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玉琴 《文教资料》2008,(2):115-116
一、情感,令课堂如此美好神圣   1.情,令课堂绿意葱茏.   在处处洋溢着"情"的语文课堂上,美的发现是这样的透彻、丰盈,师生激情发扬,"面对当今的社会",我们为孩子们营造出了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请看我市语文教学能手蒋剑秋老师的课例--<白鹭>.……  相似文献   

2.
《英雄交响曲》是标志贝多芬创作上完全成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 ,划时代的不朽名曲。这部交响曲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大大超出了维也纳古典交响曲的局限 ,它完全确立了贝多芬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时代特征。众所周知 ,这部交响曲的构思 ,完全是出于贝多芬作为一个共和主义者的意愿。当时 ,他真挚地崇拜拿破仑 ,把拿破仑看做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 ,并拟定将这部交响曲题献给他。但是 ,就在这部交响曲刚刚脱稿之后贝多芬得知拿破仑于 180 4年 5月 18日接受了皇帝的称号。此时 ,贝多芬的心灵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他愤怒地撕掉了总谱题赠的那一…  相似文献   

3.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1):19-21
许多时候,我们在追问:语文教学激动人心的魅力在哪里?是课堂上昂扬的氛围吗?是,但不完全是;是师生滴水不漏的问答与对话吗?是,不完全是;是学生念出那些"成熟"的语言"作品"吗?是,也不完全是。新课程让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语文内涵更加丰富,有一点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张生刚 《考试周刊》2012,(17):127-127
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教列二则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7,(11S):31-31
是“捉”鱼。还是“钓”鱼 师:听老师朗读——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白鹭》)  相似文献   

6.
谢宁宁 《吉林教育》2005,(12):24-24
1.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体验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他们愿意尝试的实验等。存学习化的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而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营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创造。  相似文献   

7.
课例: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落花生》的一个片段。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小明:第1小节中作者说“买种,翻地,浇水,播种,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般说来,把种子种下去,就应该有收获.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呢?  相似文献   

8.
“情”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义”是师生沟通的坚固桥梁。情深义重的班主任一定能身受学生欢迎,也定能常驻孩子的心灵。少一些生硬的说教,少一点严厉的训斥,多一点“义”的交流,多一些“情”的启迪,爱能融化心中坚冰。  相似文献   

9.
“生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蕴育出来的鲜活可爱的小生命,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在“无拘无束”中翩翩起舞,让孩子真正享受到智慧的课堂。然而,当我们走进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却发现有些教师面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未能运用自身的智慧加以改造运用,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失去了面对课堂自然生成的智慧课堂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举手”是最常规的师生交流的“信号”。但一线老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举手寥寥,越往高年级越是这样。老师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但要真正解决举手这件“顽固的烦心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去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鼓励手段,用了很多激励办法,制定了很多奖励措施,但最终都以“无解”告终。  相似文献   

11.
点评:这一教例说是解句,其实是研究了“拿”“背”“带”“冒”“攀”“冲”这几个动词。  相似文献   

12.
杨婷 《新作文》2010,(12):15-15
“噢,起床了!”我一觉醒来,发现已经七点了。我飞快地穿好衣服,洗脸,刷牙,梳头,背起书包高兴地喊着:“上学了!”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开放的。在教学中,我们在珍视学生的多元感悟、独特体验时,也应做到去伪存真,适时引导。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生成是无法预约的,所以才显得更加宝贵、更有价值,才能在不期而遇间演绎课堂上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周晶 《辽宁教育》2009,(6):37-3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我们欣喜地听到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声此起彼伏。然而,在朗读训练有了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许多学生朗读文章时拿腔弄调,而且腔调又惊人地一致。  相似文献   

15.
读罢《“老师”何时成为尊称》(《山东教育》中学刊2006年9月)心同此理,悲从中生,言犹未尽。  相似文献   

16.
“学贵有疑”,“学困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主动向老师提出。这是从他们身上闪出的一种了不起的创造性的火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这些对象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探索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老师只有经常为学困生质疑创造机会,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路子,让他们遵循一定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主题描述 曾经有幸零距离聆听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与一线教师交流,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把课上得更厚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记得当时吴老师用北京市一名青年教师的课例来阐释,将“把课上得更厚些”的思想形象地层层呈现给我们。两年来“,把课上得更厚些”一直指导着我观一线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读起来都是那么美,充满诗情画意。老师时常感叹这样的文章只能是欣赏,要让孩子去体会其中的美感和韵味是很难的。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幻想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积极的情感,唤起孩子对文本的兴趣,点燃智慧的火把,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其心灵荡起情感的涟漪,让其心灵在师生情感碰撞的波涛中自由舞蹈,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然而,许多新课标下的课堂却存在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方案,老师不愿耗时“等”或终止学生未充分进行的探究活动或提前结束了学生的探索……这样的课堂,只是好学生的表现舞台;这样的课堂,只能是越来越不和谐。相反,有些专家的课,以及笔者自己的实践证明:等,能让课堂更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