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当代学生》2011,(10):36-37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相似文献   

2.
满井游记     
课内检测甘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貴)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  相似文献   

3.
满井游记     
燕③地寒,花朝节④后.余寒犹厉,冻风⑤时作.则作飞沙走砾,局促⑥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弛行.末百步辄反。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⑦,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⑨.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⑩之乍出于匣(11)也。山峦为晴雪(12)所洗,娟(13)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14)  相似文献   

4.
《满井游记》是一篇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作者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以清新的笔调,细腻而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读后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觉。原文共三段,选作教材时,删掉了最后一段。“满井”在北京东直门外,因那里有古井一口,“径五尺余,飞泉突出,冬夏不竭”,故得名。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廿二日,袁  相似文献   

5.
“满井”位于北京东直门外,满井的“井”是个水泉,水面经常比井边高,那里是明清两代的游览胜地。游记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曾作过吴县(今江苏吴县)知县、朝廷礼部主事等官。面对官场腐败,朝内党派斗争激烈,为逃避现实,曾多次退守田园,寄情山水。《满井游记》写于1599年农历2月22日,是一篇文情并茂、清新明快的写景小品、游记佳作,具有意境美、映衬美、语言美的特点,可谓初春游满井,春在满井中。意境美。文中展现了三幅画图:一幅是“北国初春风光图”:“冻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彻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河流开…  相似文献   

6.
《满井游记》是作家袁宏道在游历了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后写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他的这篇山水游记信笔直抒 ,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 ,物我交融 ,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畅、俊美潇洒 ,如行云流水舒徐自如。这篇小品文生动描绘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于一室之内 ,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愉心情 ,充分体现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的特点。那么 ,作者是怎样写景抒情的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井游记》也不例外。作者采用了心境物化的手段 ,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 ,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人把他的环境人…  相似文献   

7.
记游写景,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就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即抓住此地别于他地,此景别于他景的显著征象和标志。阅读游记,就要仔细体味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来写景的。如《满井游记》,抓住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的显著征象来描写。文章以“渡色乍明”“晶晶然”“娟然如拭,鲜妍明媚”描写河流和出峦色调的变化;以“柔梢披  相似文献   

8.
学了十多年的文言文,感触颇深的莫过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散文小品《满井游记》了。它虽无《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抱负,也没有《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慨,但它却能以“清新流丽”的笔法“独抒灵性”。其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令人赏心悦目,而蕴藏其间的深邃哲理,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主张“性灵说”的“公安派”,强调诗文要“独  相似文献   

9.
满井,位于北京东北郊,出安定门往东四五里便到。明清两朝,这里是京城人士游览的地方。袁宏道这篇《满井游记》,写春天游满井的愉快,写得自然朴素,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  相似文献   

10.
首先,写游记,要写景状物,因此,抓住景物独特的特点,取得真切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像《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章,对景物的描写独具特征,给人以新鲜、深刻的印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这样的描写,把溪流的曲折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把岸势的形象逼真地展示出来了。《满井游记》中,写水、写山、写柳,无不体现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居住在城内,局促于斗室,缺少对大自然的感受,只觉得气闷。于是唤女儿一道去郊游,女儿听了,不禁为之雀跃欢呼。我们父女俩骑着自行车穿大街过小巷,越过大桥直奔以桃树成林著称的桃花乡而去。到了郊外,只见高柳夹堤,柳梢披风,我对女儿说:“你不是学过贺知  相似文献   

12.
《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它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次序,采取了先远后近,远近结合,有实有虚,虚实并举;忽静忽动,动静谐调的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山光水色、情景交融的游春图。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是明代中叶的文学团体“公安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文学创作上继承了李贽的文艺思想,反  相似文献   

13.
《满井游记》这篇山水小品在写景艺术上妙用笔法,以心摄境,层层点染,再现春天到来时满井的春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满井游记》是明代公安派散作家袁宏道写的一篇清新隽永的山水小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当时北京近郊有名的风景区满井一带的早春景象。在学习中,我们要把它与一般单纯写景的章区别开来,要在吟咏诵读中,体味其深层的意蕴,要通过作品外在绘景的“形”,  相似文献   

15.
袁宏道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因而他写的散文清隽流畅,活泼生动,在明代散文中自成一格,开拓了小品的领域,丰富了表现方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他的《满井游记》构思隽美,细节精美,语言优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一、构思隽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意的理趣美,一是结构的和谐美。所谓立意的美,是指散文立意或以“思”之深取胜,或以“情”之醇取胜,或以“理”之奥取胜,或以“趣”之妙取胜,或以“美”之奇取胜。《满井游记》的立意,美就美在立意富有哲理的  相似文献   

16.
用喻贴切新奇,是《满井游记》的写作特点之一。现举数例,略作浅析。一、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始解”与“乍明”,这正是早春二月水态、水色的特点;作者由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  相似文献   

17.
袁宏道提倡文学“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记游绘景,抒情小品尤其出色。”《满井游记》就是这样的作品,此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个性化的审美感受是用一组新奇的比喻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游记散文教学,指出游踪、景象、游感是教学游记散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教学游记散文要重点关注语言的学用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读美”“品美”“探美”是以欣赏美为主线的教学游记散文的策略,主要研究作者是如何表现美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上,我们跟着郦道元畅游三峡,欣赏壮丽景象;我们随着崔颢登上黄鹤楼,抒发吊古怀乡的情思;我们跟随袁宏道来到满井,体验脱笼之鹄的轻松喜悦……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感悟山川美景,不再局限于书本,很多学生都有条件“实地考察”.“考察”归来,写篇作文是难免的.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写好游记?下面,我从分析一篇学生习作入手,谈谈游记写作的技巧,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盛中华 《教师》2015,(4):99
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四条易学原则——联系原则、补缺原则、转化原则、表征原则,可以攻克教学难关,提升学习质量。本文以《满井游记》教学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