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九月下旬,我在上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九册《热空气》一课时,由于备课中未考虑当时本地的气候条件,盲目地带学生到室外做检验热空气性质的实验(该实验的方法及步骤是,在凳上放一只小碟,碟内倒入少量酒精,点燃酒精,将一个不漏气的大塑料袋罩在凳上,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过一会儿,松手,看到什么现象?而实验应该产生的现象是: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在引导学生实验时,学生按程序点燃酒精,再将大塑料袋罩在凳子上,一会儿,塑料袋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塑料袋鼓了起来。但是当做实验的同学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鼓起来后,…  相似文献   

2.
同学,你的乒乓球被打瘪了,有什么办法再使它鼓起来呢? 1.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的方法:将瘪球放到热水(温度60℃以上)中,使球全部受热,其中空气受热膨胀则加大气压。这样就可能使瘪球鼓起来。 2.利用减小球外界气压的办法:减小球外界气压方  相似文献   

3.
实验1 气体热胀冷缩 取有盖的塑料瓶一只,先去盖捏瘪,再盖上盖子,放在热水中,不一会儿又鼓起来恢复了原状。然后从热水中取出,冷却后又瘪了。  相似文献   

4.
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中,我分别用一只不瘪不破和一只又瘪又破的乒乓球,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学生发现,不瘪不破的乒乓球浸入热水里能鼓起来,而又瘪又破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时,鼓不起来,却有气泡冒出,并能闻到特殊的气味。学生确信,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跑出来了。把破乒  相似文献   

5.
热空气升空实验是小学科学第九册的一个略带危险性的实验.原实验是:在凳子上放一只小碟,在碟内倒入少量酒精,由两名学生将一个不漏气的大塑料袋罩在凳子上,点燃酒精,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过一会儿,松手,会看到什么现象?实践证明,学生在做此实验时.对何时松手把握不准,弄的不好手会被大火烧伤,因而此实验既难以成功,又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自然教师用书中,介绍了三种证明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但因这几个实验的材料较少见,实验方法较复杂,很多小学无法做出。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一种观察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简易实验方法。现简介如下:取一个高橙、可乐等体积较大的旧塑料饮料瓶,装入70~80℃的水,将水倒出后,马上将瓶盖盖上并拧紧,放到约20℃的桌面上,1~Zmin后,随着“喷”的~声,瓶子中间圆柱体部分就会出现一个瘪,稍过一会儿,又会出现第二个瘪。如果塑料瓶所处的环境温度很低,还会出现第三个瘪,使饮料瓶的中部由圆柱形变成了三校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困…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有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有关教参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将一处于瘪状的气球套在平底烧口瓶上,然后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浸泡,就会使气球鼓起来。实际上照此操作,气球的鼓起至微,很难观察,极易失败。其原因是一方面热水与室温间的差别太小,由热胀引起的体积增大量必将也很小;另一方面气球由瘪变鼓其体积变化量却很大。这样,烧瓶中气体的膨胀不能使气球  相似文献   

8.
1 选择合适的酒精灯  实验中不能忽略选一只火焰适中的酒精灯。因为火焰的无力 ,再通过石棉网均匀地传给烧杯中的水 ,造成水温上升很慢。所以在实验前 ,观察酒精灯的焰头 ,选择一只适宜的酒精灯显的尤为重要。2 选用未经反复加热沸腾的热水  在实验中 ,我们最好选用电水壶将冷水烧至欲沸 ,再倒给学生进行实验。而不选用已多次做过沸腾实验的热水。由于热水曾经沸腾过 ,当再次烧开时 ,现象便失去了原来由缓到烈的规律 ,丝毫找不到课本上所描述的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大量气泡的剧烈现象 ,使学生对实验本身和沸腾概念产生质疑。3…  相似文献   

9.
《热胀冷缩》这节课的教学中,将一处于瘪状的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上,然后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浸泡,就会使气球鼓起来,实际上照此操作,气球的鼓起至微,可见度很小,其原因是一方面热水与室温间的差别很小,由热引起的体积增大必将也很小;另一方面气球由瘪变鼓其体积变化量很大,烧瓶中气体的膨胀不能使气球明显地由  相似文献   

10.
空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向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袋、烧杯、可点燃的香一根,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找空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塑料袋实验: 先用手压一压。 (观察到:瘪的塑料袋鼓起来,因为它被空气充满了。 ) 其次,用书扌扇 扌扇 ,头发飘起来,脸上有空气流过的感觉。 (思考后明白:教室里有空气。 ) 再次,出示水槽和空的烧杯,学…  相似文献   

11.
1 课前演示,做好实验   小学自然课本中有很多实验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四年级《热空气》一课,课文安排一个热空气上升的实验,这个实验在以前的课堂中都做过,没有一次成功。这样失败的实验,不仅影响教学时间,而且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后,我对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共有两点:①塑料袋过小很容易被蜡烛烧燃(塑料是易燃物);②塑料袋大,又太重,升不起来,那么只有找到又大又轻的塑料袋,实验才有可能成功。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这种塑料袋。有一位学生找了一个学校饮水机上包装水桶的塑料袋,这个塑料袋又大又薄又轻,这时,我按照教材的要求把实验做了一遍,成功了。当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时,受热的塑料袋飞到了教室顶部,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起来,很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把塑料袋送上了教室顶部,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物体—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初步知道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到经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结论。 3、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 每实验小组(4人一组):1、有橡皮塞的小玻璃瓶三只,瓶盖上插入玻璃管,内分别装入染色的水(红色)、酒精(蓝色)和煤油。 2、带橡皮塞及玻璃弯管的小烧瓶—只,玻璃管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以上第一教时用)。 3、木板、大头针(或铁钉)、垫片、铁丝、铜丝、铅丝、酒精灯、镊子、火柴等。(第二教时用) 教师:水槽、热水、小“喷泉”装置、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瘪乒乓球。  相似文献   

13.
<正>策略一:科学概念的产生和总结都是以生活生产为本源的,科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与科学概念有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我用生活化的实验导入新课:在空饮料瓶中装满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感觉一下温度(热),看一看它的形状。并让学生猜测把热水倒出后,拧紧瓶盖瓶子会怎样?(瓶子瘪了,变形了),并尝试解释原因。通过学生的猜想引入本课探究内容,并提供分组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试验方案证明自己刚才的假设。这时候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课本中有很多实验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四年级《热空气》一课,课文安排一个热空气上升的实验,这个实验在以前的课堂中都做过,没有一次成功。这样失败的实验,不仅影响教学时间,而且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是打击r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后,我对失畋的原因作了分析,共有两点:①塑料袋过小很容易被蜡烛烧燃(塑料是易燃物);②塑料袋大,又太重,升不起来,那么只有找到又大又轻的塑料袋,实验才有可能成功。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这种塑料袋。有一位  相似文献   

15.
热胀冷缩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度又极低,为了让学生“眼见为实”,我们利用各种实验材料,作了多方面的尝试。1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用一个吹过的气球,吹一点气,使其在半瘪的状态,然后将其浸入热水中少许,取出,气球比原来鼓胀多了。是什么使气球鼓起来了,结论不难得到,是气球内空气的热胀效应造成的,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放在冷水中稍浸,球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则为气球内空气缩小的原因。如图1所示。2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我们也可利用温度计模型来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不仅现…  相似文献   

16.
本课教学活动中,我依据课改有关精神和科学课标要求,牢记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了探究方法,掌握了科学概念,提高了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活动过程中,学生利用塑料袋、酒精膏、小铁夹等生活中容易找到的用品进行实验,来探索热气球的飞行原理。在第一个实验环节中,我让学生用大小不一的塑料袋这个  相似文献   

17.
“水沸腾”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的内容,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都很明显,具体操作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下:1实验过程中水不易沸腾分析冬天气温较低,整个装置散热太快。为了加快水沸腾,可采取下列方法:方法1、有些组烧杯中水过多,可倒出适量水;方法2、有些组水初温太低,可换用80℃左右的热水;方法3、教材中用纸盖在烧杯上方来减小热量散失,实际操作时,过一段时间纸会被水蒸气浸湿而下凹,不  相似文献   

18.
四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是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问题,其关键是做好三个实验:1.纸蛇受热的实验;2.冷热空气袋轻重的对比实验;3.热气袋受热上升的实验。前两个实验分组进行,应该说比较顺利,而热气袋上升的实验,则出现了小小的差错。实验如图1、图2所示。四(1)班韩莉娜小朋友在做实验的时候,手拿镊子。夹着沾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正要送到塑料袋下面的时候,只听见她忽然尖叫一声:“啊!”“怎么了?”我立即走上前去问道。“烫了手。”她说。“快!快来前面,伸入冷水中!”我快步走到讲台旁,拿  相似文献   

19.
《热空气》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教材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纸蛇在蜡烛火焰上方会转动)、实验2(塑料袋内的空气被酒精火焰加热后,塑料袋会徐徐上升)。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探究,虽然能研讨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这一结论,但对“同体积”的理解就不够充分了。教学时,如果在学生有了前两个实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设计下面的实验让学生探究,那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最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P166关于“沸点随气压改变”的演示 ,若能测定某些特定气压下的沸点值 ,定量研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因此 ,本人在教学中对这个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1 所需器材烧瓶 ,双孔橡皮塞 ,一孔插入温度计(最大量程在 1 1 0℃左右 ) ,一孔插带有支管的玻璃管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热水、乳胶管、无液气压计、两用打气筒。仪器装置如图 1所示。2 实验步骤2 1 在烧瓶中注入半瓶 80℃左右的热水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2 2 在玻璃管中接入打气筒和气压计 ,当水温达到 90℃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