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8,(5):85-88
汉字文化圈曾经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我们把三国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文字称为"汉字型文字"。由于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汉字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向东和向南两条。向东主要传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越南。汉字在三国的传播及三国对汉字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朝鲜和日本在仿造汉字书写民族语言之后,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越南的"喃字",本质上仍是汉字的简单仿造。今天弘扬汉语汉字文化,必须要从中吸取经验:保证自身强大,保持文化先进。  相似文献   

2.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14-16,66
[专题解读]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与别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从古至今,中外文化交流或快或慢,总是处于一种动态过程之中。秦汉时期,中外交通发展,秦汉文化广泛外传。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输出到朝鲜,铁器、铜器、丝帛等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尤其是张骞通西域以后,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术先后西传。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时传到中亚,后来经阿拉伯逐步到非洲与欧洲。隋唐时期。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日本派遣唐使来长安留学,大化改新中的制度创新,大都以唐制为蓝本,日本各级学校都教授儒学。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在这时传到天竺,造纸术传到大食。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  相似文献   

3.
设计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传入日本;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②中国的造纸术传到天竺和大食;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到日本;我国人民开始去南洋 ③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 ④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66页:“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用“几个世纪后”所表述的时间笼统模糊。根据《小学历史教师手册》第113页“四大发明”条: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建议改为“唐朝时”。“几个世纪”?$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我见到一些历史选择题命题有差错。这些差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与课本不符 例一,在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中,传入欧洲时间最晚的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其答案为B 关于四大发明的外传,中学历史课本上讲的不少。但是,对传入欧洲的时间,并未全部讲出。“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初中历史课本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都是这样讲的,都没有点明选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的具体时间。“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了400年。”(见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3页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72页)  相似文献   

6.
对外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历朝历代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远播了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国在世界影响;同时,在抵御早期的外来侵略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民族英雄。现从几个方面概述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复习方法是先整体后局部。 一、外国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往来 1.朝鲜——东汉时,中国与朝鲜半岛上各国往来密切,中国的铸铜、制漆工艺、汉字传入朝鲜;朝鲜的名马特产等销往中国。隋朝时,隋炀帝多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唐朝时,朝鲜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历法、医学、诗歌,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及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朝鲜音乐家给中国带来了高丽乐。朝鲜的牛、  相似文献   

7.
汉字因其先进性,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传播对周边国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汉字在朝鲜和日本传播的历史,简要探讨两国文字吸收融合中国文字这一历史事实对我们弘扬中华汉语汉字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朝鲜半岛介于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之间,自古以来,朝鲜(指朝鲜半岛)和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在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和文字上更受到汉语汉文的深刻影响,并在汉字的影响下分别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本文将分析两国文字在形成时间、创造方式和文字特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为现今同样使用汉字书写的国家之一,其文字系统建设深受中国汉字传播的影响。汉字传入前,日本没有专门用于书写本民族语言的文字;汉字传入后,日本在学习、借用汉字的同时,并对其进行内化调适,逐渐完善,从而形成适应记录本民族语言系统的文字。汉字的传入,缩短了日本文字创造的历程,加速了日本社会向文明迈进的步伐,也弥补了日语口语无法延伸和扩展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汉字文化深刻影响着日本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到日本,日本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从古代假名时代逐渐过渡到现代假名时代,并不断进化,形成了今天的日语文字。日语文字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是中日两国文化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中日两国未来发展所应始终坚守的原则。唯有不断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各自独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日语文字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元8世纪至10世纪,阿拉伯学者、翻译工作者把大量古代希腊哲学、自然科学著作和罗马医学、天文学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古叙利亚文等文字,为阿拉伯文化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西方学者、翻译工作者把大量阿拉伯文典籍和希腊典籍阿拉伯文译本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等西方文字,为基督教笼罩下的欧洲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2.
文字是文化传播及文化繁衍的载体.中国汉字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引进后,至今只有日本还一直保留着对汉字的使用,显示了汉字对于日本民族的强大魅力及对汉字顶礼膜拜的心理.在历史上日文汉字也经历了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从全盘吸收中国汉字,发展为万叶假名,到后来的平假名、片假名.日本民族并没有墨守成规,总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探索适合本民族多数人交流的语言形式.最后将新的语言文字反输出作用于文字的原产国-中国,令人深思.本文欲以日本文字的发展为契点来分析其民族文化中特有的拿来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最终,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汉时期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的中国文明包括①铸铁技术 ②制瓷技术 ③水利技术 ④火药技术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 .秦汉时期 ,中国文明已开始走向世界 ,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 .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B .丝绸技术传至中亚和欧洲C .造纸技术经阿拉伯人传至非洲、欧洲D .通过陆上和海上通道 ,中国与欧亚诸国有了直接联系3 .佛教传入中国后 ,尽管影响很大 ,但却没有占统治地位。这主要是因为A .中国土生…  相似文献   

15.
纸张和造纸技术在很长历史上是中国的专利。大约公元3世纪后期,经粟特商人、波斯商人使用和介绍,中国纸张开始传到葱岭以西地区,并因其价廉、细软、质白、耐磨,而大受中亚各国欢迎,不断向外传播。然而造纸术的西传却大大晚于纸张的西传,其起端大概是著名的怛罗斯战...  相似文献   

16.
“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两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学西传”是指中国古代特别是宋元时期的先进科技文化向西传入欧洲并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它不仅给其四邻以积极影响,而且走向世界,远播欧洲。自汉唐以下,它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也不断对外扩散,这种扩散的积极后果之一,是推动了欧洲历史迈向近代化的历程。这是早有定论的。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井渠法开始传入欧洲,东…  相似文献   

17.
严文红 《考试周刊》2012,(46):24-26
日本汉字源于中国文字。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传入日本以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被吸收到日本语言和文字中去,与日本固有的语言和文字融为一体,成为日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汉字对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文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为何会有汉字,这是很多人的疑惑。其实,在古代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伴随汉字的传入,日本才得以结束几千年的无文字历史。并且,日本通过对汉字的吸收、创新创造了假名。此外,汉字还贯穿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纽带。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汉字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约翰·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约于1397年出生在德国美因茨一个贵族家庭里.在他生活的时代,欧洲文艺复兴业已发轫,工农业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初呈繁荣.可是,作为纪录、传播和保存人类知识的印刷术却一直落后.十一世纪我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而欧洲还通常用羊皮纸来抄书(也有些地方用桦树皮来抄书).羊皮纸既昂贵又笨重,几乎都藏在寺院和宫廷里,一般人很难看到.八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国家,十二世纪时传到了西班牙.十五世纪时欧洲造纸技术已应用普遍了.十五世纪上半叶,古罗马拉丁语法学家多那忒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人民传统友谊的不断发展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仅就历史所记载,已经有一千三百到二千年的历史。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在交往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彼此间的文化,而且促进了世界的文明。比如,中国的造纸、印刷、造船、火药等都曾先后传入阿拉伯国家,并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伊斯兰教早在七世纪就传入中国; 阿拉伯人的建筑、数学、天文、历法、医学都给予了中国很大的影响。近一两个世纪,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我们各自的国家以后,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往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