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教师对于应行使的批评权采取保守的不批评,其因有教育法规和制度弱化了教师批评权,社会群体非理性的教育观消解了教师批评权,被异化的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剥夺了教师批评权。中外教育传统、现代教育伦理要求和当前教育现实要求教师适当批评。  相似文献   

2.
日前,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赋予班主任批评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教育部赋予班主任批评权是法制的进步,并主张班主任应当艺术地行使批评权。  相似文献   

3.
批评权是教育法和教师法赋予教师正当的教育教学权力。然而,近年来教育实践中出现不少教师用表扬代替批评、用赏识教育代替批评教育、用放弃代替责任的现象,这反映出教师批评权正在趋于弱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舆论压力的增大、教师无原则的妥协、不同教育理念的博弈等。要扭转教师批评权趋于弱化的状况,应从多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专业权力意识;三是教师应当正确合理地使用批评权。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批评"一直被视为班级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20世纪后,随着"儿童发展中心说""赏识教育"等理念的渗入,班主任教师的批评权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主要原因是有些班主任教师出于自保,放弃了批评权;有些班主任教师掌握不了批评的"度",导致批评效果不明显。而要让班主任教师的"批评权"不再尴尬,班主任在观念层面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教师威严。在实践层面,班主任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批评"与"宽容"相辅相成;"公开批评"与"私下批评"相互转换;"批评"与"体罚"区分清楚;"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5.
齐美利 《教书育人》2009,(11):21-22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规定:其一.明确规定班主任的“适当批评权”;其二,也不要把此《规定》当作“尚方宝剑”,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实施批评权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但是教师言辞过激,就会变成“语罚”“心罚”,  相似文献   

6.
郭宁伟 《上海教育》2009,(19):52-53
“批评权”的行使要根据地域的不同、校际的差异、教师个体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无知的、不负责任的,而盲目的批评则会导致教育的无效甚至反效。其实,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不能保证不犯错。尤其是年轻气盛的青年教师,免不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会有意气用事或者行为过激的现象,于是便会爆发一场师生冲突。但是,师生冲突并非“世界末日”,它是向良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张清华 《教师》2011,(18):96-96
本文通过阐述教师批评权的依据,进而深入分析了批评应当遵循的原则,并以笔者教育实例对批评的方式和艺术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自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后,针对教师批评权问题,究竟是义务还是权利?是虚权还是甘露?教得严师之错还是教不严师之惰?异化还是蜕变?外界争议颇多.本文在分析以上争议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批评权遭遇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大力弘扬尊师重道传统美德,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灵活运用教师批评学生艺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真正落实教育体制完好转变,走出应景尴尬境地以及具体细化批评教育实施细则,强化教育权益意识等走出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批评权,把握好教育批评的尺度,修炼好教育批评的艺术。教师只有用好手中的批评权,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6,(1):37-39,90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事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理解:简要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列举实例。说明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能独立草拟一份有关部门工作的批评意见书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当的教育权力由教师权力和学生权力两部分组成,批评权属于教师正当的教育权力。教育部赋批评权予班主任反映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的现状,这是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追求绝对平等的后果,同时也有其现实根源。师生间应绝对平等的理念并非不正自明,我们也不能因现实教育中错误批评的存在而否定批评本身。师生之间自然地存在差异,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及批评是好的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富有教育性的师生关系,承认老师合理批评存在的必需,以消除目前道德教育可能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刘波 《考试周刊》2015,(33):175-176
随着教育部明文规定教师具有批评权,教育的批评惩罚已经成了社会争议的话题。本文从现实教育实际情况出发,阐释教育惩罚观念,提出应树立正确对待惩罚的态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惩罚。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文件《中小学班主任规定》中,关于教师“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规定,从颁布之日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中西方教师批评权进行了追溯,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中存在的误区,以使教育工作者对批评产.生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35-36,89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理解:1.简要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列举实例,表明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共同草拟一份对有关部门工作的批评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教师的惩戒权问题,社会各界讨论得热火朝天。其中,"老师能批评学生吗?"明显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说教师没有批评权。2019年4月,广东省司法厅公布的《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在"学校教育惩戒与违纪处理"部分规定,学校和教师可以依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刘建 《上海教育》2009,(19):50-50
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出台以来,“批评权”问题一时间成为热议的焦点。我认为,对于“批评权”的解读,应当从正确理解“批评”二字的含义入手。字典对批评的解释有三:一为“评论、评判”;二为“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三为“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该规定中所言的“批评”应当涵盖一、三两个义项。据此,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理解为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回想这四年的班主任生活,我突然想:作为老师,我有批评权吗?自古至今,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但是在今天的民主教育环境中,若仔细思考之后,不难发现,对老师的批评权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一.批评学生时,师生地位平等吗如果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那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而不是强使学生服从。例如,成人开会的时候,如果他的手机响了,你会没收吗?如果他在开小差,你会用语言羞辱他吗?特别是这个人是你的领导的  相似文献   

18.
李仙莲 《上海教育》2009,(19):51-51
班主任需要批评权,但是,班主任拥有批评权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以震慑,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所以,我认为“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无论多难管的学生、多难缠的家长,只要我们的批评教育是为了追求这一最高境界,大多都能赢得他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合理行使惩戒权是社会热点话题,但中小学教师行使惩戒权存在范围不合理、形式不合理、尺度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中小学教师合理行使惩戒权有三个因素,一是法律法规;二是教师自身法律素养;三是学校校规校纪。通过完善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教师法律素养、建立与教师惩戒权相关校规校纪达到中小学教师合理行使惩戒权的目的,营造良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个体惩戒权是教师个体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权力。教师个体惩戒权的适用条件为:行使主体必须适格,行使目的应当正当合理,行使对象是学生的越轨行为。教师个体惩戒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惩戒教育、联系家长并约请家长谈话、异项偿还法、剥夺某种特权、暂时收缴代管和短期停课。设立教师个体惩戒法律制度,应明确规定教师个体惩戒权行使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