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上班赶时间民,女儿从小都是婆婆喂饭.遇到女儿不想吃的时候,婆婆总是说:"快吃,不然给姐姐吃了.噢,不给姐姐吃,给霏霏(女儿的名字)吃."这一招总是很奏效.女儿总是一边大口吃一边看着姐姐,生怕她抢了去.  相似文献   

2.
你自私吗?     
有人说,自私是邪恶的根源,是美德的蛀虫,是人格的白蚁。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自私的人,终究只能活在自己那个狭小的圈子里,凡事只顾自己,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对别人也习惯于采取敷衍、搪塞的态度,甚至信奉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放大了的自私自利的思想,这样的后果只会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形单影只,缺少真诚的友谊。如果说自私心理代表着一种平庸和狭隘,那么能够积极地容纳别人,对别人宽容、大度,愿意与他人分享一切美好事物的态度则代表着一种高尚和睿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人,那我们就应该力争做这样一个能屏弃自私的聪明人。  相似文献   

3.
4.
作为家长,怎样才算是尊重孩子了呢?美国密苏里大学一位专门研究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授列举了33种尊重孩子,28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和行为,供您参考: 尊重孩子的表现与行为 ●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 ●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与孩子一同玩乐。 ●和孩子一起画画着色。 ●赏识孩子的才能。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间的争吵。  相似文献   

5.
正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已经暗了下来。"老师,老师!"在路口等红灯的空儿,有人在旁边喊。"你这是到哪里去?"侧身一看,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把头伸出车窗,正向着我点头示意。虽然已经认不出他是谁了,但是出于本能,我还是问了这么一句标准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所谓的“课堂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空内,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教学环境的统一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将课堂作为生态系统来维持其平衡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那天下雨,在校门口站着几个来接孩子的母亲。她们撑着伞,伞遮住了脸,但声音脆脆的,在伞外乱飞。雨水怎么也打不湿她们的谈话。一个说:"哟,别提了,现在的小屁孩可难管了,人不大,真是事儿妈。"  相似文献   

8.
孩子总希望家长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只陪伴他;他老有五花八门的要求必须立刻得到满足;他不喜欢分享,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作为家长的你百思不得其解:平时的教育方法与孩子的表现为何千差万别?他为何如此自私?家长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也许爱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老师和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时,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最终实现"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的共同奋斗目标。倾听和承认孩子的感觉是建立仁爱的亲子关系的主题之一。但是,我们会最终发现,这个主题可以有很多变化。而改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同时,你也会发现孩子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对于即将走向高考考场的高三学生(即便是那些平素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顶尖高手)来说,临战前夕总也免不了会有一种"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式的惶恐与忐忑.……  相似文献   

11.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直接导引孩子人生的人。孩子长大能否成人与成才,是与他成长中的一件件小事相关的。这些,你都教孩子做了吗?家务:从孩子穿衣吃饭起,逐渐要他学会做饭菜、整理房间,洗衣服和常用针线活。大人不在时能够独立吃饱穿暖,并能帮助大人分担劳动。处事:不用大人陪伴,能到市场购生活用品,懂得花钱有计划。自己的生活小事不用大人操劳。能够参谋家里的一些事情,处理好邻里和同学的关系。出门在外,告诉自己的行踪。做事能与人商量合作,遇险能想办法逃生或求助。能多方面听取意见,一步一步地做出正确决定。习惯…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7)
不久前,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她说: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  相似文献   

13.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14.
曾云 《今日教育》2007,(1):38-38
晚上给丫头洗澡的时候,丫头告诉我:“妈妈,今天王老师请我讲故事,我给同学们讲了《亡羊补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沈晓莺 《云南教育》2005,(16):43-43
我们班有个孩子生了病,却很高兴。因为妈妈每天陪他了。有些家长,把带孩子当作一种任务。从周一到周四他们认为自己有义务照管,于是每天接送不亦忙乎。但周五晚上,孩子们便到了外婆、奶奶家,由老人去带了。于是到了星期一。孩子们的作业常常没有完成。有些孩子干脆打了两天游戏机。家长们跟我聊起这些事。一致认为老人们溺爱孩子。其实,原因还是在自己。毕竟老人没有义务照管、教育你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开学的第一天,铃声刚响,孩子们便兴奋地等着我这位“神秘人物”出场。按照“惯例”,对于刚学ABC的三年级学生,英语课的重要性我不得不说:“从今天开始英语将作为一门主课,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话未说完,一个学生做着怪样在下面小声地说:“天哪,我们又多了一个考试项目。”下了课,我开始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觉得,幼儿教师如果能做到生活中给予孩子母亲般无微不至的关怀,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应该就算是一个好老师,但经历了那件事后,如今这些在我看来都只能算做爱的外在表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大部分小朋友都睡着了,只有小林一次又一次地去厕所,当他第四次要去厕所时,我二话没说就找听话的巍巍陪他去,帮我看看他到底有没有撒谎,因为我不知道小林是不是想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去玩滑梯。一会儿两个孩子回来了,我发现小林似乎有些不高兴,只见巍巍情绪缴动地说:“刘老师,他只尿了一点点。”说完似乎在等我表扬他…  相似文献   

18.
19.
这一代的父母,几乎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童年的故事还未淡忘,就轮到了他们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了。其中“,狼来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怕孩子撒谎,就像当年怕狼来了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从来没说过谎的人吗?如果说谎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那么紧张?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说谎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相反,要高度重视,找到“病根”,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撒谎,才能保证药到病除。个案一:一个4岁多的女孩,在楼下与邻居阿姨聊天“:妈妈正在给我做西餐,妈妈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实…  相似文献   

20.
正上小学二年级的露露生病了,想吃葡萄。于是,妈妈骑自行车到5公里以外的镇上买来葡萄。洗完葡萄后,妈妈随手把散落的一粒放进嘴里吃了。这一幕恰好被露露看到,竟然大哭起来,边哭还边说:"这是我的葡萄,你凭什么吃?"听了孩子的话,妈妈心里十分难过,没想到孩子这么自私。露露这种行为是否属于自私?其实,低幼阶段的儿童心理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