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教学中,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创设学习情境,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体验;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适时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要重直观性与趣味性,要有探究性与体验性,要"生活味"和"数学味"并重,要注重实践性与人文性,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学数学.  相似文献   

5.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在体验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回归现实生活,展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将自己的经验逐步转化为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并让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从而使他们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通过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体验是一种亲历体会而获得的经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数学,在学习中体验数学。  相似文献   

9.
韩立淼 《小学生》2013,(7):44-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甘建设 《考试周刊》2015,(44):79-80
数学贴近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要重视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联系学生实际而不是教师自己,真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中努力创设绝大多数学生经历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学平 《考试周刊》2014,(38):81-81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多地引入学生生活中的情境。作者通过多年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理念,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再创造”.注重生活应用体验,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引入生活素材不仅可以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依旧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素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显数学学科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在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实际问题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看,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  相似文献   

17.
周学刚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90+204-190,204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事物或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文拟就当前体验性学习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四点具体对策,求教于诸同行。  相似文献   

18.
肖春燕 《家教世界》2013,(8X):36-37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情境是否引入小学课堂,与儿童的学习态度的改变呈显著的相关性。情境引入提供了孩子兴趣的开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数学知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在快乐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数学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事例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由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事例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力求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去学习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