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力 《湖北档案》2003,(5):42-44
一个伟大人物的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孙中山也不例外,在他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的一生中,支持他的不平凡女性绝不止于志同道合的夫人宋庆龄一位。他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就是一位曾与他同甘苦共患难,值得为世人所传颂的不平凡的女性。 一 1883年秋,孙中山因在故乡毁坏北极殿神像,担惊受怕的父母面对乡亲的众怒,为息事宁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儿子送往香港读书,后又到檀香山的长子孙眉那里。可孙中山不满大哥的严厉斥责和管束,竟然负气不辞而别,于1885年4月,回到了故乡翠亨村。  相似文献   

2.
孙眉是孙中山的胞兄,长孙中山12岁。他在海外拓荒、经商致富后,慈父般地关爱孙中山,供其读书而将其引上革命道路,进而全力支持其革命活动,直至倾家荡产。革命成功之际,孙眉想做广东都督,不少革命党人和华侨人士也极力  相似文献   

3.
王仕琪 《档案天地》2011,(10):36-41
蒋介石曾统治旧中国长达22年,他的一生中,多次遇险却都侥幸逃脱,这与他的好友、救命恩人、面貌酷似他的同乡何云的鼎力协助密不可分——因为何云是他唯一的"替身"。(一)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不断告捷,革命火势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当北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4.
因工作的原因,笔者接触到柳亚子与孙中山相关的一些史料.1906年,柳亚子在上海吴淞口秘密拜见了孙中山.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创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并担任社长多年.1912年,柳亚子曾受邀担任临时大总统府骈文秘书.后来他托母病离开南京,到上海《天铎报》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反袁檄文.国民党改组后,他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被通缉,流亡日本.  相似文献   

5.
今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生中,他曾先后二十余次来到上海,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业绩。如1913年他就是在上海举起了H次革命的旗帜;1923年他在上海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谈;192年底孙中山先生从广州出发,经上海北上,为谋求全国的统一,最后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革命的一生。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录,在上海市档案馆馆合档案里,收藏着有关孙中山先生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值此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这部分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6.
孙眉是孙中山的胞兄,长孙中山12岁。他在海外拓荒、经商致富后,慈父般地关爱孙中山,供其读书而将其引上革命道路,进而全力支持其革命活动,直至倾家荡产。革命成功之际,孙眉想做广东都督,不少革命党人和华侨人士也极力推荐他,却遭到孙中山的拒绝。孙中山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量才录用,既不让哥哥当此大任,也不让哥哥干预政事,堪称“天下为公”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苏艳萍 《档案与建设》2020,(2):83-86,77
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共早期党员施滉与孙中山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交往。他曾赴广州谒见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征询求学的目的和方向;赴美留学后,坚定捍卫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进行反蒋斗争;在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孙中山评传》,对孙中山的革命生涯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成为孙中山逝世后我国最早研究孙中山并为其撰写传记的人。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几十年来,孙中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都要读些书,甚至在火线指挥作战的时候,也都带有书籍。据英国康德黎医生说,孙中山对于外交、法律、矿  相似文献   

9.
沈容 《新闻天地》2011,(4):42-44
廖公(承志)是一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使他从小就和革命联在一起。他生于日本,曾在德国、荷兰、前苏联等地生活、工作、学习过多年,懂几国文字。  相似文献   

10.
宋玉艳 《兰台世界》2012,(28):13-14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和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第一个提出反封建、终帝制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从小就非常勤奋,喜爱读书,被当时文人誉为"手不释卷"的表率.在香港中阳书院读书期间,孙中山认真听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读书,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开阔了视野,为以后探寻革命的真理及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在日本有过一段婚姻,并留下一个女儿和两个外孙,但孙中山的这段"日本情"以及日本后代的情况并不为大众熟知。日前,由中国历史专家组成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日本"访日代表团,见到了孙中山的日本外孙宫川东一,他向中国专家们讲述了那段尘封了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10,(3):3-3
<正>孙中山(1866.11—1925.3),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97年他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又号中山。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3.
《历史档案》2011,(3):3-13,19
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档案史料,本刊1985年第1期、1986年第2期、1996年第4期曾相继刊发。现续从馆藏军机处电报档、上谕档、录副奏折和端方档中,遴选未曾刊出过的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查禁孙中山革命活动部分档案,反映了孙中山在国内外的革命活动情况,包括领导革命团体、演讲宣传、武装起义、筹集活动经费、购置武器弹药等内容,可...  相似文献   

14.
1982年10月8日,中国档案工作者代表团在美国参观亨利·福特博物院档案馆时,该馆将其珍藏的1924年6月12日孙中山复亨利·福特的英文信函复印件,赠送给代表团,现收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亨利·福特致孙中山的来函虽无法觅得,其访华是否成行亦暂无可考,然孙中山确曾准备在当时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华南,欢迎福特的到来。尤其可贵的是,孙中山在此函中所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在他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经八下南洋,在海外度过了近20年。报刊活动,是他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的内容之一,据统计,他在海外创办和主持其工作的报刊就有十余种: 1899年12月在香港创刊的《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从日本横滨购办设备,拨付经费创办起来的。《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同盟会的喉舌,被称之为“中国革命报之鼻祖”。 1905年10月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民报》(月刊),为同盟会机关报,先后由廖仲恺、朱执信和章炳麟等人主持。孙中山先生为该报创刊号写了《发刊词》,并发表他《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词》。孙中  相似文献   

16.
徐平  刘述礼 《出版参考》2007,(12):30-31
胡汉民曾形容孙科: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他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他是独子。所以有大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时三种一起发。  相似文献   

17.
杨城 《兰台内外》2014,(2):19-19
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并非孙中山的原话,而是从他的政治遗嘱中提炼出来。那么——订立孙中山遗嘱的订立过程有三种不同的说法:1.汪精卫临时草拟根据汪在《"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履行之"提案》所作的说明,1925年2月24日,汪精卫同孙科、宋子文和孔祥熙4人一起到孙中山病榻前请求订立遗嘱。汪精卫说:"去年1月1日先生由天津进京时吩咐过几句话,他积四十年革命之目的,是求中国之独立、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8.
刘赫男 《兰台世界》2012,(10):31-32
陶成章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孙中山曾称赞他在反清革命中"实有巨功"。陶成章字焕卿,笔名汉思、巺言,别号匋耳山人,自称会稽先生。在1878年1月27日出生在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陶堰乡。陶堰陶姓是会稽  相似文献   

19.
何标 《新闻世界》2005,(11):53-54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刻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  相似文献   

20.
风景秀丽的南京钟山风景区不仅长眠着受后人敬仰的孙中山,也安葬着他生前的追随者们,邓演达就是其中一位.邓演达少年时代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24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此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孙中山广州蒙难期间,邓演达解救他脱离险境.1924年,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邓演达是七名筹委之一,军校成立后,邓任训练部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军校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参加北伐.1925年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邓演达远在柏林参加哀悼活动.邓演达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31年11月被蒋介石杀害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1957年归葬中山陵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