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的系列活动。教师语言的正确引导和适当运用,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现以探索型主题活动“鸭”为例,谈谈教师的语言对活动的影响。一、“鸭子有脚蹼会游泳,鸡没有脚蹼所以不会游泳。”———用语言引发幼儿更多的问题“提问———回答”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方法。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也可通过提问来活跃幼儿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引发更多的问题,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有一天,大家在讨论“鸭”的主题活动,有的幼儿说,…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些中学政治课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趣”的工作.这是造成“课难教.师难当”的一个原因。如何在政治课上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幼儿教育改革中,“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成了教师们的热门话题。其实,作为课程的生成方式,“生成”一词并不惹眼,它只是一个没有思想内容的动词而已。然而,当“生成性课程”被视为一种课程模式时,它突然变得惹眼起来,特别是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将“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存在方式而加以理念性宣导时,新一波讨论在实践领域展开了:教师预设性活动和幼儿生成性活动的内涵是什么?两类活动的关系怎样,如何转化?如何关注和回应幼儿生成的活动?教师预设性活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相似文献   

4.
杨文娟:学校制订新教师带教计划,明确带教职责义务,指导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新教师的责任,设计“师徒结对”方案,组织、落实“常规工作指导”“课堂教学指导”等具体工作。在日常的指导活动中,我们始终抱着“卷入一个组,抱成一个团”的指导思想,因此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听评课活动中,都要求一个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当“全武行”,做一个“没有教不会学生”的师者。既然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教师也不可能是全行的。但选择了做教师,你还得要“有所为”。上海闸北区小教一总支在辖内的12所小学中,开展评选“特色教师”活动,在教师的“有所为”上就很有“卖点”。  相似文献   

6.
1987年,我校提出了“备课——说课一上课——评课”的“四结合”教研模式,形成一个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后命名为“链式”教研活动。其目的是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个个都是主体,人人都有承担活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流程看作一条“线”,那么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活动就可以看作一个个“点”。数学教学就是由这样许多个“点”聚变而成,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点”的质量影响着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惟有下“点”上功夫,才能使数学教学更有“优点”或更具“亮点”。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灵活运用“点化”艺术呢?下面笔就结合杨绘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以幼儿主体活动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旨在满足不同幼儿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活动。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致使区域活动出现以下“五点”现象,即:(1)包点。班级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入都由教师一个人包办,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都受到教师的限制,使幼儿的自主活动变成了教师垄断的活动。(2)零点。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办起了“珠心算”、“识字”、“英语”等名目繁多的“特色班”,占去了幼儿…  相似文献   

9.
吴必煌 《上海教育》2007,(5A):59-60
户外体验性教育活动的组织,是一个“放”与“收”的艺术。与“总——分——总”的活动过程相对应,在户外体验性教育活动中存在“放”与“收”的矛盾。这是校外素质教育活动中的必然存在的矛盾,是由体验性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的。与课堂教育不同,在校外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一个大空间中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的一部分时间,教师必须让学生脱离自己去活动,必须给学生以活动的决策权。这就是教学的“放”。但教师又必须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活动上而不是分了心或干脆无所事事;不出安全事故;准时集合,按时完成任务等。这就是教学的“收”。“放”与“收”的矛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东方绿舟的定向越野,拓展培训,野外扎营,智慧大道等课程中都存在。把握“放”与“收”的尺度,是一种教学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们提倡“以学为教”,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实际,落实各项要求,讲求实际效果。同时,也要提倡“以教导学”,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组织作用。教学作为一个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组织,活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调控能力,即在教学过程中,有分有合,分合适宜;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有动有静,动静得当;有快有慢,快慢适中,表现出有节奏的韵律。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人际多边交往活动是受内、外双重环境因素影响的。也可以把它比作是由很多音调和音色所构成的一曲优美的交响乐。每一首交响乐在诸多曲调中均有一个主旋律,那么课堂教学有没有主旋律呢?我认为是有的。那么课堂教学多边交往活动的主旋律是什么?我思考的结果是:双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爱”与“会”的良性循环(见下图)。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进程应被看作是一个教师的“爱教”与“会教”、学生的“爱学”与“会学”的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双主体的“爱”是“会”的动力,“会”是“爱”的基础,“爱”和“会”是一个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活动型教学模式。但是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对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了解不够透彻,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少误区,如公开课课堂上教师“依样画葫芦”的教学现象比较严重,活动是一个接一个,教师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活动的道具,教学随意性很大等。下面是我们贯彻新课标的一些实践与:看法。  相似文献   

13.
困惑一: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行吗? 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问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通过“教”与“学”的具体活动来实现的,是一种运动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职工教育由于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不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有其自己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逐渐倾斜的矛盾运动过程。在普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教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闻道在先”,处于“知”或“知之较多”的地位,受过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书面上做一个计划,这个过程被称为“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认真备课,无论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导演兼演员。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引探教学法则体现出该过程的主题是沟通与合作,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课活动是教师对某些课的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我们在研究课活动中要改革方法、提高效益,就必须树立先进的教研意识。1.转变展示样板的思想,树立提供材料的意识我们在研究课活动中通常要听课。笔者发现,听课者对主讲教师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授课者稍有失误,大家便有大失所望之感。于是,有的主讲教师和主办学校为了追求完美,即在展示班反复“操练”, 千方百计把课上得无懈可击。其实,研究课并非样板课。我们应把主讲教师讲的课看做一个研究材料,一个“靶子”。研究课越贴近日常教学,我们所获得的材料就越真实,我们的研究也就越…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认识误区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体性教育”蔚然成风的形势下.一些追“风”者走入了“过犹不及”的道路,在对“主体性教育”认识和把握上进入了误区,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就是“主体性教育”;二是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少管或不管就是“主体性教育”;三是把主体性与创造性完全等同。其实.“主体性教育”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教师应从根本上把握,以免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