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说翻译的艺术在于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而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往往忽视此要求,造成“假象等值”。文学文体学的引入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还为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依据。本文就从该角度出发,以小说《围城》为例,通过分析具体体现小说风格的前景化语言来剖析其英译本是如何传达原作风格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从主题、叙述方式和语言三方面对美国华裔文学小说《吃碗茶》的写作风格作一探讨,指出该小说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风格从异国情调转向真实反映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就风靡全球,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影响非常大。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和发展,更在于其语言创作的风格上,小说细致的语言、幽默和讽刺兼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艺术句法结构等,都为小说增光添色,铸就了这部经典的长篇爱情小说。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的英式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进行探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把握英美文化创作中的语言创作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篇的“体”即语言风格,“性”是指文学主体的情性,刘勰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论述;又将文学艺术风格归结为了八种类型并且指出了每种风格的特点。《风骨》篇则从“风”、“骨”即从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对文学风格进行论述,提出“风骨”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与“力”。综合《体性》《风骨》两篇对文学风格的不同论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刘勰的文学风格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4年,阿城《棋王》在《上海文学》发表并震动文坛,引起多方关注,也赢得众多赞誉。其主要原因乃在于阿城的小说开辟了一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带来了一种迥异于那个文学时代的文化审美。如王蒙在《棋王》发表不久后所说:"我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  相似文献   

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弗.斯格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是对美国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本文依据文学文体学的有关理论,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对小说的文体风格进行了探索,试图阐明小说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是如何通过作者的语言选择得以实现,以此达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68):15-17
小说翻译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假象等值"的问题,可以采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处于文本不同层次的文体价值展开分析,将文学文体学,一门联系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引入风格翻译研究,旨在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主要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并在实例中考察了译者在风格把握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才旦小说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散淡、辽远、神秘的牧歌情调。这种文学风格的形成与才旦生活的藏域、生活经历有关。才旦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成就了作品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铁凝文学创作二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凝的文学创作与新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学的时代潮流同步相关而又若即若离,这一成功的创作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她对诗意美的追求和对人物隐秘及丑陋的探掘所形成的两种不同创作风格的交替和包容,或可凝炼成一种新的风格;在她关于短篇创作的“景象说”所指导下创作出的一些出彩之作建立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意想不到”和“猝不及防”说却使她一些作品缺失了原汁原味的真实;铁凝长篇小说《玫瑰门》中所创造的司猗纹这一“国产”的独特形象,因其包孕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文化意义,具备了向典型形象行列迈进的实力而有着明显的文学价值,但《玫瑰门》又是有着可以克服的缺陷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学风格观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刘勰在《体性》篇中论述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才气学习”四个因素构成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作家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形成。他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既剖析了每一种风格的特点,又举出具体作家实例予以佐证。刘勰试图通过作者才性批评联系作品批评,并提出作家与作品相结合的创作才性风格观,形成了系统的文学风格观。  相似文献   

12.
《孟子》鲜明的文学艺术风格表现在取譬设喻、排比反复、正反对比、句式同构等方面。通过词法、句法和口语化文体特征三方面,结合实例探究英译《孟子》文学风格再现的策略和异同,结合三位译者的文本梳理《孟子》文学风格翻译与转换的特点。文学风格的可译性是有限的,文学风格本身带有一定的难以言说性,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能传达和再现原作特有的风格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晓雁是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分别在《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二十万字,在区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3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深寒》,收入她的部分散文和小说作品。马晓雁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以充满伤痛的细腻笔触深人生活的内部,深刻描画出一地鸡毛的冷暖人生。作为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往往被冠以“80后”的名称,但是和国内很多“80后”作家相比马晓雁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从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她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得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新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之争长期以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译的整个表达过程就是译者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译者选择过程中,必然受到译者的主观感受、审美情趣、文化文学修养及其语言风格的影响。无数选择的结果就形成了译者的个人风格。风格问题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全部指归。因此,译者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贯穿整个作品的灵魂,它与作品的情节、主人公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明威小说的标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思想意蕴.通过双关语、象征、引用、对比等多种手法的广泛运用,创造了独特的文学情境,显示出充满魅力的创作风格。笔者以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小说名篇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上述手法的具体用法和深刻内涵,以期通过对标题艺术的解读更深刻地理解海明威作品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娟 《海外英语》2011,(6):289-292
《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全世界批评家的目光。《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第一部以美国社会背景进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人公亨伯特因其有悖伦理的恋情不仅使《洛丽塔》成为二十世纪最受争议小说之一。本文对《洛丽塔》的分析另辟蹊径,从多种视角对该小说的写作风格进行: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和亨伯特的双重身份;2)病历和自白书;3)流亡和旅游小说;4)侦探小说;5)童话故事和美女与野兽的故事;6)语言的多样性。该文认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表现了纳博科夫极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和艺术造诣。《洛丽塔》是语言的盛宴,充满具有艺术性的构思是一部集多种写作风格之大成之作。希望通过对《洛丽塔》独特的写作风格的探讨,引起更多学者对纳博科夫这位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更多的重视,使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能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翻译绝非易事,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学风格则更难。本文以杨必先生所译《名利场》为例,探讨了翻译中能否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学风格。杨必的译文传神地再现了原著的风格,所以在译文中可以再现文学作品中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学风格是一部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学风格是否可译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沙博里《水浒传》英译本以及对译本中众多实例的分析,阐述了文学风格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钟情丽集》、《贾云华还魂记》等中篇传奇小说的叙事模式建构,在叙事风格上,受话本小说创作和以诗文为文学正宗思想的影响,形成"以文缀诗"的特点,而这些诗文在小说中承担了实现情感沟通、调节叙事节律和形成意象叙事的功用;在故事模式方面,完成了"才子佳人"婚爱故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定型和情节设置的定型。这些特点对后来的言情类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这一理念出发,以《史记》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作为个案,从思想内容、美学风格和叙事艺术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史记》的实录和春秋笔法对《三国演义》在题材和思想倾向上的影响,认为《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与悲剧风格、叙事虚构等与《史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