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课堂教学小高潮在乐曲中,往往有些段落更为激昂感人,能较好地宣泄乐曲的情感,人们常称之为高潮部分。写文章时,也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有"高潮"部分。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小高潮"呢?我认为是指教师在  相似文献   

2.
正如一出戏一样,一堂语文课也应经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个过程。成功的语文课总会有教学高潮。有没有高潮,可作为评判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之一。目前的情况是,不少课仍像静静的流水,缺乏令人兴奋的高潮,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一、把握故事情节的深刻内涵,理清情节结构线索“情节是人物性格构成的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主要是靠情节显示出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要的就是分析故事情节,这是把握小说结构的关键。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有的作品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但不少小说并不按照这一固定程序设计情节。《祝福》就将主人公祥林嫂在过年时死去安排在小说的开头。这样将故事的结局当作开端,造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寻根问底。杰出的作家多善于设计情节。《百合花》中写新媳妇把自己结婚用的新被子给…  相似文献   

4.
板书:22摇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上述板书是这样构思的:其一,这篇文言小说按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横看,在“开端”中,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个主人公都已出场。纵看,主人公唐雎在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其性格变化依次为:临危不惧、沉着应付、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样,纵横脉络分明,结构清晰。其二,两个主人公唐雎、秦王的迥然不同形象在对比中跃然纸上。由于这堂课板书较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较好。《唐雎不辱使命》——板书梳理文章@侯宪文$河南济源邵原…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有无高潮?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产生、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的划分,作为有意识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等特点,是精心设计的,当然也有着类似的阶段划分,如点火仪式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高潮,一场印象深刻的宴席必有高潮,  相似文献   

6.
从经验出发,我以往教《孔乙己》习惯从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顺层依次分析课文,剖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题,但效果并不很好。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今年再教《孔乙己》,试着反弹琵琶,从结局的“死”入题,溯本求源,分析课文,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做法是:   让学生用 10分钟快速将小说情节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并陈述各自划分的理由。课前阅读认真扎实,划分并不难。讨论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较好地把握住了上下文之间…  相似文献   

7.
于勒是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倾轧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在小说中,于勒首先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的人物,是一条线索。于勒的命运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围绕“于勒”这条线索,作者安排了四个情节发展的过程: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样使文章条分缕析,一线贯之。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小说理论认为,小说以情节取胜,完整的情节是小说必备的。一般来说,小说可划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但是不少中外优秀小说并不具备完整的四部分,有的小说没有高潮,有的没有结尾,情节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模式,读透文本,关键在于能够利用情节去探究文本潜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关于我的真实故事。 1996年的时候,我带初一。学校上公开课,我选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对这篇小说的后半部分,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有充分的把握把它推向高潮。但对于前半部分如何处理,我却久思无计。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故事的开端,用了悬念的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中小学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现象相当普遍。学生负担过重的最严重后果是堵塞了智慧的闸门,危害人才的健康成长。据有的心理学家研究,三岁到十四岁的孩子,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一般说来,三岁时智力发展有一个高潮,七岁达到另一个高潮,十四岁又出现一个高潮。在三个高潮阶段,如果给予良好的条件,教育得法,就可顺利发展,为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智力的幼芽将被重压所扼杀。三岁到十四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多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尝试迁移学习,初识人物形象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短篇小说《穷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谁?生: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师:通过前一篇课文《桥》的学习,你知道小说有哪三大要素?生:环境、情节、人物。师: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哪四个部分?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有无高潮?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产生、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的划分,作为有意识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等特点,是精心设计的,当然也有着类似的阶段划分,如点火仪式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高潮,一场印象深刻的宴席必有高潮,  相似文献   

13.
这篇故事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它始终是围绕西门豹佯装要给河伯选妇进而惩办了巫婆和官绅的主线进行的。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故事是从西门豹看到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产生疑问开始的。即引出了情节的开端。这部分是通过西门豹的“四问”完成的。一问原由,了解到河伯娶妇之事;二问  相似文献   

14.
<正>《桥》是一篇微型小说,选编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教材中。微型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所以这篇文章也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基本结构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要素有情节、环境、人物。同时,它又是微型小说,又体现着微型小说的独特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结尾出人意料。这篇文章被选编到小学第三学段,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该年段的教学要求,结合文章的文体特点和学生情况来科学施教。  相似文献   

15.
施弘 《现代语文》2013,(12):55-57
文学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各类语文课程内容体系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其中,又以小说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为首要。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2012年版)为例,分别在第一册、第四册中,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选编了7篇中外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两个单元教学合计为22课时左右,分量不可谓不重。本文以此为例,就小说教学中的情节高潮环节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高潮形成于不同时期,通过第一次高潮中的“认同”、第二次高潮中的“反抗”以及第三次高潮中的“融合”等不同表现形式,最终达到高潮。三次高潮之间的转向和延续,体现了黑人文学发展的总体脉络。从社会背景——主要文学理论思潮——高潮的表现等视角展开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脉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着力讲究方法又深得章法,很多问题想必都能迎刃而解,快速而实效。一堂语文课,我认为设置好三个高潮,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入课高潮.激起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应顺着这目标充分把握文章内容或知识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交响曲的创作过程中,高潮布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主要探讨交响曲创作中高潮的结构思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潮的结构构成、高潮结构和曲式结构关联、高潮结构动态生成以及块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说,首先要"入乎其内",钻进小说的世界,让学生带着热情,主动阅读,把握梗概,理清三个问题:一是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故事是如何联系叙述的?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是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就是文章的主旨。其次要"出乎其外",指导学生学会个性化评价,学会追问—思考—回答。  相似文献   

20.
李明山 《现代语文》2006,(10):26-26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在情节上分成了四个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作为结局的第四部分写得稍长一些。可以猜想,鲁迅在写结局的时候,要比前三部分吏重视一些,因为怎样写好结局,是不容易的。故事的结局,有不少讲究,比如照应开头、深化主题、预示未来、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等等;特别是结局要求不落俗套,应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