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联合旋转技巧是制约我国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项目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提高我国女子花样滑冰水平为出发点,研究女子花样滑冰专项速度对联合旋转动作的影响。重点通过观测法,对11名青少年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联合旋转成绩进行统计,深入剖析助滑速度、角速度和水平速度对联合旋转动作的影响,得出从直线滑行到完成旋转动作,较快的助滑速度、角速度和水平速度分别能在不同阶段提高旋转动作的质量。并提出符合花样滑冰技术特点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完成联合旋转动作,促进我国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女子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艾利尔软件,通过对2003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我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国外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技术录像解析,分析所获得的起跳时水平速度、空中水平位移、腾空高度、空停时间、腾起角、关节角度等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需提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提高起跳技术、腿部蹬伸力量和爆发力,使水平速度有效地转化为垂直速度;我国部分运动员腾起角偏大,在提高水平速度的同时,人体重心腾起角应逐渐减小;助滑末期运动员支撑腿应积极屈膝,充分后引浮腿;起跳时支撑腿应积极蹬伸,形成“小摆臂,早收臂”。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马雪君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她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支撑起转时间短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铁饼速度变化大,右脚离地时刻拉引角和肩髋角都大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单支撑旋转阶段时间长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旋转速度和速度提高小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拉引角和肩髋角大;腾空阶段时间长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平均速度和右脚着地速度小,铁饼行程大;转换时间短于世界优秀运动员,速度损失大;最后用力阶段时间短,两脚距离和铁饼行程短,旋转半径不足;躯干右侧速度都大于前3名运动员,左侧运动速度小于前3名运动员,左侧相对由侧运动不足.研究结论为,马雪君双支撑起转阶段时间短,用力早,上肢伸展幅度大,运动速度快,旋转半径小,躯干扭紧状态好,起转速度低;单支撑旋转阶段时间长,旋转速度慢,动作幅度大,左臂打开早;腾空阶段时间长,向前速度慢,做功距离大,速度损失大,着地身体重心姿势低,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强;转换时间短、转换快,速度损失大,运动速度慢,上肢伸展幅度大,躯干扭紧不足;最后用力阶段时间短,动作速度快,工作距离短,出手角度小,出手高度低.  相似文献   

4.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参加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女子20km比赛前8名运动员后半程中一个复步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后半程中,运用的是步长较短,步频较快的技术风格;腾空时间总体上处于犯规时限的下限,膝关节从着地瞬间直至垂直支撑面保持了可见的伸直状态,但在最后冲刺阶段,膝角出现了模糊伸直过程;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头顶位置上下起伏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水平,这既与踝关节后蹬伸展离地时机偏早、用力动作不充分有关,也与着地瞬间摆动腿前摆后的前伸着地动作不够积极有关。在注意后蹬动作的同时,还应强化摆动腿积极的前摆着地动作。躯干倾角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左、右腿蹬伸用力不均衡造成身体重心左、右偏差较大的情况容易导致动作外观不稳定而被判罚技术犯规。我国运动员肩髋扭转角度较小是导致步长相对较短的一个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周成林  章建成 《体育科学》2004,24(6):33-36,44
采用心理测量与统计法,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不同难度动作最佳助滑速度知 觉控制范围值的构建、最佳控制范围值与运动成绩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不同难度动 作助滑速度知觉最佳控制范围值是在该动作助滑速度平均数±1.96 s,并具有随着动作难度的 增加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可调控范围缩小、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水平运动员助滑速 度知觉调控范围相对较大并有较高的准确性。男、女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控制范围值相同;运动 员水池助滑速度知觉比雪上相同动作助滑速度知觉调控范围相对较小;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控 制范围值与运动成绩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优秀女子铁饼选手旋转节奏及环节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达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A标5名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选手孙太凤预摆和起转技术、以及双脚的站位有很大问题,存在最后用力中左脚落地位置不合理,用力动作不完整等缺点;宋爱民存在腾空时间短,旋转过程中重心和铁饼速度增加过快,右腿摆动弧线小,右脚着地过快,最后用力左右脚之间的距离小等缺点;马雪君的右腿摆动弧线大,右脚抬得过高,增大了摆动腿的摆动半径,延长了左脚在地面停留的时间;徐邵阳在旋转阶段身体重心腾空过高,腾空时间长,着地不积极;李艳凤在旋转阶段有提前用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三雏高速摄像法、影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现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旋转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发现,划分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旋转技术风格的运动学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1)摆动腿的摆动方式,包括"弧线"大半径和"直线"小半径摆动;2)重心的位移轨迹,包括拐点明显的"倒7"和拐点不明显的"倒7"以及重心轨迹方向同投掷方向是否一致;3)重心位移距离的长短.这三个主要运动学特征的不同组合构成了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的旋转技术风格,不同运动员间的相似运动学特征对改进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旋转投掷铁饼技术形成左侧支撑前摆动腿动作的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趋于“直线性”的摆动能减小铁饼在旋转阶段所获得预先速度的损耗,提高人体旋转速度;能增加整个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有助于铁饼最后出手的合速度。旋转掷铁饼中形成左侧支撑前摆动腿趋于“直线性”摆动技术将成为旋转掷铁饼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速度滑冰训练工作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训练工作。会议认为今后训练工作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当前我们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是:身体姿势偏高,利用体重蹬冰技巧差,蹬冰速度慢而无力,收腿动作紧张路线长,身体重心横向移动大,滑行直线性差,弯道技术差距更为突出,向左倾斜度小,选择合理的倾斜支撑点技术差,后蹬冰严重,频率较低。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今后训练中根据各项技术特点合理安排各项技术训练比重。要在改进蹬冰动作,提高蹬冰效果的技术上狠下功夫。在非冰期技术训练中应多选择与专项技术特点相接近的专门训练手段,如滑轱辘、滑跳、滑行、模仿动作、滑行板等。其中应突出滑轱辘训练。在冰期训练中应严格技术动作要领,重点突出弯道技术训练,可多采用半径小的弯道训练。 2.我国运动员心肺器官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最大摄氧量水平普遍较低,我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中摆动腿的走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腿趋于"直线性"摆动可以相对减少摆动腿运动半径,从而降低旋转所获得动能的损耗,对于超越器械动作的完成和器械最后出手速度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而摆动腿"弧线"摆动会延长身体旋转时间,对超越器械动作的完成有阻碍作用,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对于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摆动腿路线进行练习,便于更大的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2003年北京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高松、张民以及世界优秀选手的勾手跳动作进行了跟踪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同样跳跃动作时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的相关参数,并对我国运动员提出了在缓冲阶段适当提高最低点重心的高度和在落冰阶段冰刀着冰方向趋于重心飞行位移方向的建议,为预测和展望新难度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起跳级次及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录像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A、B两组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着板角、起跳缓冲和蹬伸阶段膝角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减小值会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而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影像测量数据在击剑弓步技术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影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佩剑运动员弓步技术特征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利用人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速度与位移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并较准确地划分弓步技术动作阶段,获得相关数据,掌握运动员各阶段的人体重心变化情况;利用前脚重心点位移与速度特征指标,可以分析"摆"、"伸"步法技术各个环节的问题;通过膝关节角度指标,能对运动员站位高低,人体重心偏移进行诊断,并利用膝关节角度值变化,分析脚步摆动腿幅度,支撑腿用力等情况,判断弓步结束姿势的稳定性.应用影像测量数据简单易行,有助于对击剑运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技术诊断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短跑途中跑前支撑阶段(缓冲阶段)的技术是田径运动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理论,寻找出影响前支撑阶段人体总重心水平速度的因素:(一)摆动腿大腿角速度;(二)着地角;(三)着地瞬间看地脚的向前水平速度;(四)前摆上臂角速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动学分析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5名达到A标运动员的投掷技术分析发现,孙太凤预摆和起转技术以及双脚的站位有很大问题;宋爱民有腾空时间短、旋转过程中重心和铁饼速度增加过快、右腿摆动弧线小、右脚着地过快等缺点;马雪君的右腿摆动弧线大,右脚抬得过高,增大了摆动半径,延长了左脚在地面停留的时间;徐邵阳有旋转阶段身体重心腾空过高、腾空时间长、着地不积极等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脚部用力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首先要求运动员发出的正手弧圈球力量能够明显区分,分为强力量和中等力量两种;其次从3个方向(垂直、水平、前后)对两种发球力量进行测量;最后分别对左右脚发力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两脚发力最大值进行对比。结果不管是用中等力量或强力量完成正手弧圈球,垂直方向的下肢脚部用力均大于左右和前后方向的脚部用力,且身体重心的转移将密切影响脚部用力的大小。结论运动员在发出正手弧圈球时,不仅要十分注意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脚部用力,同时还应调整身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17.
摩登舞技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控制身体重心的不断转换,整个形体在惯性中移动,形成移动惯性流量。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形成,关键在于身体躯干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肌肉收缩牵引骨骼来带动腿脚移动实现重心移动到位。在此过程中,身体躯干主导着重心转移,腰胯稳固形成移动的枢纽,脚底联动实现重心的平衡转移。  相似文献   

18.
摩登舞技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控制身体重心的不断转换,整个形体在惯性中移动,形成移动惯性流量。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形成,关键在于身体躯干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肌肉收缩牵引骨骼来带动腿脚移动实现重心移动到位。在此过程中,身体躯干主导着重心转移,腰胯稳固形成移动的枢纽,脚底联动实现重心的平衡转移。  相似文献   

19.
摩登舞技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控制身体重心的不断转换,整个形体在惯性中移动,形成移动惯性流量。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形成,关键在于身体躯干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肌肉收缩牵引骨骼来带动腿脚移动实现重心移动到位。在此过程中,身体躯干主导着重心转移,腰胯稳固形成移动的枢纽,脚底联动实现重心的平衡转移。  相似文献   

20.
障碍跑     
《中华武术》2009,(7):64-64
跨越水池的生物力学分析 当身体重心超过支撑腿时,伸脚触及并用钉鞋扒紧横木的前缘。当身体重心进一步向前移动时,用力向前而不是向上跳离开横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