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学校的道德教育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内容和实施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道德教育不再是台湾中小学校中的一门有相对独立内容的课程,甚至"道德教育"一词在中小学教育的词汇中也很少出现.台湾学校的道德教育究竟怎么了?现有的道德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存在哪些富有争议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聂立清 《教育探索》2008,2(7):107-109
人们的生活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确立实践主义的道德教育目的,把实践道德行为、履行道德义务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培养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实现知行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3.
陈家丽 《文教资料》2008,(19):95-96
道德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并以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设立宗旨教育部为执行文化及音乐活动方案,招收对于音乐方面资赋优异的少年施以较完善的音乐教育,使其充分发挥潜能,所以,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以渐进方式,传授各种演奏乐器的技能,为社会培育优秀音乐人才。  相似文献   

5.
韩国重视学校德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把德育作为塑造民族灵魂的重要渠道。韩国的学校德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深受中华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文章对韩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够给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的教育自由化加速了教科书自由化步伐,中小学教科书作为其"重要阵地",出现了该领域研究的繁荣局面。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开始从"圣经式"传统逻辑语境转向"草根化"现实境遇,以教科书为依托突出基础教育课程的适应性便尤为重要。以台湾地区教科书专门研究刊物《教科书研究》为研究文本,对创刊以来的2008-2018年间149篇文献进行梳理、编码,使用NVIVO 8.0质性研究工具,进行描述分析并分类综述,研究得知:台湾教科书在学科(学习领域)、社会、学生、教科书自身等维度的适应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范围不全面、研究角度较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我国台湾地区亦是如此。本文概要地介绍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发展状况。一、历史沿革1983年,台湾开始在高中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当时主要以教学程序语言为主。1984年,在初中的课程教学中,信息工业主题被纳入到工艺课程和实用数学两科目中,这是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始端。1997  相似文献   

8.
正道德教育的目标2007年,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规定,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有道德、一个有爱心并对自己、家庭、社区、国家及世界负责任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知识方面,使学生懂得在做出决定前要注意的道德准则。比如,在学校与社会中,要了解团队精神的原则,要举止文明,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  相似文献   

9.
师资均衡配置是指对教师所进行的合理分配和安置,它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历史梳理,阐述了我国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精英主义取向"和"城市取向";从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的主要路径——政府行政干预下的教师交流制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师资均衡配置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行政流动与市场流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社会服从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姜希玉 《文教资料》2006,(11):35-36
开展环境教育是人与环境走向和谐,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道德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以中小学学科为载体,从环境道德认识、情感、行为入手来探究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以及培养中小学生环境道德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及重要性 近年来,美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1983年4月美国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报告认为,如果不把知识的富有和道德的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质量的成绩就不可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尽管在学校中对道德教育的看法不尽一致,但英国政府和教育研究部门为形成独特的道德教育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不懈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有这一切为我国的德育改革与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这里主要介绍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一般发展,道德教育课程与计划的研制以及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教材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极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跟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近些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样,台湾地区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本文在对我国大陆和台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某些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借以探讨两者的异同,并总结了台湾地区开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大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一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深刻变革,它导致了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也促进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灌输就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就是输送和传授。灌输对于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需要灌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道德知识的灌输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灌输也是形成学生优良品德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我国中小学德育课改革不拒斥灌输。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一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深刻变革,它导致了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也促进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嬗变。本期“特稿”栏目中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甘泉撰写的《社会转型期学校道德教育的嬗变》一文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嬗变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文章指出,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期,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取向从集体至上向公私兼顾转变, 道德教育关系从主体主导向主客互动转变,道德教育重心从道德认知向道德发展转变,道德教育方式从教会接受到学会选择转变。这些转变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将进一步增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石和依托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历史始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导致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嬗变、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出现偏差,从而使人的德性生长和道德教育的基石发生了动摇,失去了人的德性的生发始点,这是造成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建国后,如何使曾经长期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生活的各族人民放弃殖民地意识和原居国意识,培养和确立新的国家意识,是摆在新加坡政府面前的一个严肃而又重要的课题.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个“富有的社会”已在新加坡变成现实,由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引发而来的大量社会问题也已在其社会中暴露出来.加上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因此,多年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把提高国民道德整体水平视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辅东 《文教资料》2012,(19):157-158
20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危机的日趋显现,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必将对全社会的环境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开展环境道德教育三方面入手,对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反思我国中小学现阶段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目标贪大求高,缺乏层次性;内容相对陈旧、脱离学生实际;方法简单、呆板,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途径封闭单一,未形成教育合力;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评价注重考试,忽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