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可以分为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是指读课文,即语文书;课外读是指读报刊杂志等课外书。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必须教材,是语文教材的主要凭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更是思维的典范。只有首先把  相似文献   

2.
赵海芬 《小学生》2013,(3):44-44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高瑛 《辽宁教育》2018,(2):86-8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现实情况是,如前期的调查问卷所得出的:50%的学生怕写作文,没内容可写;40%的学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但也只是应付差事,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没有独立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多数老师已形成了强烈的资源意识,并积极探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呈现出日渐丰富的良好态势。在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资源开发的成功案例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资源开发的不良形态,有些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不能很好地对资源进行筛选、优化组合,影响了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降低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质量,桎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该明白并不是资源就是一切,资源仅是基础,关键还是在先进的教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表明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在教学生"学",只有"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使学生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认为"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课堂训练的内容,重在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的形式层出不穷,语文教师要把握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感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义。要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地指导与训练。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10.
徐华 《教师》2014,(33):27-27
正在教学前,我们要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充分对话,这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根本。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潜下心来,认真解读文本,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粗读文本,理出思路在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统领全文的切入点。可能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甚至是一段话;有的出现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我们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作业的布置不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它更应该体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一、配插图教材选用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后,常常能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而低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感兴趣,如果能恰当地利用这一点,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相融合的话,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完《美丽的丹顶鹤》后,不妨让学生画一画丹顶鹤的样子,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配段文字介绍。学《夕  相似文献   

12.
周静 《小学生》2013,(8):66-6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迪,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大都选用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课文,语育文字的表述和文本的内涵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从教材中领悟美,还得让学生从课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教材的建设,几乎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语文者,如叶圣陶所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但落实到教材层面,具体的语文观却是千差万别。不过,再高深的理论,也不应该违反学生体验这一普遍的经验。我们一方面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应求诸我们的初心。如结合语文的特点和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应该是美的。美首先体现为一种亲和力,从装帧到插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人们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才能入情入境,在脑海中活灵活现地再现文本,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的朗读呢?以下我从低中高三个学段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是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习得是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本质,所以我认为略读课文不能因为教学要求的"略"而略去语言点学习。人教版教材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情趣洋溢。其中《刷子李》一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全文叙事一波三折,语言生动传神。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抓住一些语言训练点,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从而感受文章那独特的语言韵味。一、抓住语言点细品读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或是将语文课上成了品德与社会实践课,或是将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甚至还有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自然常识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不少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本质没有搞清楚,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没有搞明白。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语文学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对语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经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德育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情况却不是很好。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应试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认为学生只要考得好就行了;二是缺乏对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与语文教育界同仁交流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学生对语文学习兴味索然,上课极不投入,表现出一种“游离”状态,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即便是一些优秀教师,也偶有如此苦恼:备课时想的很精彩,上课时显得很无奈(特别是一些竞赛性的借班上课)。探究此类现象的根源,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老师未能真正“走近”学生恐怕也是一个致命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