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先要说明的是“语言审美”这个词是作者提出来的。叶朗认为:“审美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圈曾经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审美范畴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的,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被笼统的当作‘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沉积物’;‘价值观念体系’……乃至‘艺术、政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可见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审美对象中重要的范畴。当然语言与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文化与语言不同,它没有适用于任何人的固定规则或模式,而是作为一种倾向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与思维,文化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Levin和Adelman(1993)认为“文化是一座冰川”,一小部分裸露在水面,而大部分却泡在水里。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手段,因此语言审美对于整个审美体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我们从文字、语音、文体修辞和文化几个方面分别来探讨语言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标准》中,在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数学文化”被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模块”,在教学中,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相似文献   

3.
“课标”再聚焦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指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中“数学文化”的涵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标准》中,在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数学文化”被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据悉,在许多行业,我国员工的劳动时间几乎已经赶超日韩了。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的有关人士指出:“当加班成了一种‘企业文化’的时候,其副作用正在迅速显现。”  相似文献   

6.
张心阳说得好:“‘是人’是‘做人’的前提,一个懂得自己‘是人’的人往往也会懂得别人也‘是人’,他就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选择,这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也是最重要的‘做人’。”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而作为“人”本身也要管理好做人的人格成本、境界成本。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追求正直、诚实的人,这也是一种非常自然舒展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陈华 《现代语文》2014,(1):14-16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研究中心”的潘涌教授曾经指出:“教育以文化‘化人’的最终目的是使得每一个个体都能‘个性化’——成为获得某些由己自选的文化沉淀,独特潜能材质获得最大弘扬,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的趋势……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因此,新课程开设专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同时强调数学文化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刚停,徐老师便单刀直入:“今天这节复习课,请同学们把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进行探究。”李一鸣同学先提问:“老师,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逻辑知识、古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舒畅同学赶忙说:“老师,我听人讲,现在中考不考语文基础知识,我们干嘛还提它?”“这是一种误解。”徐老师娓娓道来,“过去,确实偏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比如,讲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喻体‘本体’‘喻词’名词术语一大堆,从概念到概念,脱离生动…  相似文献   

10.
夏秋芬 《现代语文》2006,(11):67-69
80年代末期:“当时的苏联经济濒于崩溃,党的领导层贪污腐败、破坏法制,社会道德堕落,‘夸夸其谈,装模作样,双重道德’之风盛行,人民的生活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针对这一“世纪末”的社会现实,马卡宁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反思性质的小说。小说《审讯桌》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像当时的许多作家一样,马卡宁把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苏联社会状况。马卡宁在小说中描绘了苏联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审判”制度。作家明确地指出,苏联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精神压抑、人人自危的根源就在于苏联时期的社会审查制度对人的个性的戕害和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全面剥夺。  相似文献   

11.
《与妻书》用典知多少安徽宿州市时村中学付振果巧用典故是《与妻书》一文的写作特色,“课文说明”指出:“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境重圆’等等。如果不指出来(共有十处),一般人还不觉有不少典故”。但这10处典故具体有哪些,编者并...  相似文献   

12.
“高考这种改变命运的‘神奇’魔力,今天依旧存在。教育其实已不需要这般‘神奇’,而需要回归平淡,将读书变成每个人日常的需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部分中学校任座谈会于1994年11月28日至3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座谈会研讨的主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学教育”。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2人,其中香港代表5人,澳门代表1人,台湾代表4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3篇。现将研讨的内容综述如下:一、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香港圣公会曾肇添中学校长刘智辉说:“钱穆先生曾讲过‘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总体,把民族的一切生活概括起来称之为文化。文化不单是指每个人的生活而言,也不单…  相似文献   

14.
许多国家认为,成人教育要适应社会变迁,迎接21世纪的到来,其首要对策即是务必变革现有的教育观念,真正牢固而广泛地确立终身教育思想,建立起一个学习化社会。美国高质量委员会建议:“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运用他们的头脑,从幼年到成年不断地学习,随着世界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地学习。”日本临教审指出:“建设能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终身教育社会’和尊重个性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的‘又工作又学习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教授们在一份《对未来教育的建议》的报告中提出,应当使人们明白,没有不能上学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赵庭 《今日中学生》2007,(11):21-21
何谓“随笔”?金振邦编著的《文章体裁辞典》中说.它是“一种文艺笔法和政论相结合的散文体裁。亦称‘偶感’、‘断想’、‘杂感’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是所思、所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加强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何 《青年教师》2006,(5):20-21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大至抽象的行为规范、伦理标准、人生信仰、价值观念等等。因此人类学家认为.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  相似文献   

17.
罗杰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  相似文献   

18.
共同的梦想     
“人,可以因为很多不同的标准而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比如。因为地域而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因为民族而分为汉族人和少数民族人,因为国别而分为本国人和外国人.因为宗教信仰而分为教徒和非教徒,等等。对于这些类别的归属,不仅构成了人们各自的社会性特征.也组合成了一个关于人的坐标系。标定下了他/她的基本身份与属性。在种类繁多的身份中,人有两种最为基本的身份.一是因成熟水平而获得的‘成人’或‘孩子’,二是因性别特征而获得的‘男生’或‘女生’。无论你是哪里人,隶属于哪一种文化,有怎样的信仰,你都将不可避免地担当着孩子或成人、男生或女生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发生在过往时先岁月的“情境”之中,内行丰富而内容多样,故特定历史的“内容”与“情境”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杨春华老师以人教舨历史必修!“抗日战争”一课为例,围绕抗日战争真相怎样呈观、对以往历史教学意函做何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意义等问题,尝试用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路径、教章叙事和课程资源,揭示“图像证史”课题的价值,用“重访过去:如何切入抗日战争史——基于史料的脉络和机理确定‘图像证史’的教学立意”“‘图像证史‘:如何讲述抗日战争史——基于学科的特性和结构探索‘史抖教学’的具体方式”。守望人性: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史——基于主题的内容和意函体悟‘新文化史’的价值取向”,寻找历史教学中“另一种”可能的历史呈观方式,引领学生从生命、人性、文明的“新文化史”视野,理解抗日战争历史,拓展历史教育的视界。  相似文献   

20.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2,(13):38-38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是由文化而人的纵向过程,即通过人对社会文化的内化而成为人的一种心理品质,成为人的一个稳定的内心世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理应承担起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受到人文思想教育。本文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断,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渗透了人文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呢?”(《小狮子爱尔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