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设置"史料研读"选修课程,主张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文章以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立意、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魏雪虹 《时代教育》2013,(10):156+159
历史教学必须论从史出,史料教学是促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史料教学作用的基础上,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从立足课本,充分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精心组合,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史料;活化课堂,利用多媒体高效展示史料;亲历体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四个方面就史料教学的运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中材料解析题的出现,给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史料教学”的新课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和教材重点内容相关的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世界通史参考资料》及重要外交文件、国际条约、领袖著作中选用。新编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和《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中已增加了大量史料、图表、图象,在教学中要加以充分利用。只有让学生大量接触史料,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史料是历史知识的源泉,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一般都认为:史料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能够增加教材的灵活性,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近年来,史料教学在新授课中已经被关注,而史料教学在高三复习课中尤其重要。其理由有二:一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明确提出,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  相似文献   

5.
谭师 《中国教师》2023,(10):63-67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历史课堂要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育人使命,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真正“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史料是历史课堂落实家国情怀的主要载体,家国情怀是学科育人的方向和落脚点。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有效史料可以打动学生,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让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从精选史料和史料运用两个角度阐述落实家国情怀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微 《教师》2013,(11):45-4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把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高一开始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立足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教学经验,论述在高一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史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学教授葛懋春在《历史科学概论》中指出:"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撰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1]初中生处于历史学习的初始阶段,基础知识有限;而当前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相对简单,所呈现的历史信息有限,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为此,我们要在初中历史课中有效地进行史料教学,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笔者关于在初中历史课中进行史料教学的几点认识。一、运用史料"论从史出"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多接触一些史料,扩大史料应用的范围,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史料的价值。本文首先阐述史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接着论述史料在这门教学应用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7,(12):51-52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引文资料繁多,要求师生要有极高的处理、分析史料的能力。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选取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好这些史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选历史资料的介绍,来说明历史史料对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历史问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66):141-142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愈发受到历史教师的关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辅助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实物史料进行观摩。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离开史料便成为无根之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史学观。根据多年历史教学实践总结发现,教师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这一目标,运用史料教学不失为一剂良方,但也需要注意史料在教学中并不是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1.
史料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明确规定: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促进文化素质的提升.而近年来随着史料内容在教科书中比例的增加以及高考历史试题对材料分析的偏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史料的学习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下进行史料的学习和分析,将成为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自2017年秋季开学以来,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教材、新高考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养成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浅谈史料实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准确地运用史料,选材要贴近学生,要有思考性,要适量,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历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史料的选择与应用十分重要,教师要重视史料对历史信息的承载作用,通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历史信息获取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要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我们认为,精心设计好史料研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史料既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可以说,史料研习活动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活动,缺乏史料研习的学习无异于缘木求鱼,很难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史料研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辅助学生验证特定历史结论,还在于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的视角、立场的史料,对历史  相似文献   

17.
史料在历史学科处于基础性地位。历史史料包罗甚广,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视觉探视,史料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文物图片史料、声像史料等类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切当地运用史料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与学习素养。《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属于政治史部分比较难讲的内容,单纯的讲授与探究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而史料的运用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史料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历史教学的史料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关注.已取得共识的是,运用史料并不仅是为了补充教师讲述的内容,或为使学生适应考试的题型而进行的训练,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运用史料,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以下翻译的是蒂姆·洛马斯(Tim Lomas)所著《历史理解的教学与评价》(Teaching and Assossing HistoricalUnderstanding)一书中的《证据》一章.该书1990年出版,是英国历史协会出版的系列丛书的一种.其中论及有关史料教学的问题,可供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是达成其他诸素养的必要途径。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资源。下面就以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相似文献   

20.
盛刚  李璐 《考试周刊》2015,(39):124-125
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大视野,本文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有机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取舍相关细节,力求渗透人文精神与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