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兰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9):115-116
高职学生在英语交际中频繁地出现"中国式英语",导致交际失误.本文列举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中国武英语"的表现形式,从母语迁移和文化差异两方面分析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规避"中国式英语"的教学策略,以缩短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式英语"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2.
英汉思维差异,使早已形成汉语思维定势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难以适应英语句法的复杂变化而写出许多“汉语式”的偏误句子。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英汉句法上的差异入手,分析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汉语式”的英语句子或表达,旨在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抵制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符合英美人思维习惯而乐于接受的英语句子来。  相似文献   

3.
陈琳 《考试周刊》2014,(74):96-97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文化和思维等的影响,在语言输出中易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本文以写作为研究对象,在母语负迁移的理论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表现形式进行归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大量出现在学生口语及写作之中,直接影响英语教学质量。中国式英语的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则是其根本的原因,为了杜绝或减少中国式英语的产生,作者认为应该采取开设西方文化课,要求学生背诵原文及模仿造句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学方面的种种比较,有助于学生主动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英语写作水平。文章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英汉遣词造句的对比分析、英汉语篇衔接以及英汉文化含义差异在修辞风格上的体现等四个角度去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汉式英语,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共同特点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结合高职学生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提出英语教师需充分提炼和合理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异与同,一方面主动把握两种语系的共性,促进高职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正向迁移,另一方面积极利用英汉两者之间的差异,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克服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把重点放在词汇与语法条文上,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忽视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比较,致使学生在组句过程中套用汉语句法思维,结果产出中文式的英语语句。本文从英汉思维模式的比较入手,分析各自组句的思维差异,以期帮助中国学生摆脱中式英语思维模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中汉语式英语现象十分普遍,即使在用词、语法方面没有明显问题,读起来也比较别扭,英语味不是很浓。其原因是学生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时,习惯性地用汉语思维构思语篇,然后再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教师应从英汉差异角度出发对英汉表达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知己知彼",最终能够准确表达英语。  相似文献   

9.
吴小忠  孙卓人 《华章》2007,(9):85-85
本文阐述了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写作的心理障碍、来自于母语的干扰,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要学好英语写作,必须摒弃错误的观念,通过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大量的练习排除汉语的干扰.本文旨在帮助高职学生克服英语写作的心理障碍,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使用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畸形英语.笔者就个人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中国式英语现象进行分析,对解决该问题提出来自己的一些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思维方式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造成的影响.其中,作者结合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从词汇、句型、篇章等三方面阐述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以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转变思维模式,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12.
李丹 《教师》2015,(2):32-33
近年来,英汉对比分析在宏微观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为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句型方面,英汉语句型迥异,英语中被动句、无灵主语句较汉语用得更广泛;词汇方面,英语作为综合语,词形变化多,介词数量多,使用频繁,汉语表达多偏好"同义反复"。这些英汉差异常常导致高职学生在汉译英句子翻译中频频出错,在教学中及时有效地增加英汉对比分析的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注意到英汉差异,避免出错,翻译出更符合英文表达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两种语言在词形构成、句法结构、篇章构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很难克服母语表达的思维定势,导致在使用英语表达时会出现中文式句式结构、措辞不当、不伦不类的语法错误.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异同,应用英汉比较的方法实施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鸿瑜  齐明珍 《考试周刊》2010,(10):115-116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提出培养中国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得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极易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英语写作的句法、篇章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均有表现。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我国学生英语写作在相关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帮助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岩  姜宁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1):104-105
"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是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者努力创设互动性、参与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浸泡"在英汉双语环境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双语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双语师资专业的复合化、双语教学方式的互动化以及双语课程建设的系列化等途径,使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和构建。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是高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之一.而良好的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石。本文从分析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入手.通过四个方面的对比研究,进而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语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英汉思维模式的不同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和英汉句子特征;结合具体例子具体探讨了汉语思维模式在中国学生英文写作时对句子的负迁移作用并对如何缩小英汉思维差异、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英汉思维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给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即直线型思维与螺旋型思维、分析性思维与综合性思维,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并且针对每一差异,本文都分别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深入探讨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从而使中国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英汉思维的差异所在,进而尽可能地减少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消极干扰。  相似文献   

20.
徐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83-84
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适时地开展英语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与本土文化迥异的西方文化,使本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互相渗透和交融,甚至互补互惠,从而使学生走出"中国式英语"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