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允淼 《新高考》2006,(3):24-26
一、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在水溶液中,不管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水溶液中,可溶性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都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因而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从而得出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下做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读考试大纲与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试题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一般有以下5个方面:①直接考查化合物的性质;②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③借助周期表、周期律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④通过计算、推理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⑤通过定性实验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性质等.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中,不少基本概念都是融合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材中。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掌握和深化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是从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和抽象出来的。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同时,化学基础理论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由此看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化合物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进行分类:含碳的物质称为有机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以外),不合碳的物质称为无机物;无机物中,又可根据分子组成的不同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分子结构分类:由阴、阳离于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再一种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导电性分类:“把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不  相似文献   

5.
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知识结构:1.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3.氮、磷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  相似文献   

6.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和骨架。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导出,是我们在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发展,又要依赖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扩展和深入。同时,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生动的再现和认识,化学计算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定量研究,化学用语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载和描述。所以离开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其他化学知识将成为无源之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感到化学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部分,内容繁、头绪多、易懂、好学、难记、难用,感到他们的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微型反应器,以吡啶、喹啉、吖啶、吲哚为模型化合物,四氢萘、甲苯为溶剂,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进料状况等因素对含氮化合物热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问、温度、体系的供氢能力等因素都对含氮化合物的热反应历程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含氮化合物的裂解与缩合生焦同时进行且存在竞争;与单、双环含氮化合物相比,多环含氮化合物更易于缩合生焦。含氮化合物的热反应按自由基机理进行,反应受生成自由基的难易程度限制,芳香环自由基活性较小,较难断裂,而主要是相互缩合生成多环化合物,再进一步缩合生成焦。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8,(7):121-131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以及其他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元素及化合物是这些知识的主要载体。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时,往往会感到“碎、散、多、繁”,记忆非常困难,而且不容易掌握重点。所以在备考中如何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离子化合物是指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指仅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我们在学习这两种化合物时,经常遇到判断它们在某种条件下是否导电的问题,学生仅靠记忆老师讲的结论,经常由于记不准而出现错误。我为了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准备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总结方法和规律,于是我精心设计实验,分别在固态、液态、水溶液中,探究这两种化合物是否导电。经过我的实验探究,发现离子化合物在固态不导电,在液态和水溶液中都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固态、液态不导电,在水溶液部分导电。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泛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多元酚化合物,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就其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段先洪 《职教论坛》2004,(23):61-61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化合物的俗名.化合物的俗名在化工生产、销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所谓化合物的俗名,也就是说化合物除了按系统命名外,在一些情况下,也往往用一些俗名来称呼它们;有的化合物俗名在某一侧面反映了该化合物的某一特征;有的反映了其最初的来源、组成、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存在状态以及用途等;有的是因为该化合物系统命名的名称太长,读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常用一些简称来称呼它,也有的是根据外来音的音译名称呼.……  相似文献   

12.
在有机化学中要求某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一般分两步进行:一、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百分含量,求得该化合物的实验式。二、通过该化合物的分子量求得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其中第一步往往比较繁杂。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从烃的分子量求烃的分子式”的一种简便方法。学生学习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在中学阶段,一般接触到的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应方程式矩阵配平法得到了“元素消去”配平法,此法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采用A+B+……方式写出体系涉及的化合物,字母A、B等表示化合物,本文把这些化合物称作“原化合物”.若体系包含元素M,则选一个含M的“原化合物”作为“执行化合物”,用体系中包含M元素的“原化合物”减去或加上“k倍执行化合物”,适当选取系数k则可消去“原化合物”中的元素M.对所有包含元素M的“原化合物”分别执行这一操作.第二步,把“原化合物”执行元素消去操作后所得结果看作新的“原化合物”,所得体系看作新体系.若新体系中尚有未消去的元素,则再从“原化合物”中选取包含未消去元素的“执行化合物”执行第一步操作,如此往复.  相似文献   

14.
杂多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杂多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阐述了杂多化合物的催化、抗病毒、抗癌、作无机离子交换剂等功能,提出了杂多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辨析(1)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存在离子键.解答:这种说法错误,如NH4Cl、NaOH等离子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2)共价化合物中也可以存在离子键.解答:这种说法错误,根据定义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书写电子式时,需要具备的基础有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化合物的类型判断,原子或离子的相对位置,共用电子对数目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往往会把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写成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或将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写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究其原因,还是对电子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要求1 掌握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 掌握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3 掌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知识结构化学式的计算求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求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个数比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质量与元素质量的换算求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求“相当量”[关于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元素的质 量相等 (即相当 )的计算 ]三、计算类型与典型题例析1 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例 1 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交警常用“司机饮酒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采用K值法代替电负性法来判断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所得结论基本与电负性判据相同。而与电负性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易记.容易掌握的特点.所以是一种较好的简易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K值法代替电负性法来判断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所得结论基本与电负性判据相同,而与电负性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易记,容易掌握的特点,所以是一种较好的简易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树枝状化合物具有精致、对称的结构,是一类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控制、设计合成的新型化合物.树枝状化合物独特的结构伴随着独特的性能,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得它在实际生产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树枝状化合物发展至今其合成方法不断进步、完善,不断朝向多样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合成的基本思想方法可以归结为收敛法和发散法.树枝状化合物今后将在许多方面与现有聚合物或小分子材料竞争,并可能取而代之,因而对于新型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