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虽然现在财产申报已经“破冰”,但我们不得不说还任重道远,一是因为实行官员财产申报的地方还很少,二是除了湖南湘乡市公示“一把手”个人财产开了先河之外,各地所公示官员财产并没有主要领导人的名单。而且,在我看来,“自下而上”未必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官场腐败现象使得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势在必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应从基层政府开始。基层政府处于权力末梢,受国家行政场势的影响较小;直接面对群众便于群众监督;推行的双向阻力较小;财产由申报向公示转变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公示制度成熟对上具有好的示范和倒逼效应,有效遏制腐败,巩固执政根基。因此,建立和尽快实施我国基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逐步完善配套机制,在相对互利的赦免基础上建立官场入口到退口的信用档案,逐步在基层形成公民社会层面,进而推动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在政治层面全面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公示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内容,极其需要公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认同。然而,近来国家5个试点城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试行却遭遇到了“零投诉”尴尬困境。“零投诉”现象对应的是公众“零关注”“零认真”,折射出社会公众普遍的政治冷漠。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财产公示制度简单及政府与民众之间互不信任等方面,文章提出应通过消解政治冷漠的方式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要求有关方面尽快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呼声十分强烈,但有关部门表示目前推出这一制度的条件还不完全成熟,存在一定困难。作为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民众呼声,对人民高度负责,迎难而上,消除技术上的障碍,解决人们思想观念问题,认真总结新疆阿勒泰地区官员财产申报公示试点经验,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逐步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以有力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蔓延滋长,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出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在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在现行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要想实现完善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还面临着许多的障碍,只有彻底消除影响财产公开制度法制化的因素,才有望使我国成为财产公开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制度反腐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保护官员的合法财产。但长期以来,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始终局限于公布单个政策性文件,而迟迟未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因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确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用制度变迁理论的观点去看待并解释现阶段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障碍,并得出以下结论: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内在价值冲突,法律地位较低,政策文本本身的缺憾,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改革的潜在风险较大,监督约束机制不足等是影响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寻找可以有效化解困境的未来发展路径,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尽快完善和最终确立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刘日 《学习之友》2010,(5):20-21
在我国,要求官员财产公示的呼声已经持续了20年。早在198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王汉斌明确建议建立国家工作人员申报财产制度。1988年,国务院监察部会同法制局起草了《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报告财产和收入的规定草案》。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财产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199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2001年,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近日重庆市在司法系统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举措,具有两点突破意义: 第一,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变成一种立法行动。参与这项制度设计并曾经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财产申报珐的建议》的韩德云指出,这次重庆试水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官员,包括一定岗位一定级别的公务员公示财产,是许多国家对这个群体实现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既是之一,当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没有这已被不同国家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想遏制官员化公为私、监守自盗、吃里扒外等问题,却肯定不行。对反腐败来说,这是决然绕不过的一步。而我国,官员腐败对社会利益侵蚀之严重,人们早就有目共睹,正如有的评论者指出的,在这上面最能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使夫妻财产关系成为舆论焦点,尤其是第七条被认为偏离传统的、合乎伦理的夫妻财产共有制,走向了夫妻财产分别制。因理论上一直未对一方婚后取得夫妻共有财产的性质进行全面论证,使得物权公示原则的适用范围存在模糊地带,亟待澄清。审视第七条两款的表述,其根据物权公示原则推定赠与人内心意思在解释技术上显得合理有据,实质上则有违物权公示原则,将以非法律行为取得物权归入物权公示原则的适用范围,必然导致理论体系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期,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物业服务内容以及企业化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决定了政府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理念,改变物业管理的服务方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公开、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律法规的有效性;构建完善的主体行为评估体系,执行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博作为反腐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正是因为微博自身特殊的运行机理以及民众对于腐败行为零容忍造就了当前微博反腐的激亢.然而究其本质,“微博反腐”不过是“反腐微博”,微博反腐具有偶发性、挂一漏万,反腐信息同样适用丛林法则.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博弈是微博反腐的致命伤,被誉为“反腐利器”的微博并没有媒体宣传那般神奇.只有弱化举报的不实追究,强化调查结果公开,让渡官员的隐私权,保障民众的监督权,推进财产公示制度,治腐才能真正提速.  相似文献   

13.
"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公众的教育舆论热点。以议程设置过程为视角,可以分析"高校去行政化"议题的提出过程及其成为公众舆论焦点的原因。在"高校去行政化"议题形成中,政策议程和政府官员起着决定性作用;媒介议程主要起着上情下达的宣传作用并且引导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在此过程中影响力相对较弱,更多受到政策议程和媒介议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当今中国的考试经济后指出:由于产权实现界定明确,考试经济从来不是违反市场规律的“怪胎”,而是顺应市场规律的产物。但是,目前的考试经济的确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监管错位所致。为了使考试经济朝着健康方向继续发展,有关监管部门和考试单位应该在制度上有所规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网络自由交流与即时交流的需要微博应运而生,微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人群加上其功能的强大,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它俨然已经成为舆论集中营.为了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愈来愈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利用微博直接与民众对话,微博问政的热潮随之而来.虽然政府部门和官员在运用微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们中大多数往往只是停留在发布信息的表面功能上,并没有真正重视微博功能的强大以及使用好微博.文章阐述了政府运用微博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将微博与政府部门更好地结合,借用微博这一强大工具推动政府改革,建设“阳光政府”,仍是一个需要继续共同研究与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违法行为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农民和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经济利益驱使;土地财政诱使地方政府违法;执法力量薄弱等。主要对策是:加强土地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耕地保护意识;改革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和监管网络;规范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职责,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政府创新是为确保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化配置,确保国家资本能够更好地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而进行的政府行政模式的探索。执政者、政府官员、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压力所形成的合力,构成政府创新的动力系统,推动我国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官员“走穴”原因与防范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走穴"是权力寻租与官商勾结的一种形式,看似合法的官员"走穴"行为实则披着腐败的外衣。官员"走穴"有其自身的成因和危害,如何去防止和避免以官员"走穴"为形式的腐败行为是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几年后,物业管理项目经理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阻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瓶颈。培养事业心强、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项目经理行业人员急迫的。没有健全的物业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设置物业管理本科教育为国家输送和储备高级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是高教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0.
"自我"在确证、实现自己中所体现出的为他属性,在我们看来,可以称之为人的公共性.对于人的公共性及其实现,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说古代的公共性是"自我"缺失、遮蔽的抽象的公共性,那么近代公共性就是"自我"越位和错位的负的公共性.现代公共性虽然实现了某种转型,但由于其所导致的相对主义后果,不仅有人发出主体性黄昏的哀叹,而且有入主张主体"死"了,甚至有人主张人都"死"了;因而不免给人造成又回到了缺失自我的古代公共性之嫌.20世纪以来,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来弥补和纠正由于个人原子化、自我错位、越位所造成的负公共性或公共性缺失除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外,反而引发了政府自身的公共性的危机.因此,就人的公共性及其实现进行探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