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二代”现象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国社会阶层明显的固化趋势。阶层固化会使社会失去生机,造成对立情绪,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和长久的稳定发展。因此,文章从马克斯·韦伯的阶层理论出发,分析了阶层固化趋势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阶层固化是社会流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或非正常状态,阶层固化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是青年群体,因此,阶层固化实际上指的就是青年阶层的固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社会流动机制发生改变,弱化了底层青年的教育动力,使先赋性因素取代后致性因素,成为决定青年群体社会流动的首要因素。因此要保证社会流动畅通有序,必须破除青年阶层固化的格局,建立并健全促进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布尔迪厄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成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阶层固化成因的理论范式.高等教育是实现个人向上流动的最好通道,但近年来高等教育却不再是实现社会合理流动的渠道,反而成为“阶层固化”的助推器,表现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寒门难出贵子”与“蚁族”现象.社会资本差异与失衡是导致高等教育助推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导致高等教育机会及就业机会不平等,催生了阶层固化;城乡社会资本失衡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占有不均,进一步加剧了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分层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分化与重组,新的社会分层结构正在形成,出现了社会结构呈不合理的金字塔型、社会群体差距扩大、社会分层机制不合理、社会流动机制不畅等矛盾和冲突,我们应努力化解社会分层中存在的矛盾,促进社会分层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首先从关系式分层和等级式分层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既简单又封闭,这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僵化密切相关。其次,文章重点探讨了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认为其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有阶层内部的分化,如工人阶层在体制和收入方面的分化、农民阶层在职业和地域方面的分化等;另一方面是阶层之间或之外的分化,即边缘化(边缘群体的出现)和异质化(新兴群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向15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100家用人单位发出调查问卷,了解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在选择方面的不同需求,深入剖析在社会阶层固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试图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而要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就需要保证畅通的社会阶层流动,这就要求建立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我国当前社会流动机制已具有现代流动机制的雏形,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从深化体制改革,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建立严格的教育筛选制度三方面入手,对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机制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阶层之间是良性流动的,尤其是从下向上的流动;但由于各种因素,阶层的边界会因为固化产生封闭,阶层间的冲突就会频发,犯罪即为表现之一。阶层固化状态与青少年改变命运的愿望与行动发生激烈的矛盾,再加上社会解体等原因,这个不易自我控制的群体极有可能发生种种越轨行为;另外,对上层阶层的青少年来说,因为社会资源有利甚至偏袒于他们,也很容易失控,产生犯罪。  相似文献   

9.
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物质、精神追求更为强烈,而生活圈的日益同质化与内倾化,使他们在身份认同、关系网络建构、未来发展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化、内卷化倾向。本文通过对四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从自我认同,人际认同,未来归属等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确立,形成了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再分配机制后,社会阶层结构随之进行调整。随着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中国社会逐渐由政治分层为主变成以经济分层为主,彻底改变了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不同利益要求的多层次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1.
印度社会以复杂性和多样性著称。从社会分层角度探究印度社会是厘清印度社会的一个捷径。分析印度社会分层历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是从种姓制度的角度,一是从阶级阶层的角度。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反对上述截然两分的观点,并试图从种姓制度与阶级阶层之间交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印度社会。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印度社会,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杨宁 《华章》2012,(10)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就是私营经济如凤凰涅榘班的复活并成长起来.与之相伴随的,众多的私营企业主也成为社会经济舞台上的明星.近十年间,全国工商联等部门、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笔者想结合这些数据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中间阶层的崛起使中国的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中间阶层所占比例太小,而下层人员所占比例大,不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由于中间阶层的成员是参加社会工作的成人,因此,中间阶层的成长培育与成人教育息息相关,成人教育在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培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中间阶层的崛起使中国的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中间阶层所占比例太小,而下层人员所占比例大,不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由于中间阶层的成员是参加社会工作的成人,因此,中间阶层的成长培育与成人教育息息相关,成人教育在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培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新中间阶层的兴起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国营企业职工为主体的传统中间阶层开始衰落,新中间阶层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并不断壮大无疑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确保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封建官僚体制下,官吏并不是世袭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西汉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发展,选官、考课、退休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导致官僚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变化.考课结果的优劣会决定官员的迁降;退休后官员会由官变民;如若犯罪则会免官甚至受刑.官僚阶层的流动性保证了统治阶层的质量,促进了西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弱势阶层文化素质较低,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占有数量相当少的组织、经济、文化资源。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尝试性提出了成人教育如何发挥作用,提升当代中国社会弱势阶层地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阶层外婚指来自不同阶层的男女之间的婚姻。西周时期的绝大多数婚姻是阶层内婚,但也存在少量阶层外婚。后者包括丈夫地位高于妻子和妻子地位高于丈夫两种情况。在这些阶层外婚中,夫妻双方精诚合作、共同拼搏是实现进一步向上流动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地位高的一方会有意无意、偶然必然地提带另一方,使后者地位提升。当时有些女子因婚姻使自身的社会地位获得了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有一些男子通过婚姻使自己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极力主张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划分明确的界线,认为社会科学就是关于理解的科学,不能像实证主义所要求的那样,用自然科学中的归纳方法去寻找社会现象发生先后秩序上的线性因果联系,而只有通过发现隐藏在社会活动背后的人的行为动机来真实理解其意义.在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韦伯认为,人类的全部社会活动都是被特定的行为模式规定的,行为模式是社会生活的深层制约结构.合理性范畴也可以说是韦伯全部理论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则与内容.在社会发展中,合理性主要是指一种社台演进过程中内在规律性和本质的表现.社会发展中的合理性不是"物"的合理性.合理性并不是一种超历史的范畴,而是资本主义当代社会所特有的内在行为和意识的范式和结构.总的说来,韦伯的根本哲学观点是不科学的,但它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促使中国产生了中间阶层。中间阶层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但同时因为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社会发展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