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一个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可靠索引。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艺术感觉是一种神奇、美丽、独特的心理现象。它是艺术家想象的起步,独创性的标志,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灵品质。艺术感觉的生成,是艺术家的感觉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及表象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和常人最重要的美学区别在于,艺术家必然是一个"诗性主体".艺术家"诗性主体"的建构,首先取决于他的心理结构:恋美情结、超越之爱、人类良知.其次,取决于他的发达想象力和奇异的灵感、生命的诗意与智慧以及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路程.最后是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天才感觉和传达技艺.这些要素逻辑地形成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决定着艺术文本的美学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4.
音乐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情感的速记",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能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2003)是一位致力于艺术和精神分析相互关系研究的英国哲学家。他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特别是与视觉绘画艺术相关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视觉绘画艺术方面,他提出了"双重性"、"看进"、"看作"、旁观者理论、风格和艺术"情境"等理论。这里主要探讨沃尔海姆的艺术"情境"理论。他提到的"情境"与文学上所说的"情境"含义截然不同,主要是指观看者或艺术家本人具有的运用到艺术品中的艺术技能的背景知识的多少,而观看者或艺术家对艺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将制约着他对艺术品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表现某种具体的或纯抽象的仅传递感觉和情感的艺术吗?一组英国心理学家和音乐家提出了这个问题。至于音乐是充满激清的,好象并不需要证据、然而英国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检验各种人对音乐情感的感受究竟相同到什么程度,让18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美的艺术研究中,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感官所表达的形象来有意识的传达自己体验过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情感所感染,同时又体验到这些情感。“艺术作品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由此可见,艺术是人类情感经验传递的纽带。是个人情感经验转变为群体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图像与文化、社会、政治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关系。与其说图像是被"创造"出来的,不如说是"制造"出来的,其中的艺术形象并非艺术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有现实社会依据的,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产物。而女性形象作为一种视觉图像也成为了一个反思社会生活的符号代码。女人社会地位的变迁从中国的20世纪到21世纪大致经历了五四时期、解放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这四个阶段。女性作为艺术母题,是艺术家表现个人意识、情感的载体,始终与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倾向密切相关。无论是"铁姑娘"还是"超女",不可避免地都被贴上了"政治"的标签。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主导力量的政治对艺术无疑具有支配地位,同样,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文化也成为政治变革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学前教育中,情感情绪是促进幼儿早期社会行为的一种原始动力系统,幼儿只有在学会适当地表达情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向良好的情感发展,才有可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使其在情感的氛围中发育、生长,激发起更高的社会性情感。音乐是擅长抒发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科学家更趋于去揭示自然规律的本质,而艺术家则更趋于用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使人产生美的震撼.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就说:"科学和艺术事实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艺术感觉是艺术创作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是艺术创作审美心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作家、艺术家的感受力,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艺术表现力。艺术感觉又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灵感源,它包括着审美主体个性的情感运动和个性的艺术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外著名艺术著作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起源"、"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艺术家"五个方面,对关于"什么是艺术"这一简单却深奥的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从人类出现的那一天起,艺术就随之产生,艺术以人类文化为生存环境。艺术家是艺术活动的执行者,艺术活动反映艺术家的情感、想象、感受,最终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体现出来,包括美术、舞蹈、文学等。  相似文献   

14.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它表现为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或美学形式的创新,在艺术风格中呈现为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有一个生成周期,即模仿期与形成期,创造精神发育成熟的标志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呈现。但是,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通过不断探索来完成的。为此,艺术家必须保持艺术探险意识,坚持创作个性。创造精神是艺术家的基本品质,一位艺术家若想留住艺术青春,就要保持不衰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3,(7)
年轻的跨界"微生物艺术家"柯普菲在实验室里用细菌冲洗照片,玩转波普艺术. "我到底是个搞艺术的微生物学家,还是个研究微生物的艺术家呢?"扎卡里·柯普菲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写道,"连我自己都弄不清楚了." 柯普菲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他是一位穿白大褂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经过艺术家头脑反映的产物。这样,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便不可避免地渗透在艺术作品中。情感是创作主体(艺术家)意识的心理尺度,也是接受主体(欣赏者)对对象主体(艺术形象)能否得到满足的深层情绪反映。审美情感体验无论对创作主体还是对接受主体,都会引起心理的昂奋和精神的愉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存在,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鉴赏中,总比人们一般的意识、一般的体验来得更强烈更深刻,可以使人或欢乐振奋、或悲哀沉郁,在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因而,艺术活动中的感情体验就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体现了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科学与艺术表述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的规律,对这些客观规律的总结和抽象,是科学家的创造。艺术表现的对象是人类的感情,而不仅仅是艺术家自己内心的独白,艺术的目的是要以一种创新,唤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科学是客观的、逻辑性的、分析的、可以重复的和有用的。艺术则被认为是主观的、直觉性的、感觉性的、独创的和无实用性的。也可以说,科学与艺术是不同的。科学与艺术,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范畴,的确是有区别的。但是再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主要通过艺术家的背景、物件新感性、艺术立场三个方面来介绍艺术家艺术作品中的物件的不固定形式。艺术家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以日常生活物除去自身使用属性外使它以视觉方式进入社会属性中,强调特定物件中本身的艺术语言艺术作品都是以不稳定性和转变的潜力。应用日常改变揭发生活中私人情感与公共性的重叠。借用概念艺术和极少主义中客观性的中性主义却又强烈呈现出富有个人情感的感性观念,同时他的艺术也回应了现代主义艺术语言风格和后现代主义艺术还原到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9.
著名美学家洪毅然的处女作《艺术家修养论》,是中国第一部专论艺术家修养的著作。该书认为艺术是一种人类生活历程中的行为,是一种为了生活之维持及向上所必需的情感和思想之社会化的方法。其主张一切人都是艺术家,并要求艺术家进行三方面的修养,即人格修养、技术修养和理论修养,以达到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合体,成为理想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艺术感觉是艺术家在生活体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特殊感觉,也是艺术家必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本文拟就艺术感觉的特点、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以及艺术感觉能力的培养问题,作以探讨,以就教于文艺理论界的贤达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