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赞誉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人。”的确,全世界的高等学府成千上万,论历史的久远,北大既比不上牛津、剑桥,也比不过哈佛、耶鲁。然而,说到蔡元培校长和北京大学对我们国家民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耶鲁与湘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琨 《档案时空》2008,(1):30-32
堪称"总统摇篮"的耶鲁大学,曾为美国培养出6位总统,<泰晤士报>公布评出的最新世界百强大学排名榜中,耶鲁大学仅次于哈佛、剑桥、牛津三校.  相似文献   

3.
耶鲁与湘雅     
王琨 《湖南档案》2008,(1):30-32
堪称“总统摇篮”的耶鲁大学,曾为美国培养出6位总统,《泰晤士报》公布评出的最新世界百强大学排名榜中,耶鲁大学仅次于哈佛、剑桥、牛津三校。  相似文献   

4.
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发起创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后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开创了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先河。蔡元培的新闻实践远不止集中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系非常丰富,然而,正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定熙所说的那样,“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新闻学发展的贡献,尚未作为一个问题被整合进入其思想史中”。  相似文献   

5.
在展开这个题目之前.我先引用<青年文摘>2009年5月下第10期蓝版一篇小短文<大学是什么>,作者张巨成. 全文如下:"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后,蔡元培义多次强调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安怡  李晓娥 《兰台世界》2016,(16):77-78
蔡元培高校德育教育思想包含了"德育第一位"等丰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特征。蔡元培在担任民国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其德育教育思想得到了生动的实践,促进了我国近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对新时期我们开展高校德育教育依然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儒 《湖北档案》2012,(4):38-40
1927年秋天,林语堂辞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职务,到了上海。这时,蔡元培已在南京政府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任院长。林语堂1923年从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比较语言学博士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教过3年英文,他找到北京大学的老校长蔡元培求职,  相似文献   

8.
在加拿大的大型连锁店中,可以看到英国、美国和法国的一些名社出版的工具书在这里竟然也在大打折扣.以多伦多市政府旁边的那家Indigo书店为例,工具书码在一进门左边的一个比较显眼位置,世界上有名的出版商出版的工具书,如牛津英语词典、剑桥英语词典还有柯林英语词典等都码在这个大台子上,在台子旁边赫然标着"50%Off"(五折销售).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1916年底,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发表演说,主张大学生应当有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责".他又认为任何挽救时弊的教育,"不可不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  相似文献   

10.
裴红英 《兰台世界》2016,(21):110-112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体现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的"兼容"与"并包"上,也体现在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北京图书馆的各个时期的实践中。深入剖析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对于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绍环 《兰台世界》2012,(10):17-18
蔡元培(1868-1940),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1916-1927年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倡导革新,追求进步,在学术自由、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实践,对近现代中国教育和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48):86-86
“过去的大学”,是蔡元培、蒋梦麟和胡适之当校长的北京大学,梅贻琦当校长的清华大学,罗家伦当校长的中央大学,竺可桢当校长的浙江大学。书中所记,不是现代人叙历史或作评论,而是当时的校长、老师和学生的回忆。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倡议和积极参与,他参与创办的《苏报》、《俄事警闻》(后政名《警钟》日报)等报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报刊,其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助成了《新潮》、《国民》、《新青年》等杂志,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学贯中西,通晓日、德、法、英诸国语言,多次游历欧美,并相继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以及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对发展中国的民主主义教育文化事业功劳卓著,成为近现代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和楷模.  相似文献   

15.
熊十力轶事     
名字"十力"的由来 1922年,梁漱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五年之后,打算抽身自己办学.北大校长蔡元培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梁认为唯识学应该请南京欧阳竞无大师门下的高足来讲授.蔡校长让他代表学校去聘请.其时,熊子真已在欧阳竟无门下求学,又与梁有学术上的往来,最后梁选中了熊子真.由于蔡校长十分赏识熊在佛学研究上的创见,加上哲学系教授林宰平的揄扬,熊便成为北大哲学系主讲法相唯识之学的特约讲师.  相似文献   

16.
刘杨 《编辑之友》2011,(10):107-109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我国近代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泽东同志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他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奋斗了40多年。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1917.1-192.7),他为北大的改革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术建设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于1916年年底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政北大期间践行其教育管理思想,主张以培养国民健全人格为教育的目标,高度重视家庭和教师对学生教育的功能,提出了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是新兴起的一项文化事业.它兴起于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到民国初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民国中期达到了发展的高峰.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蔡元培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蔡元培一直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注和推动着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迎来了她的80华诞。 这个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她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学学科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组织发起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兼主任,《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学会每周安排3—4次活动,采用讲课、讨论、练习写作和参观新闻单位等教学方式,1920年12月后学会终止活动。学会共举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历届校长数十位,其名气最大,贡献最巨者,当属蔡元培.京师大学堂改名北大后的首任校长何燮侯,却湮没无闻、知之甚少、世名不彰,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何燏时,字燮侯,1878年8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1897年,他是杭州求是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1898年,清政府选派学生留日,他以优异的成绩入选.1899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