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午战争时期,全盘接受西方"国际法"的日本成功将其运用于甲午战争实践。以史为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国际法心态,对法律战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丁韪良与《万国公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开中国近代出版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繁忙活动,特别是1860年以后,美国派遣2500名大学生来华传教,千方百计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促使西方文明同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相撞,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国近代文明向前发展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丁韪良就是其中之一。1827年,丁韪良生于美国一个神职人员家庭,父兄均为牧师,文化底蕴深。他在美国印第安那州邦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受美国北长老会派遣于1850年来华传教,1916病故于北京,享年92岁。丁氏在华60年,在新闻出版方面,先后任美华书馆经理、…  相似文献   

3.
于洪江 《兰台世界》2012,(18):24-25
因为清末学堂里演练兵操和普通体操的需要,所以时“体操科”的场地有了具体的要求,规定大小学堂的操场“应分室内室外两式,以备风雨,除室外一式必备外,室内即借学生聚集处”,而且还要求教授体操用的器具“均宜全备”.  相似文献   

4.
周凯兵 《军事记者》2014,(12):49-50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给人们留下太多的思考。为此,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制作了5集纪录片《回望甲午》,帮助观众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它以时间为纵轴,全景式梳理整个战争的发展脉络;以军事专家的视角,深度剖析战争的关键要素;以电视独特的表现手法,用影像生动再现当年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5.
110年前的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那一年,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同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斗,最后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告终。通过《甲午海祭》,我们看到,北洋海军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图强的突出成果,北洋海军的兴衰也成为中国近代一场军事变革成败的缩影。我们探究清末这场军事变革的进程与影响,对认识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的军事变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北洋海军就是一场被逼出来的军事变革所产生的最突出的成果对“变局”的一致认识,逼出了清政府军事自强的思想。所谓“变局”,最主要的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  相似文献   

6.
金玲  伍安龙 《新闻世界》2012,(8):176-177
抗战后,国民党为了控制新闻界,十分重视对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接收。曾屈服于日伪的上海《申报》难逃被接收的命运。面对这份觊觎已久的商业大报,国民党当局是怎样将其改组为外围党报,使其既能保持表面上的民营传统以赢得民心,又能成为政府的宣传机器?本文主要探讨上海《申报》的改组过程,认为国民党通过改组报业管理委员会、加入官股、改选董事会一系列手段,牢牢控制住《申报》,为其反动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7.
《管子》一书包含丰富的社会舆论调控思想,涉及民众舆情的收集、利用、引导和控制等,且在齐国的政治实践中有所体现。《管子》的社会舆论调控思想,是其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民主与法制这对矛盾范畴的张力和弹性。  相似文献   

8.
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改革,使1916年10月到1920年8月成为《大公报》王郅隆时期最兴旺的几年。  相似文献   

9.
吴臻 《上海档案工作》2014,(11):F0003-F0003
日本明治二十几年(1896),东京春阳堂出版了一套《日清战争绘卷》手绘本,记载了日军丰岛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以及与清军鏖战于黄海、辽东的种种侵略行径,从日本方面全景展现了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0.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津《益世报》成立于191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益世报》在雷鸣远的带领下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示拥护。文章分析了袁世凯称帝期间《益世报》报道以及言论,对其拥护袁世凯称帝这一立场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关系究竟如何 ,不仅历来为世人所瞩目 ,而且也为学者所重视 ,尽管两国政府在公开场合或外交场合都强调友好是主流 ,但实际上目前仍处于比较艰难的阶段。而日本媒体的舆论导向又为中日关系起到哪些作用 ?著名日本问题专家、新加坡学者卓南生教授 ,围绕以上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下面是卓氏在北京大学一个公开演讲会的发言 ,读来饶有趣味  相似文献   

12.
浅谈舆论引导的艺术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恰当的事实选择进行舆论引导;依托适宜的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重点引导;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相结合;集中引导和分散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湖南《大公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舆论思想观点,并以此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新近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相似文献   

15.
陈友良 《新闻界》2020,(4):76-84
基于新发现的袁昌英《公意之源》,并与陶孟和的书评比较,考察李普曼《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问题。《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public opinion"从哲学论述转向现代性的知识和概念,但其核心概念仍融合了"公共意志"与"公众意见"两方面涵义,作为现代性话语尚具有两歧性。这个特征为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提供了"舆论"与"公意"的两条阐释路径。陶孟和用书评形式引介《舆论》,关注其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创新意义;袁昌英则以近似于政论文的形式,评述李普曼的新舆论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实已触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陶、袁都被李普曼的民主理论修正观点所吸引,对于著名的"李普曼-杜威之辩",也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不同的评论视角。从话语实践上看,《舆论》参与了一战以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省思潮。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法币是汇兑本位制,币价“钉住”英镑,法币每元合英金1先令2.5便士(14.5便士)。财政部在实施法币办法中宣布:“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1]汇市的买卖价格上、下限定在买进1先令2.75便士与卖出1先令2.25便士之间。当法币汇价到达下限时,中、中、交三行即无限制卖出外汇,以维持汇价。汇兑本位制的关键是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国民政府在实施法币政策时,规定禁止使用白银为货币,银行、钱庄、工商…  相似文献   

17.
湛贵成 《历史档案》2007,(1):96-100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使日本在中日两国关系中取得了主动地位.侵略与被侵略成为此后近百年来两国关系的主色调.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日本对朝鲜半岛吞并的最后完成,标志着日本已经完成了"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并开始全力以赴地推行第二步--吞并中国东北,并采取了威胁恐吓、挑起争端、敲诈勒索、军事入侵等各种手段,零刀割肉式地蚕食中国领土,侵夺中国主权,最终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在1895-1910年这15年间,中日关系明显处于一个从传统的平等友好向因日本的不断侵掠而导致关系紧张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中日关系呈何持点?导致这些特征背后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利用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9,(12):27-37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既可能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也可能成为舆论治理的宝贵资源。现有的舆论引导实践对社会情感多持负面态度,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偏向于消极防控,缺乏把社会情感视为一种治理资源的想象力。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反思情感在舆论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及其隐藏功能,并结合现实相关案例,分析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揭示其功能和误区。本文认为,在舆论引导中,我们须树立复杂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处理好情感与理性、引导与监督、秩序与活力的辩证关系,避免二元对立的僵化认知,以此构建新型舆论引导观,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20.
抗战后王云五与张元济往来函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济和王云五都是近代中国著名出版家。王云五进商务印书馆之前,该馆编译工作由张元济主持。1921年秋季起王云五任商务编译所所长,后来又担任该馆总经理,在他主持商务出版和统领馆务25年中,得到元老张元济多方支持。但在抗战期间,因两人处于不同环境下,交往不多。抗战胜利后,在如何规复商务事业,尤其在人事安排上,两人发生了矛盾,最后因选择不同政治道路而分道扬镳。本文以战后张、王函电为主要线索,述评他俩关系趋于破裂的经过与原因。1937年12月初,经王云五提议,商务董事会决议:总管理处暂迁长沙,在上海、香港设总管理处办事处,总经理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