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爱军 《班主任》2014,(1):53-53
正一个雨雪天,上课铃响了,学生争先恐后地赶往教室。这时,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滑倒,其他学生却无动于衷,纷纷从她身边闪过,没有一个人弯腰拉她一把。不知是因为害羞,还是地面过于湿滑,小女孩挣扎着爬了几次才站起来。我走过去,拦住几个学生,问:"你们没看见同学摔倒了吗?""看见了。""那怎么不过去帮一下呢?""学校有规定,上课不能迟  相似文献   

2.
正早晨起来,我觉得头上不对劲,一照镜子,发现头顶长出了一个鸟窝!鸟窝是由稻草和小树枝编成的,还混杂着我的头发,看上去怪怪的。我急了,用力一扯,鸟窝没掉下来,我的头发却被自己扯得生疼。哎,这可怎么见人呀?算了,见到同学的时候,就说这是一种新发型吧!我背着书包来到了学校。同学们好奇地把我围了起来,连挤一个微生物的空儿都没留。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头上的鸟窝:"哇,这是装饰品吗?好奇特呀!""这应该是个模型吧?""这是个真鸟窝吗?"  相似文献   

3.
袁浩 《教师》2011,(31):14-14
马卡连柯说过,“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从稚嫩、懵懂的童年到萌动自我的青少年。每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在历经教育的进程中或多或少总在体验着“爱的教育”;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爱的教育智慧随着学生的成长,教育层次的推进而日渐淡薄。 这不得不归咎于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偏激与忽略。幼稚园、小学、初中,也许是基于学生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马卡连柯说过,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从稚嫩、懵懂的童年到萌动自我的青少年,每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在历经教育的进程中或多或少总在体验着爱的教育;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爱的教育智慧随着学生的成长,教育层次的推进而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有用润物无声的关爱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达到“不教而教”的育人效果。一、明确师爱的内涵。自觉营造爱的氛围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真情,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高尚情感,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就是对师爱最好的诠释。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营造爱的氛围呢?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的中学时代是品德取向和定位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变化很多时候是缓慢、细微的,这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需要从容、悠闲、优雅的姿态与心态的呼唤。概括地说,教育需要期盼,期盼是教育本真的应然,是教育原点的回归。1.对学生满腔爱心。期盼是一种期待,期待基于爱心。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参与了我区班主任工作论坛的评委工作。审慎思考之后,我有了这样一个疑问: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不断被叫响的今天,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成长,并有了下面的五个追问。追问一:我们拿什么来爱学生?2014第12期《班主任之友》刊发了我的一篇文章《爱心、民主、专业化——班主任工作理念三十年回顾》,文中我把最近三十年划分成三个时代,并就各个时代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进行了提炼和梳理,确定了其  相似文献   

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知识不是冷冰冰的符号,教育是一个因为喜欢而接受知识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胸怀大爱,才能呵护成长。理解学生一个外国教育参观团来南京一所小学听课,一位老师手里托着一个乌龟让学生观察,学生对到访的小乌龟很感兴趣,坐在讲台前的一个小男孩被小乌龟的样子和动作吸引,竟不由自主地学着乌龟爬行的样子,孩子的举动把坐在教室后面的外国教师逗乐了,讲课老师不断地向这个孩子使眼色,可小男孩完全被乌龟吸引住了,对老师的眼色全然不顾。  相似文献   

9.
王维审 《师道》2016,(4):9-11
最近,我参与了我区班主任工作论坛的评委工作。审慎思考之后,我有了这样一个疑问: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不断被叫响的今天,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成长?并有了下面的六个追问。追问一:我们拿什么来爱学生?《班主任之友》曾刊发了我的一篇文章《爱心、民主、专业化——班主任工作理念三十年回顾》,文中我把最近三十年划分成  相似文献   

10.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的奇效。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心应当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这足以证明师爱是博大的爱,是理智的爱,它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显爱的惩罚     
正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处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引诱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自由度较大的环境中,他们不喜欢顺从权威,因而现代教育提倡人性化,提倡"赏识与激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错误,心灵受到震撼,故应首选显爱的惩罚。  相似文献   

12.
读过两个故事:国人去藏区见小孩就发笔、发糖、发钱,导致了今天很多藏族小孩子公然站在路上拦车要钱的后果,有时候简单的所谓行善,会带来更坏的后果,慈善需要智慧。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6日14时30分许,云南省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从官方的通报看,此起踩踏惨剧的原因,是海绵垫子倒下阻塞楼道,导致学生拥挤踩踏。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两块体育教学使用的普通海绵垫,何以会放在狭窄的过道里?为什么学校管理者没有料想到,体育课上保护学生的海绵垫,放在另一个地方就会成为致命的杀手?其实,惨剧不仅是源于一张海绵垫,从媒体报道看,我们不难发现明通小学在安全管理上的诸多漏洞。包括,该校公开张贴的规定要求,"当天值日教师在上课铃响前2分钟提前到达楼梯口维护学生上下楼梯的秩序……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友谊的厚薄     
同桌马晴晴第三次摔桌上的课本时,司思的目光从窗外黄了叶子的树那移了回来。她的心怦怦跳,她不想发动战争,但人都在你家门口一再叫嚣,你都不给点动作,那不是太窝囊了吗?"你……什么意思啊?有什么事说什么事,你摔书给谁看啊?"司思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每一颗字都是清晰的,如同一片片叶子,哗哗地落下来。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本质是育人,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状态表现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人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课前的预设工作很重要,但是课堂实际进展的过程中难以排除学生的思维所产生的一些意外,甚至争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  相似文献   

16.
正怎样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勇于展示自我。首先,利用班级日志,调动中等生积极观察和思考班级事务的热情。在固定的班委会之外,设立值日班长,男女生各一人,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对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活动、好人好事等情况全面记录,填写《班级日志》,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每天抽出最后一节自习课的15分钟时间,面对全体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每日点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一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诠释。它可以使学生中的悲观者自强,后进者上进,自卑者看到希望,在学生心灵深处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智慧的师爱要学会宽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18.
谢琳琳 《考试周刊》2014,(91):172-172
<正>什么是非爱行为?师爱在教育理论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被视为教育的灵魂和本质。夏丏尊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安东尼·华尔士认为,爱意味着主动关心他人的幸福。弗洛姆认为,爱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非爱行为是打着爱的旗号让爱的对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是以爱的名义对爱的对象进行强制性束缚、限制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逗号     
余雷 《课外阅读》2014,(22):24-27
<正>高二上学期,我们班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消息灵通的同学说,他姓周。周老师第一次走上我们班的讲台时,还没说话,一抬手,就把一盒粉笔碰到了地上。他连忙弯下腰,一根一根捡起来。这时,隔壁的音乐教室传来一阵歌声:"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呀呀,爬上来……",几乎是和着歌曲的节拍,我们看到他半秃的头从讲台后面慢慢地浮上来。从这一节课起,我们在背后都叫他"半个月亮"。"半个月亮"是借调来的,中等偏胖的身材,常穿一件灰绿色的夹克,脑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十余年的初中教学,自己早已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专业术语和一套成人化的交流方式,却不懂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当第一次听到小学老师组织课堂时说:小嘴巴闭起来,小小手放桌上,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竖起来……我恍然大悟——他们果真是孩子。当第一次把作业布置为请把学过的生字每一个抄写三遍,学生不停地问:陈老师,要不要空?陈老师,横抄还是竖抄?陈老师,抄在哪个本子上?我又顿生感悟——孩子终究是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