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机械合金化球磨反应制备了含不同组元数和等摩尔比组成的合金体系Mg-TiV-Cr-Ni,利用XRD、EDS能谱分析、TEM以及DSC/TG热分析了组元数及热处理对合金球磨产物微观组织和相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h球磨后,二元合金Mg-Cr、Mg-V与MgTi体系几乎不发生合金化反应,随合金主组元数的增加,高混合熵效应可促进多元合金组元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固溶,其中五元高熵合金Mg Ti VCr Ni球磨产物可形成富Mg的非晶相与贫Mg的纳米晶BCC型相.经400~600℃热处理后,合金Mg Ti VCr Ni球磨组织中的非晶相经晶化后转变为新的和贫Mg的BCC型结构相,当温度提高至600℃时,残余的金属Cr逐渐在BCC型相中固溶,最终形成稳定的单相BCC型固溶体.球磨高熵合金Mg Ti VCr Ni中形成的BCC型固溶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机械合金化球磨反应制备了含不同组元数和等摩尔比组成的合金体系Mg-TiV-Cr-Ni,利用XRD、EDS能谱分析、TEM以及DSC/TG热分析了组元数及热处理对合金球磨产物微观组织和相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h球磨后,二元合金Mg-Cr、Mg-V与MgTi体系几乎不发生合金化反应,随合金主组元数的增加,高混合熵效应可促进多元合金组元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固溶,其中五元高熵合金Mg Ti VCr Ni球磨产物可形成富Mg的非晶相与贫Mg的纳米晶BCC型相.经400600℃热处理后,合金Mg Ti VCr Ni球磨组织中的非晶相经晶化后转变为新的和贫Mg的BCC型结构相,当温度提高至600℃时,残余的金属Cr逐渐在BCC型相中固溶,最终形成稳定的单相BCC型固溶体.球磨高熵合金Mg Ti VCr Ni中形成的BCC型固溶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Mg60Cu30Y10合金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Mg60Cu30Y10合金的几何特征:双体关联函数、三体关联函数、空间关联系数,并利用Voronoi拼砌方法对Mg60Cu30Y10合金的结构做了分析.计算发现Mg60Cu30Y10合金中Mg原子的环境与晶态Mg2Cu中的环境类似,而Cu-Y、Y-Y之间的关联对于合金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法制备了铸态和快淬态储氢合金,研究了不同快淬速度对储氢合金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快淬速度从0增加至32 m/s,储氢合金中(La,Mg)Ni3和(La,Mg)2 Ni7相丰度逐渐减小,LaNi5相丰度逐渐增大,晶胞体积逐渐减小.当铸态和快淬态储氢合金的活化次数分别为5次和...  相似文献   

5.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电子探针和动力学测试系统研究了Ce和Mg对电池负极材料用Y-Fe基储氢合金中Y的替代作用。结果表明,当合金元素化学计量比x=0~0.25时,Y_(1-x)Ce_xFe_3合金主要为YFe_3、Y_6Fe_(23)和YFe_2相,且x=0、0.15、0.25和0.5时储氢合金中的主相分别为YFe_3、Y_6Fe_(23)、Y_6Fe_(23)和YFe_2相。当x=0.15~0.5时,储氢合金的第1和第2次吸氢容量都会随着Ce替代率增加而逐渐降低;Y_(1-x)Ce_xFe_3合金中Ce替代部分Y可以起到改善储氢合金吸氢性能的作用,适宜的Ce替代率为x=0.15。Mg替代x=0.05~0.15的Y后,储氢合金中YFe_3和YFe_2相含量明显减少,而Y_6Fe_(23)相含量明显增加,Mg元素替代有助于促进储氢合金中Y_6Fe_(23)相的形成,并未改善储氢合金的吸氢平台特性。  相似文献   

6.
氢能是未来能源中最具发展前途的能源.镁基储氢合金以其储氢容量大、成本低廉、无污染等特点,被视为最具有潜力的储氢合金之一.主要对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历史和分类、元素取代改性、理论研究概况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分别按照A、B两侧元素的性质,讨论了元素部分取代A2B型Mg2Ni合金中的Mg和Ni对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i-22Al-25Nb合金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路线,分别得到β/B2相和O相的两相合金及β/B2相、α2相和O相的三相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显微硬度计,研究合金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演变、物相、相含量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β/B2相和O相两相组成的Ti-22Al-25Nb合金中,O相和β/B2相的晶粒尺寸都逐渐增大;O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β/B2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合金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β/B2相、α2相和O相三相组成的Ti-22Al-25Nb合金中,α2相和O相的晶粒尺寸都逐渐增大,而β/B2相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α2相和O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β/B2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合金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Ti-22Al-25Nb合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Mg及Mg合金的腐蚀原理以及合金中各元素在镁合金中的作用,并介绍了Mg合金几种典型的防护方法,如提高合金纯度、开发新类型的合金、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烧结-球磨”方法制备Mg0.92 In0.05 Zn0.03三元固溶体合金,减小了Mg的晶格常数.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吸放氢过程的相转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微观形貌及相分布.采用体积法测定合金的等温吸放氢曲线( PCT)和动力学曲线,确定了合金的吸放氢反应焓变、熵变及氢化反应激活能.结果表明: Mg0.92 In0.05 Zn0.03三元固溶体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和动力学性能,脱氢反应焓降低至-68.6 kJ/mol H2.  相似文献   

10.
添加稀土元素Sc,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高温力学性能,通过余氏固体与分子经验价电子结构理论(EET)对Mg-Sc合金进行了价电子结构计算及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纯金属晶体Mg处于原子杂化态第三阶,Sc处于原子杂化态第五阶,Sc在镁基体中强化键能,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Mg—Sc相可显著提高Mg合金的强度和高温抗蠕变性能,有效细化镁晶粒。  相似文献   

11.
北五味子类SOD对人体红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种方法在体外产生氧自由基 ,测定其对红细胞的氧化作用 .同时加北五味子类SOD(SuperoxideDismutaseliked) ,观察其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北五味子类SOD能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对血红蛋白 (Hb)及红细胞膜的氧化 ,抑制由羟自由基 (·OH)、过氧化氢(H2 O2 )及O·-2 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和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 .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一维量子系统基态的一种求解方法推广到三维量子系统,并着重讨论了一些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13.
运用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 ,研究脆性电介质材料电 机械击穿的统计特性 .通过将根据实验资料总结出的传导微裂纹成核与长大的普遍规律与传导微裂纹演化方程相结合 ,统一推导出了电 机械击穿几率、可靠性、击穿几率密度分布函数和平均击穿寿命公式等 .所有结果被用于Al2 O3陶瓷材料 .  相似文献   

14.
用不锈钢反应釜为反应器 ,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反应 ,摸索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合成了CoTPP与吡嗪、联吡啶……的加合物 ,并通过相应的红外、紫外监测 ,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结合起来 ,为合成新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为进一步实现合成“分子导线”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热容量为常量的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效率 .从一般理想气体的绝热方程出发 ,推导出热容量不是常量的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效率 ,并进一步从熵的角度说明卡诺定理 ,得出一切卡诺循环的效率必然都等于工作物质为理想气体时的效率 .  相似文献   

16.
一种进口胶粘剂溶剂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法和FT IR、GC/MS等现代测试技术 ,分析、测定了透明型光学用胶粘剂 (简称光学胶 )溶剂的化学结构为苯乙烯 (C6 H6 CHCH2 ) .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CIMS下钢铁企业热轧生产批量计划的数学模型 ,根据热轧生产工艺约束将此模型归结为带时间窗口的车辆路径问题 (VRPTW ) ,并给出了一个启发式算法 .  相似文献   

18.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的正负反馈机制.由于正反馈机制的存在,加之影响气候的外部因素的经常变动,以及大气的流体性质,使气候表现出不稳定性,同时,由于负反馈的广泛存在,从较长一段时间看,气候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人则是现代气候不稳定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用C语言实现CAI教学软件 .通过对控制器模块组成结构的剖析 ,用图形模拟该结构内部各种信息流动的全过程 ,以增进对该组织结构的了解 .  相似文献   

20.
陶瓷轴承研究状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阐述了陶瓷轴承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状况 ,分析了氮化硅陶瓷轴承的性能及其存在问题 ,指出陶瓷轴承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为陶瓷轴承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