,我依然感觉十分惊讶。 这篇题为《“明王朝”告诉国人一个真实的“时代英雄”》的报道,用煽情的语调写道:“在一贯倡导‘个人服从集体’的中国社会,姚明成为张扬个性、充分展现个人价  相似文献   

18.
笔者偶遇一位将军,谈起目前一些新闻评论缺乏新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将军语出惊人:要出新,就要“出奇制胜”“反常用兵”“超常思维”。笔者听后,深受启发。超常思维法。就是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新闻评论立意新思路。作者涂国政从人民日报防治土地“沙化”的报道中,联想到人的思想也存在“沙化”的考验,发表了“防治思想‘沙化’”的评论。作者提出“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意识屏障’”、“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心理屏障’”、“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制度屏障’”。这种超常的联想,使新闻评论的立意新颖独到,发人深思。该文荣获2005…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5日浙江日报第5版《杭州湾大酒店养的猪好福气》这篇报道,读来让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读时忍俊不禁,掩卷发人深思。 在这篇报道里,主角是群肥猪。通篇充满诙谐、轻松的气氛,作者采用调侃的笔调,诸如“猪中‘大腕’”、“嫌油水太足”等等,特别是描写喂食时,猪“步态从容、进食风度‘优雅’”,通过拟人化的白描,活灵活现地描画了一群“福从天降”的肥猪,文风幽默,读来轻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这篇报道断不是让人“一笑了之”的花边新闻,而是对社会上流行“吃喝风”带来的浪费现象的一种深刻揭露。报道好就好在通篇讲了猪的“好福气”,讲了酒店的生财有道,就是没用一个字从正面去叙述“吃喝风”现象。报道看似就事论事,实际上,读者通过“由于这些东西油水太多,偶尔还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发言人禁说‘无可奉告’……”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 近日,不少媒体都对四川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下发的《四川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中的这一条款予以报道,不少媒体还将这样的话搬上了标题,以示重视。 “无可奉告”成了“忌语”,的确闻所未闻,起码在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