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在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中,冯其庸先生的这句话说得并不过份.他还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场精神财富!”在同一篇文章中,冯先生总结了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的五个特点,即第一是庞大;第二是紧张;第三是波澜壮阔,奇峰突起;第四前呼后应,细针密线,因果相连而又相隔,叙事无意实有意;第五是奇情壮采,瑰思幻想.”金庸的小说,正是由于有以上这许多结构上的特色,所以使你读他的洋洋数百万言的一部巨著,往往仍能手不释卷的读完而不觉其长”(《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相似文献   

2.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漠视的奇迹,阅读和评价金庸都无法回避金庸的特殊汉语组织。调动多种语言资源和技法而形成多语混成的现代白话审美语言,是金庸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金庸善于调动文言与白话、方言与口语等多种语言形式去铺陈场景、渲染氛围、夸饰人物,金庸以他深厚的语言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运用技能,向汉语世界的人们显示出现代汉语丰富的资源和精纯洗练、雅俗融合的形象魅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接见:大会堂里说“不变”进入八十年代,15种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修订工作已历时十载,将近完成。从此,金庸宣布其武侠小说“封笔”,把主要精力转向社会工作。就在这时,北京向他发出信息:邀请金庸先生到内地访问。而金庸也不失时机,提出“想见邓小平”。金庸先生说,几十年啦,他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是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4.
汉文化的张扬与批判——浅析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金庸,过去纯文学作家不拿他当一回事,严肃而正统的读者也视他为下里巴人。但不管怎样,读金庸的仍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主要缘由,我想应是金庸小说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蕴和深刻的文化意义深深感染了一大批极具爱国情感的读者。金庸是个具有传统爱国思想和大民族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利用中国古代的环境、历史和人物来构成一本本现代武侠小说,其中诗词歌赋、山川史话、典章文物、医卜星相、琴棋书画,无所不有,可谓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的大百科。他不仅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批判和反思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使他区别于梁羽生、古龙等人,而在新武侠小说领域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金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田。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只能用魔力和神力来形容。金庸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排行榜上,有几位文学博士把他列在第四位,他是第一个使武侠小说创作脱离俗套与窠臼的文学大师;他第一次树立了文人办报的新形象,是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一介书生,南下香港,白手起家,名动天下。“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这是金庸的自我写照。金庸急流勇退金庸说他初写武侠小说,一为交差,二则是因为好玩。1972年,《明报》刊完《鹿鼎记》后他宣布封笔。时年他才48岁,正值写作的“青春”,对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  相似文献   

6.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是一位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在他之前,武侠小说向来是不入流的,普遍被视为低级庸俗的作品,不为主流文坛所接纳,而金庸武侠小说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格局,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内涵逐渐走入了主流文坛的台阶。金庸的武侠作品可以用一幅对联来体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天",这些作品部部经典,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曾被多次重印,发行量过亿,并且多次被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成为人们观看的焦点。大学之中开设金庸小说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当然入选中学课本也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相似文献   

7.
人生第一招:对付考试 金庸(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的大族,祖辈多出大诗人,有过陪皇帝读书的先辈。 金庸说,中学时代是他最快乐的时期。他天生记忆力超强,应付考试得心应手。金庸觉得考试是一件乐事,而他的同学却多有“恐考症”。于是,侠义心肠的金庸便想拔刀相助。他与两个同学一番策划,就鼓捣出了那本叫做《献给投考初中者》的书来.细细道出应付考试的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不动声色也能雷倒人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时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金庸曾对一位女孩子说:"你的美丽增长率最高。"女孩听后大喜,沉吟片刻,忽然醒悟,原来金庸是暗示她小时候长得难看。  相似文献   

9.
一、金庸金庸的爱情故事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其实和琼瑶一样,金庸笔下的爱情都是不现实的,之所以在成年以后没有像抛弃琼瑶一样抛弃他,因为琼瑶式的爱情是为青春期无法实现的炙热的爱欲找到了燃烧的代替品,所以相信十几岁就可以恋爱的美国孩子是不会对琼瑶的小说感兴趣的。而金庸的爱情故事都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不论讲武侠,还是讲爱情,金庸都是个童话作家。所以当万念俱灰的杨过在十六年后跳下碧水寒潭,走进别梦依稀的茅屋,对镜感叹时光易逝,华发易生的时候,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他的肩头:“不是你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读…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金庸,姓查,名良镛(y4ng),浙江海宁县人。金庸的家世显赫,但是他的成功,却和他的家世无关,完全是靠他自身的才能、学识、苦学、勤奋得来的。金庸在少年时期,在家乡附近就读。中学毕业之后,适逢乱世,是日寇侵华的年代,金庸就在这时候离开了家乡,远走他乡。据他自己的忆述,在离开家乡之后,曾在湖南西部住过一段时间,寄居在一个有钱同学的家中,这一段青年时期的生活,当然相当清苦。再以后,金庸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就读,读的是外文系。金庸在政治大学未毕业,就去《大公报》当了一名记者。当年,《大公报》是中国最有地位的一份报纸,影响深远。当时《…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小学开始阅读金庸小说,可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金迷”了。虽未曾与金庸先生谋面,但有幸得到他亲笔书写的赠言,一段与金庸先生忘年“神交”的历程由此开启。笔者也由一名业余的金庸小说粉丝,逐渐成为金庸小说的研究者。笔者一家祖孙三代皆为“金迷”,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 居住华人最多的地方当然是中国大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金庸的名字广为人知,金庸的作品席卷大江南北,“金庸迷”不分男女老少、地区民族。许多海外华侨对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情有独钟。其实,没有中国人的地方也有不少外国人知道金庸。他们不仅喜爱金庸作品,而且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电教》2003,(9):58-59
其实和琼瑶一样,金庸笔下的爱情都是不现实的,之所以在成年以后没有像抛弃琼瑶一样抛弃他,因为琼瑶式的爱情是为青春期无法实现的炙热的爱欲找到了燃烧的代替品,所以相信十几岁就可以恋爱的美国孩子是不会对琼瑶的小说感兴趣的。而金庸的爱情故事都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不论讲武侠,还是讲爱情,金庸都是个童话作家。所  相似文献   

20.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