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课课堂教学最忌枯燥乏味,也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学不是无情物”。“沁人心,莫先施于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调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挖掘更多的情感元素,让高深的理论成功地实现“软着陆”,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雨露”。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底蕴,包含着灵动深厚的思想情感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但很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究其一点,就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教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运用以情激情、情感共鸣的方法,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生活感受去探究领悟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必须让学生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的情境中,让其自然地接受教育,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  相似文献   

4.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使学生不堪重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找出教材中的学习兴趣点,将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以自身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其“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孔子在教育中是非常注重激发学生“乐学”的。而让学生把“苦学”变“乐学”的灵丹妙药是什么呢 ?那就是兴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如何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数字与符号变得生动形象 ,使一个个问题变得兴趣盎然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苦学”为“乐学”呢 ?  一、精设导语 ,引发“乐学”。  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导语可为课堂教学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作为数学教学,它不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方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地、乐意地获取数学知识。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从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中,靠教师的“表演”技艺和“导演”的艺术创造,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探究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7.
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以推动学生“学史”、“悟道”,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课文语言,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优化课堂”是指通过把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和实践化,摆脱以往语文课枯燥乏味、“教师讲得头昏脑胀,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被动局面,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能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低谷、实现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冯兰 《天津教育》2001,(5):41-42
谁都希望学生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心灵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多年来,我一直尝试“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一、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说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显得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句…  相似文献   

10.
郭小丽 《考试周刊》2012,(69):32-33
随着教育改革趋势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进展。过去,学习语文和教学语文对师生而言都曾令人难以把握,“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眼中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利用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社会交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再不能“以本为本”了,而应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就关系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如果不能在写作训练时,把它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的话,这种训练将会显得枯燥乏味,苍白无力。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凭借教材的语言文字,使学生产生情感,从而寻找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因“情动”而“辞发”。实现写作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杨连慧 《学周刊C版》2010,(11):191-191
学生普遍认为高中历史学科枯燥乏味,可是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因此学生学习很被动,无法愉悦地学习。如何能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历史课快乐起来,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索,以下是我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所得到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直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汽车机械基础》课产生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从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来看,部分学生感觉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努力营造活跃的英语课堂氛同,让英语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改革,近几年来步子迈得很大,但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可谓深入人心。因此,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从“激发情感因素,与学生产生共鸣”;“用活激情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方面进行论述。以具体实例论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文言文教学,也许我们语文老师的脑中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出现这些概念:文学常识、词句意思、语法知识、落实到位……也许我们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之乎者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好打瞌睡……有道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倘若我们教师能在教学方法上“出谋划策”,将文言文教出“美味”,那么我们的学生自然就能“美美”地学,“美美”地学自然就能学得“美”。那么怎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出“美味”,让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不仅能品味其美的语言,而且能领悟其深刻的思想,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更大的收获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归…  相似文献   

17.
谈起学生习作,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套话多,真情实感少,缺乏鲜活和灵气。这“病症”在习作,“病根”却在阅读教学。如何施治?阅读教学方面:———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绝不是那种没完没了、枯燥乏味的讲解,也绝不是那种机械重复、文字游戏式的练习。阅读教学要创设课文描绘的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朗读体味,入其境,悟其情,使课文中的语言如同发自学生的心底。对那些情节性强、形象鲜明生动的句段,还要让学生反复揣摸、推敲、表演,变隔岸观火为身临其境。———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语…  相似文献   

18.
陈炜 《新教师》2022,(5):50-51
<正>“问题”和“趣味”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做到“疑趣相融”,使数学课堂教学既有儿童趣味,又有数学味道,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探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驱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内驱力,能促进学生经历思考过程、建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思维构建,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趣味,否则数学学习就会枯燥乏味。构建“疑趣相融”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有趣味,让学生学习有动力,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的重压之下,有的语文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分数,忽略了教学中情感元素的融入,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师生关系也变得冷漠疏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情感共振”的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情思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生活,以一篇篇的课文为“例子”,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文学修养,锻炼人文精神。这一篇篇的课文。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刻的人生体验。因而,中学语文教学是极富情感的,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万曲不关心”——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富有情感的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使学生恹恹欲唾;应该注意把情感因索和智力因索结合起来。有意地创设一些课堂学习情境,“一曲动情多”——善于沟通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心弦,使学生存和谐的课堂学习中,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深入理解教材,兴趣盎然。热情愉悦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