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棋艺(象棋版)》2006,(4):19-19
后补列炮是一种对攻性很强的布局,它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经过众多棋手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各路攻防变化与实用价值逐步得到了验证与肯定。尤其进入21世纪,后补列炮局经常被棋手在全国各种大赛上使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全国象棋个人赛最后一轮,新科状元洪智倚仗此阵力克强敌而一战功成,更使后补列炮局大放异彩,笼罩上了一层炫人眼目的神秘光环。如今,令很多棋迷大感兴趣的是,历经五十载岁月长河涤荡洗礼的后补列炮,是怎样一步步从当初的偏门布局跃升为当今后手攻坚利器的呢?我利经过近三个月的积极筹备,终于在本期隆重推出这一大型选题策划。按年代脉络分为五个段落,首先以断代文字为引言,采用对局评注与布局研究相辅相成的包装形式,对历年大赛中出现的精彩对局、不同历史时期的流行变化做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将五十年来后补列炮布局的发展历程,客观而真实地展现给广大读者朋友。此外,特别要感谢叶中、郑平平、王允余、季如富及陈日旭等棋友的热心支持。  相似文献   

2.
若要追溯后补列炮的起源,得先从古典列炮局谈起。近代时期的象坛,斗炮战十分盛行,列手地与顺手炮并称为两大流行布局。当时谢侠逊、史天扬、周德裕第一批前辈棋手以《桔》《梅》两谱中所记载的列炮局的棋路为基础,边实战边探索,对古谱变化进行了大胆革新,从深度与广度两个层面开拓出了很多新领域,使列炮局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3.
黑方先跳一步马,待红方挺兵后再补中炮,其意图是加快大子出动速度,这与首着即走左中炮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别,读者可以从以后的变化中体会到。这种走法是河北棋手在全国大赛中率先使用,90年代初期颇为风行,其攻防之道自成体系,发展至今,已成为后手方对付先手飞相局的主要变例。  相似文献   

4.
列炮两头蛇VS急进横车 “列炮朝前堵”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战术,由于其具有强悍的反击力,而备受攻击型棋手青睐。虽然经几十年大力挖掘,但其战术资源仍十分丰富!在2003年全国象棋个人赛上,仍有很多新兴战术涌现出来! “急进横车”虽然不是后补列炮布局中的主流战术,但其抢出右车、迅速左调的反击方式,一直得到棋手们的认可。但在本届个人赛上,这一战术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湖北柳大华(先胜)黑龙江王嘉良 (1982年12月18日弈于成都) 中炮对后补列炮 1.炮二平五马8进7 2.马二进三车9平8 3.车一平二炮8进4 黑方进炮封车,同时也避开了中炮对屏风马等布局体系。 4.兵三进一炮2平5 中炮对后补列炮是上世纪70年代崛起的一种布局,多被北方棋手所采用。此布局特点为变化复杂,刚柔并济,有时对攻激烈,有时基调又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6.
1.炮二平五 炮2平5列手炮是冷门布局,双方阵型往往构成对称,易形成搏杀的局面。因列炮局棋路偏于凶险,而先走方又较为有利.故此类布局在全国大赛上已经出现不多。张晓平大师对后手列炮局很有研究.这已是他在今年联赛上第三次采用了。  相似文献   

7.
上文说到后补列炮的新棋路虽然己经被开辟出来,不过因为出现的几盘棋都没能取胜,所以棋手们只是略感新鲜,并未引起广泛重视。时间一直推移到1974 年,北京大师臧如意在当年的全国赛中执黑使用后补列炮局,以十分犀利的攻法速胜对手。这局棋犹如一颗炸雷,惊爆整个赛场。  相似文献   

8.
这是本届比赛第四轮的一局棋。在前三轮中,我一和两负成绩不佳,此盘再度执先面对回归后首次参加全国赛的澳门棋手,力争拿下这一局。至此,双方布成时下流行的五七炮对屏风马阵势,这一布局经过棋手们的不断挖掘和实践,已成为现今流行布局的一大主流。由于在首轮中,黑方曾以相同的阵势迎战深圳大师汤卓光,此番再次使用,成是对前局的改进。而我考虑到澳门棋手对现今流行布局不是很熟,经过赛前精心准备,我决定再度“投其所好”,重演旧局。 河北 张江(先胜)澳门 陈天问 (2000年 1]川 I(]H 41十“#微蛀埠) 五七炮对屏…  相似文献   

9.
由蜀蓉棋艺出版社组稿的《象棋现代布局丛书》(六)列手炮类之一,“中炮对三步虎转列炮”一书已脱稿,是特级大师王嘉良和辽宁省棋谱作家杨典共同编著。该书共分四章列60局式,每章后附有其它参考局例,以资佐证,详细阐述这种布局的各类最新阵法和变化。下面选其中部分内容,使象棋爱好者们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0.
以后补列炮开局始于何时?因缺乏对局素材,无从查考。在《广州棋坛六十年史》第一集中,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粤东三凤”钟珍(亦称“棋仙”,陈松顺之师)智取李贵的一局棋,或许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后补列炮对局。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中炮对屏风马的布局系统中,(红方)“左横车”同(黑方)“双炮过河”之间的争奇斗妍,一直是现代象棋坛上为人们所瞩目和乐于不断探讨的课题。“双炮过河”的战术,以往曾被某些棋迷认为是南派棋魁杨官璘的“镇山宝”。从五十年代的南北棋手于五羊城的会战,到六十年代的多次全国大赛,杨官璘共有四次运用此“宝”与“东北虎”王嘉良斗法,结果是一胜一负二和。通过南北下同流派之间的交锋,特别是此间全国多家棋杰的相互促进,集思广益,大大地推动了这一战术的发展,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着法更为凝炼多彩!  相似文献   

12.
过宫炮歌诀:先手练好过宫炮,后手精通屏风马。炮二平六走过宫,高人挖掘出冷宫。过宫重心在一边,集中主力攻单边。补士利攻又利守,深蓄强求违棋道。顺向进攻炮打卒,逆向稳攻好防守。可仗此剑破城寨,运用得法建奇功。过宫炮布局的优点是集中兵力向对方一侧展开攻势,有利于上马出车,使攻守都有一定的威力;缺点是中防较弱,易遭反击,若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双炮集中的一侧子力自相拥塞。过宫炮属缓攻型布局,现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布局体系,其变化之广,棋路之宽,甚至可以与久负盛名的中炮局相提并论,有“过宫十八变”的美称!在众多著名国手的共同努力挖掘下,该布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网络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重大比赛过宫炮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统计结果显示:胜1580局,和792局,负666局,胜率68.95%。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弘扬国粹,启迪心智,著名棋艺活动家顺德孔广锡先生曾先后主编了《上涌杯棋王赛》《过宫炮+八变》《顺德棋王专集》,均是珍贵的历史名局,为弘扬过宫炮布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期我刊再度携手杨瑞忠先生,隆重推出新世纪过宫炮经典50局大型策划稿。从新世纪的全国大赛国手对局中,精心挑选出顶尖棋手间50盘代表作。有心的读者既可作为象棋先手专题布局来研究,又可作为自己的镇山宝运用于比赛中。本专题稿重点介绍了过宫炮对左中炮、过宫炮对挺卒和过宫炮对进马三大最流行的经典变化,相信读者深入研究后必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并有助于棋手提高比赛成绩。最后借用当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一首七绝诗与诸君共勉!“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人生如棋,美在激情四射!棋如人生,美在妙局共赏!下面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回味经典,享受这些历史名局带来的视觉冲击吧!  相似文献   

13.
象棋布局千姿百态,每一种布局都有其兴衰过程。 一些非常值得推敲的布局,其兴盛时间长久,广泛流行。其中,以得风马布局最为突出,多少年来新变叠出,对局累累。又如,顺手炮布局,原本是古局,却被现代棋手加以发展,推陈出新。数百年来经久不衰,新姿勃然,是流行布局之一。反宫马布局更值得称道,它在五十年代初期曾经风行一时,后为屏风马布局所干扰,一度萧条。意想不到,近些年来,在以胡荣华为代表的强棋手的带动下,这一布局飞跃发展,一时竟为棋坛所重。其它一些稳健性的布局,如飞相局、士角炮、过宫炮等,理论性均较强,也都是一些棋手所喜欢运用的。  相似文献   

14.
名局回顾     
红车过河是一种攻法,此外还有马7、车9、炮8等攻祛。巡河炮攻法源于五十年代,二十几载冷落后于八十年代末有了较新的发展,给这种布局注入了新的活力。7.车 2 3 车8 8.马 7 车1 9.炮5 4 车16 这个二十多年前的对局在1973年上海队应邀访问苏州时,胡荣华在辅导当地棋手答疑时讲到了此局。胡特级大师认为这着平士角炮工稳新颖,而下一手上相联炮是正着。至八十年代这一回合红方  相似文献   

15.
中炮过河车边马对盘河马拐弯车 20世纪90年代以山东青岛棋手孙玉峰、周长林为代表在全国大赛中创出中炮边马新布局战术而名扬天下,笔者把这称为“青岛派布局”。这种“新特奇”的布局战术面世后曾一度辉煌,多年来是攻击型棋手常用利器之一。在本届比赛中“青岛派布局”备受打击,几乎全局覆灭,因为一种新的防御战术模空出世。 1、炮二平五马8进72、马二进三车9平8 3、车一平二马2进3 4、马八进九卒7进1 5、车二进六马7进66、车九进一象3进5 7、炮八平六卒7进18、车二退一………… 如改走车二平四,则马6进7…  相似文献   

16.
仙人指路是一种资深型布局体系,由于其变化繁杂,既可演绎成激烈的对攻,又可转换为柔和的太极,因而备受棋手青睐。经过历代名手研究发现,应对仙人指路大致有四种方案:卒底炮、对兵局、起马局和后补中炮。当然也有走金钧炮或起象的,但普遍认为后手很难与之抗衡。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向诸位棋迷介绍有关这四大变例的详细攻防变化。 1、兵七进一 炮8平5 为什么不走炮2平5呢?因为如此一来,黑右马若正出,将始终被红七路兵所克,若屯边显然阵形失调。试演如下:炮2平5,马八进七,马2进3,车九平八,车1平2,炮八进四,形…  相似文献   

17.
此布局又名“中炮对左炮封车转列炮局”。1988年12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蔡伟林、邱志源合著的有关此布局的专著。在其序言中曾这样写道:“中炮对左炮封车转列炮是近年来棋坛兴起的一种布局,其特点是,从布局开始,双方即展开阵形变幻的争斗,对攻激烈,变化复杂。经棋手们悉心钻研和实战总结,这一布局现形成较系统的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8.
棋书鉴赏     
《棋艺(象棋版)》2015,(3):76-77
《象棋冷门布局探秘(第一辑)》作者:梁文斌大师定价:53元页码:236页邮购电话:13654652434QQ:459430050简介:为什么冷门布局会得到棋手尤其是国外棋手的青睐呢?是因为冷门布局的一个"冷"字,足可说明是不引人注意的布局战术。一般认为专业棋手的象棋理论水平较高,兵书战策尽在胸中,比赛中为了弥补布局差距,冷门布局就成为理想的主战武器。本书取自棋坛名家、绿林豪杰、业余精英的比赛实战对局,并详尽分析中炮对左右叠炮、边炮局、过河炮局、巡河炮局、  相似文献   

19.
卒底炮如何抗击补中炮,经历较长时间的演变和探索,上世纪70年代以前,棋手突出炮局对攻思想是还中炮,进入80年代以后,飞象渐渐地多起来,发展速度很快,几年之间便成为抗击补中炮的主要武器。仙人指路右中炮对卒底炮左象式和右象式,堪称"黄金搭档",两者在实战中交替运用,是一种反击力较强的防御阵势。从战略上讲,飞左象式和右象式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均有柔中有刚的特点,但在战术运用上同中有异,各有所长,左  相似文献   

20.
反宫马又称夹炮屏风,布阵方法是利用士角炮对红方马八进七这步棋进行牵制,以延缓红方的出子速度,赢得反击时间。反宫马历史悠久,经历了十分坎坷曲折的演化过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棋手普遍认为它难以抵挡中炮的进攻,被列为偏门布局。六七十年代进入到探索阶段,特级大师胡荣华独具慧眼,以高屋建瓴的布局理论对其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在全国大赛中大胆启用,使之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