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2.
黄兴安 《云南教育》2008,(10):16-18
在“用教材教”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此背景下,“超越文本”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那么,让学生体验超越文本的快乐,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富有形象性、直观性、启发性以及趣味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潜在的内涵,活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昵?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语文课标根据现代对话理论把阅读教学过程界定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核内容偏重知识性、概念性,缺乏情景性、实践性,教学过程固守于“照本宣科”、“满堂灌”,  相似文献   

5.
正记得曾读过这么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道理是相同的。因此,教师的职责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鼓励学生与时俱进(教材中有一些名篇离现在较为久远),  相似文献   

6.
“开发性阅读”是笔者在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中进行的尝试。它遵循课程的理念,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开发教学内容,整合文内、文外及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填补、延伸、重构、评论等创造式的阅读。其目的是开发学生的阅读智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植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者、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作家———文本的知性化模式,文本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升学应试的压力下,教师不敢“超本”,学生不能“越本”。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不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贯彻了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在其视野中,课程内容、信息来源、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尽管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特征的认识众说纷纭,综合研究者的看法和表述可以认为,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为渠道是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述,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具体落实.张强则主张构建“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问题教学模式.还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要教给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常用的科研方法、资料收集和分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自由地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然后带着自己对文本的初步理解与感受,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探究,拓展超越文本。传统的备课是教师背着学生写教案,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具学具等,都是一厢情愿地凭着想象决定。至于设计的问题难易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什么不同一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冬天,老翁为什么要钓鱼呢?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采取的策略是在超越文本中巧破难点。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基础.超越是发展:文本是超越的根基,超越是文本的提升。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  相似文献   

12.
虽然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当前它却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烦恼:教师难教,学生厌学。那么,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单调为有趣,变枯燥为活泼,变单纯为多样呢?复述法是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汲取营养,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学生与文本多接触、多会面、多对话,就容易认识文本、了解文本、熟悉文本、掌握文本。道理如此简单,但在一些课堂上,文本似乎成了摆设.文本被“虐待”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模仿起步,进而提高写作水平。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很好的阅读范文.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活教材,不仅为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而且在写作方式、方法和技巧上都给予学生很直接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此背景下,超越成为一种可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中,笔者认为,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石,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中心,以文本为抓手,有效地把课堂化生成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富有个性风采、包容百家争鸣的大花园。在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地创设条件,积极主动地超越文本,从  相似文献   

17.
“细读文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包括教师对文本的细读,也包含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读。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以阅读为起点,仔细研读文本,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和修辞,获得亲历的阅读经验、情绪和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言语,开掘言语的内涵,主动并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细读文本离不开教师先行、教师选择和教师指导,可以说“文本细读”的关键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使用教材的境界 从教材与教师的关系来看,教师使用教材的境界主要有以下三种: 1.“趴在教材上”教处于这一层面的教师往往“立足于教材,但囿于教材”,把教材看作“圣旨”,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及其编排组织教学活动,丝毫不敢逾越教材之“雷池”半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精辟地阐明了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自学”。“引导自学”,既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求得课本中的知识,又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从事事物物中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最根本的是“练成自己发现问题和求得解决的能力”;既是引导学生在校时主动学习,又是引导他们将来终身自学。活用叶老的“自学”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文本即教材,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不断地更新、拓展与补充,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把教材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即如何把握好它的“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